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吗?我周六去乡下了奶奶家了。”
许笛来了一段时间了,还真没见过现实版的批斗大会,都是道听途说。她知道这段历史,作为普通老百姓,她无法去评论对与错。
“唉,你就好了,可以随时去乡下支援农村建设。我想去,我爸妈还不同意。”
杨大妮家里条件不错,父母对她宠爱有加,怎么可能愿意让她去下乡。
“你要是真想去建设农村,等秋收的时候,我带你去乡下体验一下。看看你有没有建设农村的能力,咱们让事实证明,最起码不能给农民兄弟添麻烦不是?”
“你说话算数,不能反悔,我到时候自己带口粮,不能白吃白喝。”
看着没心没肺的杨大妮,这是个在蜜罐子里长大的孩子,太天真。
许笛也不是烂好心,就是觉得,有缘相识,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吧。不然,杨大妮这样单纯的孩子,真的冲动的报名去下乡,后果怎么样,真的不好说。
两个人叽叽喳喳的说着悄悄话,直到老师到来,她们才安静下来。
老师站在讲台上,不管下面学生干什么,只负责把该讲的课讲完。
学校里,发生过太多不好的事情,老师们的心都冷了,也怕了。
许笛尽可能的跟着老师的思路,很多知识,她都忘了,难得有机会重来一次,好好学习吧。
七年以后,她还年轻,那些前世都不敢想的大学,她也可以去试一试。
一堂课结束了,许笛记了满满两篇笔记,手都酸了。
“许笛,现在也不高考了,你怎么还认真学习了呢?”
“在学校不学习还能干什么,知识学到脑子里就是自己的。即便你要建设农村,也不能没文化啊?”
许笛可不敢说什么以后恢复高考的事情,她得捂好自己的马甲,夹着尾巴做人,不能露出马脚。
任何时候,都有脑子好使的人,她一个智商平平的人,就不要妄想做出什么大事件了。
好不容易重来一回,要好好的苟着,享受平凡的人生,健康,快乐活到老,不要早早的没了性命。
许笛的生活就这么学校,家两点一线的过着。
白天,在学校努力学习。
晚上,吃完饭,早早的进屋休息,借机进入空间种地。
经过许笛不懈的努力,空间的土地,三分之二被种上了种子。而且,最开始种的已经长出苗了,许笛也放心了,这片黑土地是可以种庄稼的。
再努力几天,把剩下的地种上玉米,到时候等玉米长高点了,她再买一些鸡仔放进空间里养。
她试过了,空间可以养活物。
七十年代,鸡蛋,可是通行的货币。
城里,每家每个月就那么点鸡蛋票,想多买,没有。
农村,家家户户养鸡的数量是固定的,一家那么三两只,也缺鸡蛋。
至于鸡崽子去哪买,许笛目前还不知道。
等到了十月一的前几天,许笛空间里的作物已经有一尺多高了,许笛也估算出来了,空间的流速大概是外面的三倍。
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玉米从种到成熟大概需要一百天左右。那空间里,只需要三十多天就能成熟。
许笛半个月前种的玉米,已经长到和她一般高了,一棵植株上结了两个玉米棒,而且个头都不小。
许笛知道七十年代的庄稼产量都不高,不像几十年以后的高产种子。
不是种子的原因,那就是这土地肥力足,所以产量才可能高。
许笛在心里默默感谢九重天的仙女们,给她留下这么一个宝贝。
粮食长起来了,但是她的小鸡崽还没有着落呢。
城里的种苗厂,买鸡仔需要介绍信,不然,人家不卖你,许笛上哪去找介绍信啊?
农村母鸡抱窝都在春天,现在都秋天了,哪有鸡仔啊?
实在不行,许笛打算买一些鸡蛋,自己在空间里孵化,原理她是知道的。
许笛的空间,主打一个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第12章
许笛空间的作物成熟前,学校放秋收假了。其实也不算什么正经八百的秋收假,这时候叫学农。
她们高二能来上课的学生也不多了,有门路的,都走了。
剩下的这些,就是混着日子,看看有没有机会找一份工作,能留在城里。
下乡,除了那些实在没办法的,还有像杨大妮这种不知人间疾苦的才会向往,嚷嚷着去支援农村建设,去发光发热。
其实,农村人对这帮知青嫌弃的要死。
所以,学农,她们高二没有统一安排,而是自行解决。
杨家,杨大妮正在和父母说要去乡下的事情。
“你同桌,哪个同桌?”
杨母一脸担心,自己的闺女什么性格自己知道,说好听了,是单纯,说难听了,就是缺心眼。
家里就这么一个闺女,一家人都宠着,养的有点太天真了。
“就是许笛,她奶奶家在乡下。我不是想毕业了去下乡吗,许笛说让我先去乡下看看,干几天农活,看看能不能适应,我们不能给农民兄弟添麻烦不是吗?”
杨母一听这话,知道这个叫许笛的孩子是想让自家的傻姑娘知难而退。
要是真成了,她得好好谢谢这姑娘。她家大妮看着好说话却有点轴,自己决定的事情,谁说也不管用,除了她自己想明白。
“那行,你们明天什么时候走,我送你去。”
“妈,我都十六了,又不是小孩,哪用你送啊?”
杨大妮觉得自己长大了,妈妈不能把她当成小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