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亮就起床,天黑了才能回家,干的慢了还挨骂,我做梦都在掰苞米棒子,呜呜……”
杨大妮说的语无伦次,杨母虽然心疼,但是想到这孩子能认清现实,以后不嚷嚷着去下乡了,她就谢天谢地了。
杨父回来以后,看见哭的眼睛通红的闺女,也心疼。
“你看看,你这小体格子,根本没法建设农村,那是去给农民兄弟添乱的。”
“嗯,我知道了,爸爸,我不去了,我帮不上忙。”
杨大妮是真的怕了,太吓人了,她真的干不来。
因为杨大妮改变主意了,杨母心里高兴,想着要好好谢谢许笛。何况,人家奶奶还给拿了不少蔬菜呢。
这事还不能让大妮知道,就怕她又起了逆反心理,以为她们故意让她知难而退。
杨母想了半天,太贵重的礼物怕人家有负担,就从厂里的瑕疵品里,买了一些稍微好点的瑕疵布。有碎花的,有军绿色的,卡其布,还有半卷纯棉布,能做内衣的。加一起,也能做不少衣服。
许笛被叫出来的时候还挺纳闷,一看是杨母,心里就明白了。
“阿姨,你怎么来了,是大妮有什么事吗?”
“没有,阿姨是来感谢你的。要不是你,大妮一毕业,就得闹着去下乡。”
杨母小声的说着,这样的话不能随便说,影响政策的。
“阿姨,我也没做什么,就是带着大妮去体会了真正的农村生活而已。”
“阿姨明白,这些布是我们厂子的瑕疵布。你不要嫌弃,留着做点什么。”
许笛知道这些她得收下,杨家父母的一片心意。
这些瑕疵布不贵重但是很实用,许笛谢过杨阿姨,抱着布回家了。
在楼道里拐角处,许笛收起来一些,剩下的拿回了家。
许母知道怎么回事,布就让许笛自己收着。
到时候还要给奶奶拿去一些,先放着吧,暂时用不到。
第14章
许笛现在除了去学校,其他的时间,多半用来打理空间的菜地了。
经过几次实验,许笛已经摸出空间的时间流速和作物成熟的规律,各种作物安排的井井有条。
从乡下找来了几种果树苗,有苹果树,梨树,柿子树,枣树,石榴树,葡萄藤等北方常见的果树苗,已经栽到空间里了。
许笛从乡下山上割了很多柳枝,用柳枝把果树苗一圈围上,形成一个独立的小空间,用来养鸡。
许笛买的二十个种蛋,孵出来十七只小鸡,毛茸茸的小鸡崽,焦黄的,很可爱。
第一批种的蔬菜和玉米已经成熟了,许笛已经收割了。
第二批,许笛没种茄子,豆角这些蔬菜,已经深秋了,种了,也没法拿出去卖,太扎眼了。
许笛想好了,多种玉米,多养鸡,多栽点韭菜,留着过年那段时间卖。
北方,很多人家冬天也会在屋里种韭菜,虽然不多,但是有。
许笛胆子小,可不想被人盯上。大冬天的,拿出黄瓜,西红柿,豆角这些蔬菜出来卖,那不是找死吗?
就连果树,她栽的也是北方常见的,南方的树苗她也弄不到。
因为空间里有吃的,西红柿,黄瓜不能拿出去卖,她可以自己偷偷的吃,偶尔还能烤两根玉米。
所以,即使许笛一直干活,人也没瘦,精神气十足,感觉还长高了一点。
“许笛,毛衣找出来了,你今天在家晒晒,天气冷了,该穿了。”
早上,许母上班前交代许笛,在家晒晒秋装,放一夏天了。
“知道了,妈,一会温度上来,我就晒。”
十月末了,气温明显降低了,穿着秋衣秋裤也感觉冻腿了。
今天周末,许家人都没有休息,除了两个吃闲饭的,都去上班了。
“二姐,我一会和楼下的红军他们去捡煤核,中午再回来。”
“知道了,注意安全,看着点车。”
许笛知道许军是待不住的性子,不可能消停的在家待着。说是去捡煤核,其实就是去玩了。
许军答应一声,就跑下楼了,急得很。
许笛看着空荡荡的家,真好,又剩她一个人了。
收拾完屋子,把许母找出来了毛衣,毛裤拿到楼下去晒。
这毛衣毛裤太有年代感了,真的,尤其是毛裤,一条裤腿,最少有四五种颜色。
一段黑色,一段红色,一段蓝色……像是彩虹圈。
毛线也是需要票的,还是限量的。
往往是买了毛线,先织毛衣,穿两年,不太好了,拆了,旧的毛线用来织毛裤。
大人的拆了给孩子,不够的话,就各种线往上凑。也不会管什么颜色不颜色的。
许家条件还不错,每个人都有一套毛衣毛裤。
许母做饭手艺好,但是织毛衣,就会一种最简单的针法,样式也只会一种,所以,她们家的毛衣毛裤,除了大小颜色有所不同,其他的,没区别。
许笛把毛衣毛裤搭好,跟楼下的晒太阳的王奶奶打声招呼,麻烦帮着瞅一眼,就上楼了。
这时候的家属院还是很安全的,基本没有小偷小摸的。都是一个厂子的,要是被发现了,丢不起那人,名声也不好听,都耽误家里人找对象。
许笛进了空间,第二茬庄稼已经长得挺老高了,韭菜已经割了好几茬了。果树也是肉眼可见的长高了,小鸡崽已经褪去了绒毛。
之前在废品回收站买了一个小石磨,许笛可以把玉米磨成细小的颗粒,喂小鸡崽子。
现在,鸡都长硬毛了,可以吃整粒的玉米了,省事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