关灯
护眼
字体:

豪门作精破产后,上门老公成金主(420)

作者:春晚 阅读记录

我疑惑地问道:“宋阳,你为什么要帮我?这其中想必还有其他条件吧。”

宋阳笑了笑,靠在沙发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顾小姐果然聪明。我的条件很简单,你也知道,宋氏集团一直想在拓展业务。你在业内人脉广泛,工作室也积累了不少优质人脉资源。我希望你能利用这些人脉,为宋氏集团在亚太区的业务拓展牵线搭桥,咱们来个人脉资源互换。”

“互换?说得好听。”心中的话没有说出来,但是心里吐槽八百回了。

一方面,瑞士私人银行家的投资能让我的工作室迎来转机,实现质的飞跃。

另一方面,为宋氏集团牵线搭桥虽然会耗费一定精力,但也能借此机会与行业巨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对工作室未来的发展或许也有好处。

然而,我也清楚,与宋氏集团合作并非易事。

宋阳虽然年轻,但城府极深,他的每一步都经过精心算计。

如果我答应了他的条件,未来可能会陷入更复杂的局面。但眼下,我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

我抬起头,坚定地看着宋阳:“你的提议我可以考虑。不过,具体的合作细节,咱们还得好好商讨。”

宋阳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当然,合作是双向的,细节自然要谈清楚。不过,我相信以顾小姐的能力,一定能为我们双方带来共赢的局面。”

“肯定要双赢啊!哈哈。”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我们详细讨论了合作的细节。宋阳提出,他会在近期安排我与那位瑞士银行家见面,而我也需要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为宋氏集团在业务拓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我们谈到了具体的项目、时间表,甚至包括未来可能的利益分配。

谈话结束后,宋阳起身告辞,临走前还不忘提醒我:“顾小姐,机会难得,希望你能好好把握。”

第372章 缺人脉

我窝在工作室的沙发里。

望着四周熟悉又简陋的环境,这里的每一处布置、每一份文件,都有着我跟小甜甜他们梦想与汗水,而如今,这个小小的工作室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

回想起他嘴角挂着志在必得的笑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怎么样,顾姐。”徐思思敲门而入。

“开的条件很好,但是怎么说呢?这也很为难,毕竟这可不是一个小项目。”

徐思思听到这话,她的表情,既惊喜又忐忑。

惊喜的是,如果真能拿到瑞士私人银行家的投资,工作室就能摆脱资金匮乏的困境,那些因资金受限而搁置的创意和计划都能得以实施。

忐忑的是,宋氏集团的这个要求并不简单,亚太区拓展业务牵线,稍有差池,不仅合作泡汤,还可能给自己和工作室招来麻烦。

我心里就像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一定要抓住。

另一个却提醒我风险巨大,不可贸然答应。

我表面上努力维持镇定,手指轻轻敲着扶手,回应道:“要不然就答应了?”

“我看行,毕竟那么危险的事情,都过来了,现在这些事情又算什么呢!”

徐思思在旁边给我打气,让我心中有了动力。

其实,现在我还是要理清思绪,权衡利弊。

我在心里迅速盘算着工作室目前的状况,我们有创意、有热情,但缺的就是资金和人脉,如果能借助宋氏集团的力量,确实能实现质的飞跃。

可万一搞砸了,工作室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点声誉也会毁于一旦,今天谈的实在是太匆忙了,需要改日再约。

“思思。明天通知宋阳,告诉他,我现在还不能给他答复,具体结论需要明天商量之后给。”

“我懂你的意思。”

晚上,我把这件事告诉了江亦辰,江亦辰表现的并不意外甚至支持我去做这件事。

第二天,我便来到了约定的地点。

宋阳微微挑眉,眼神锐利,语气却轻松:“顾小姐,机不可失。以你的能力,只要抓住这次机会,工作室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他的话像是在我心里燃起了一把火,让我对未来的憧憬更加强烈。

我咬了咬下唇,思索片刻后,一咬牙答应下来:“行,宋总,那就合作愉快,希望我们都能如愿。”

做出这个决定的瞬间,我感到一丝紧张。

在宋阳的运作下,我见到了瑞士私人银行家。

对方是个眼神如鹰隼般锐利的中年男人,一身冷硬的气质。

谈判时,他指尖轻叩桌面,面无表情地说:“顾小姐,你的项目创意不错,但一个小工作室,拿什么保证投资回报?”

听到这话,我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手心也微微沁出了汗。

之前的李总都能成功拿到合资,这个人无论如何我都要试一试,想到这里,我深吸了一口气。

在心里给自己打气,坐直身子,目光坦然迎上他的视线:“先生,虽然我现在只有一个工作室,但我们团队的创意和执行力都是一流的。您看这份市场前景分析,还有我们过往的成功案例,我们有信心在一年内让投资回报率达到20%。”

在说话的过程中,我不断观察他的表情,心里默默祈祷他能被我说服。

他心里在想什么?让我猜猜,该不会......

每一个字都像是我抛出的希望之锚,希望能稳稳地钩住他的信任。

对方还没有说话,我再次表明我可以做到。

说话的同时,我的目光紧紧锁定在他的脸上,试图从他的表情中捕捉到一丝一毫的反应。他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眼神有些飘忽,似乎在思考什么。我的心猛地一沉,难道他对我的提案不感兴趣?还是说,他觉得我们的团队规模太小,不足以承担这么大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