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奶奶这几天虽然没过去,但是心里是感激的。
收拾房子这么大的事情,朝阳回不来,都靠许家帮衬了。
许笛也这么打算的,她奶奶,不怎么来城里,更别说好好逛逛了。
第二天,带上孩子的东西,一行人到了新房子。
“妈妈,这床可真大啊!”
三个孩子,喜欢这个床。
“这不是床,是火炕。你们去后院看看鸡,给它们喂点水和食。”
昨天爷爷他们走后,许笛借机从空间里偷渡出十只母鸡,三只公鸡,还有不少玉米粒和粮食,都放在仓房里了。
爷爷他们一时半会来不了,许笛借口自己碰到私下卖东西的,问题不大。
水井口已经盖上了,厕所门是插上的,孩子在院子里不会有危险。
许笛把两个灶台的火都点着了,让吴姨帮着看着一点,她收拾一下,去学校报到了。
钱奶奶带着三个孩子,挨个屋转了一圈,想着要带什么东西过来。
吴姨拿起抹布,又开始擦拭起来。
这院子真好,她还是喜欢院子,以后还能种菜养鸡,太好了。
暖暖带着两个妹妹,到处探险,妈妈说的,火不能碰,会受伤。
这院子真大,以后还能捡鸡蛋,她喜欢。
全家人都喜欢这个新房子,只有还在部队忙的张朝阳,什么都不知道。
第212章
许笛去学校报到,京大文学院还是比较出名的,很容易就找到了。
她找了系领导,说明了情况。
她是军嫂,孩子还小,这是实际困难。系领导同意了,许笛可以走读。
两天以后才是正式开学,许笛办好手续,她走读,没有分宿舍,问清楚她自己专业开班会的时间,地点,就离开了。
七十年代的京大,和几十年以后有什么不同,许笛还真不清楚。
上辈子,她生活的地方离京城比较远,一辈子都没进过京,更何况是京大了。
走在校园里,周围古香古色的建筑,许笛自己忍不住笑了。
重活一世,居然还有这样的好事,她,也算站在普通人的顶点了。
回到新房子,还没进门,就听见院子里,孩子的笑声。
“妈妈回来了,妈妈,我们在玩扔口袋,不会打到棚顶。”
圆圆小脸红扑扑的,看来玩的很开心。
“冷不冷?扔的时候小心点,口袋要是上房了,就够不到了。”
“我们不冷,都热了。”
“热了也不要把帽子摘下来,感冒就要吃药药了。”
许笛叮嘱孩子几句,随手插好门,进屋了。
“奶奶,吴姨,我回来了。”
“我在东屋呢。”
钱奶奶正在记着什么,手里拿着铅笔和本子。
“奶奶,你记什么呢?”
“我量了一下炕的尺寸,下午,去买两张炕席回来。”
“供销社就有,我看了,有竹编的,很密实。
昨天我从回收站买了两捆报纸回来,先铺上报纸,再铺炕席,省的往外透灰。”
屋里很热,许笛看了一眼手表,她先去买炕席。
吴姨在做饭,厨房里啥都有,之前几天,许笛都备齐全了。
拿了奶奶量好的尺寸,许笛去了附近的供销社,买了两张炕席扛了回来。
“小笛,你这炕席都买回来了?”
“刚去供销社买回来的,吴姨,下午,我带你转一圈,这边的供销社,副食品店离的都不远。”
许笛开学以后,就怕学习任务重,顾不上家里。
刚开学,很多事情都要理顺,她也要安排好时间,学校的,家里的。
幸好,京大有附小和附中,也有育红班。暖暖明年九月份就要上一年级了。
孩子上学的问题,奶奶已经打好招呼了,可以直接送过去。
许笛把两张卷好的炕席扛进屋,放在墙边上。
现在还不能铺,炕太热了。
吃完中午饭,奶奶和吴姨带着孩子回去了,许笛还要继续烧炕。
明天是休息日,许笛和许强说好了,他从单位开车过来,帮他把东西运过来。
家里的洗衣机,缝纫机,电视机,收音机这些东西都要运过去,以后,大部分时间,她们都要在那边住。
这边的房子,产权是自己的,不是单位的,所以,放着,也没问题。
下午,许笛又收拾了一些细节的地方。
正房七间,中间的大间是客厅,单独开门,不通两边的房间。
原来的木质沙发,桌子,五斗橱,林爷爷已经修好了,都能用了。
东边三间,中间开门。
一进门,是个小厅,隔断里面是个卧室,十多平。
一张单人床,一个衣柜,一张桌子,两把椅子,这是吴姨的房间。
东屋砌了炕,还没有炕柜,许笛打算有时间去旧货市场选两个炕柜。
挨着炕边,是一个大衣柜,老式的。
另一个房间,放着双人床,衣柜,五斗橱一类的家具,都是屋里原来的家具,修好了。
西边的三间,格局和东边三间一样,屋里的摆设也差不多。
许笛把原来的家具,能用的,都搬过来了。暂时用不到的,就放到东西厢房了。
天黑之前,许笛灭了火,锁门回去了。
家里要带走的东西,陆续的收拾出来了,最多的是三个孩子的东西,厨房里的吃的,用的也不少。
第二天,吃过早饭,许强开着小型运输车过来了。
“姐,都要搬什么?”
“客厅里的东西,都要搬过去。”
不收拾不知道,一收拾吓一跳,真是不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