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到七零年代当军嫂(36)

作者:水波1984 阅读记录

……

一张张略显稚嫩的脸上,露出满满的失望。没有工作,意味着下乡。

如果没有梁家给的工作,许笛也会是这些人中的一员。

晚上,许笛下班回到家属院,依然能听见一些吵闹声。

“凭什么不让二哥去,轮到他了。妈,你把工作给了二哥,那我呢,我怎么办?”

“你二哥有对象了,下乡怎么行。别人家的女儿也去下乡,怎么不像你这样吵吵闹闹?”

“你们就是偏心,心里只有儿子!”

“哐当……”

许笛吓了一跳,再次庆幸,自己穿来的家里,不重男轻女。

自己也不用像网文大剧里写的那样,为了摆脱极品家人,赶紧收拾东西下乡,以后天高地远,开启新人生。

“许笛,你想什么呢,快进来,洗手吃饭了,今包饺子,韭菜鸡蛋海米的。”

“唉,来了,妈,你真厉害,在哪买的海米?”

“食堂来了一批,我们一人分到一点。”

许母爽朗的声音,让许笛心里暖暖的。

“二姐,快点,就等你了,饺子都凉了。”

许军馋了,催促着他二姐。

“凉了!”

不明所以的安安,也跟着小叔喊了一声,惹得其他人哄堂大笑。

“哈哈……”

第29章

七月了,天气越来越热了。

大街上,很多人已经换上了短袖。男人是白色,灰色为主,女人的就多一些花样,各种小碎花的。虽然素色为主,但是其他鲜艳的颜色也有。

偶尔还能看见穿着布拉吉的大姑娘小媳妇,那高昂的头颅,让人不自觉的注意到她们身上的布拉吉。

许笛对这些不太感兴趣,前世,她在服装厂上班,做过各种各样的裙子,对七十年代的布拉吉兴趣真的不大。

她现在犯愁的是空间里的鸡蛋和公鸡,怎么想办法卖出去。

她一个星期才一天假,跑断腿也卖不了多少。

大夏天的,想弄个伪装都不容易。而且,天气暖和了,外面的人也多了,想找个视线死角都不容易。

“小许,你这是想什么呢,一脸凝重?”

“唐姐,没想什么。想着周末要去乡下看我爷爷奶奶,一想到这温度,一群人挤在汽车里,就难受。”

许笛赶紧给自己找了个借口,她也不能说自己鸡蛋和公鸡太多了,愁的。

最近因为瘟疫,猪肉,鸡肉什么供应不上,连鸡蛋都总缺货。

“小许呀,姐求你个事。”

“啥事啊,唐姐怎么还客气上了?”

许笛自从上班以后,整个办公室,她和唐姐来往的比较多。

组长事情多,没时间和她们闲聊。孟娇呢,大小姐做派,对她们有点看不上。唯一的男同志王伟,刚结婚一年多,最近媳妇怀孕了,家里婆媳关系有点紧张,也是一地鸡毛,自顾不暇。

“就是,就是你爷爷她们村里,有没有往出换鸡蛋或是公鸡的?家里孩子最近馋肉了,闹得很。”

唐姐挺不好意思的,小许刚犯愁汽车人多挤的难受,她这真是不好意思开口。

“唐姐,我还真不清楚,上班以后还没回去呢。我周末去了以后给你问问,要是有的话,就给你换回来。”

“行,小许呀,有没有的,姐都领你情。姐知道,这天气,坐汽车不容易,还要拿东西。”

唐姐心里真挺感激的,这事一般人都不愿意帮忙。

“没事,我经常回爷爷家。村里有自留地,吃菜什么的,比城里方便。”

许笛先漏个话,要是队里蔬菜多了,也可以牵个线,和百货大楼搞个活动什么的。

队里没有各种票,买个锅碗瓢盆的挺费劲,尤其家里有结婚的,别说三响一转,就是买个带喜庆图案的铁皮水壶都不容易。

“可不是,咱们城里吃点菜是真费劲。早上没时间去,下班了,新鲜的菜都蔫吧了,也被挑挑拣拣的,剩下的都是乱七八糟的。”

唐姐没和公婆一起住,两口子都是正式工。她家男人是食品厂的,一起住在食品厂的家属院,离这不太远。

家里有三个孩子,唐姐一天到晚没有闲着的时候。中午休息的时候,不是给孩子补衣服就是给孩子织毛衣的,手就没闲过。

许笛看着唐姐,就会想起前世的自己。

那时候她一个人,要工作,要照顾孩子,还要做家务,真是一根蜡烛几头烧。

唐姐和许笛说些过日子的事情,旁边的孟娇翻了好几次白眼。

她不理解许笛,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怎么和中年妇女聊的来?

来到办公室一个多月了,她穿着美美的布拉吉,许笛眼神平静,跟看不见似的。却能和唐姐她们说孩子,说家务,说菜价什么的,说的不亦乐乎。

许笛可不知道孟娇的想法,对于一个从几十年后过来的灵魂。即使她是一个普通人,但是眼睛看到的各种时尚,真的不是七十年代可以比的。

差着几十年呢,没法一起在时尚这一频道同频。

一天的时间,就在大家对对单子,说说家常中度过。

工作的日子没有太多波澜,她们部门,既接触不到顾客,也不接触到领导层面,是真正的螺丝钉。

少了很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挺适合许笛的。

终于到了周末,许笛拿着买好的东西,带着许军这个跟屁虫,坐上了回乡下的汽车。

七月,田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

在农村,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

春种,夏忙,秋收,冬藏,一年四季,也就大雪覆盖地面以后,能歇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