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到七零年代当军嫂(372)

作者:水波1984 阅读记录

团团无所谓,她更喜欢家里。

但是,学校有规定,大一新生必须住校。而且,家里离学校也挺远,她不能来回跑。

团团从小就比较安静,不吵不闹,却是个恋家的孩子,也是心思细腻的孩子。

她知道,大姐进了部队,以后会和爸爸一样,顾不上家。

圆圆是个爱热闹的,一心想出去看看,她计划大学期间,争取去国外大学交流学习的名额,或者自己考国外的大学。

姐姐妹妹都顾不上家,她不能离开京市,要留在爸爸妈妈身边。

所以,大学,她选择的是京市的医学院,没有去外地,也没有选择军医大学。

在父母不注意的时候,孩子们已经悄悄的长大,有了自己的想法。

两个孩子开学时间不一样,许笛和圆圆先送团团去她们的学校,

报到,分宿舍,收拾东西,一套流程下来,许笛看着两个孩子忙活,心里倍感安慰。

报到结束,宿舍也收拾好了,团团又跟着妈妈回家了,离正式开学,还有两天时间呢。

第二天,许笛和团团又陪着圆圆去报到,离得近,都不用坐车。

同样的事情,再做一遍,轻松多了。

圆圆很期待集体生活,直接亏在学校了,许笛也没反对。

回到家,看着空荡荡的院子,心里轻松了很多。

这么多年了,孩子长大了,她也平安度过上辈子的那道坎,以后,就要好好享受生活了。

坚持锻炼身体,哪怕不能长命百岁,也要寿终正寝!

第295章

孩子们都上学了,家里就剩下许笛和奶奶还有龚姐了。

蔡姐的婆婆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家里的孩子也大了,尤其她家大儿子,已经开始工作,能补贴家用了,就不干了。

许爷爷和许奶奶也走了好几年了,许笛有时候想起来,心里也会难受。

现在,家里就奶奶一个老人了,平时更加要注意了。

好在,奶奶性子豁达,万事不强求,看得很开。

这几年,身体还不错,许笛放假的时候,会陪着她,在家附近走走。

昨天,许父和许母打电话,让她周末回家一趟,也没说什么事。

这几年,许笛平均一两个月回去一趟,给她们买点吃的,喝的,尽自己的义务。

不知道是父母年纪大了,她们也人到中年了,感觉,坐在一起,也不知道说些什么。

许父本来就不爱说话,许母说的话题,许笛也不太感兴趣。

不是许梅家的事情就是许大哥家的事情,或者他们两家孩子的事情。

她们住的近,隔三差五的,在家属院里就能遇见。

这几年,各个厂子的效益不好,很多工人下岗。

红星机械厂虽然是大厂,但也受了不少影响。

厂里也是不断的改革,事情也不少。去年,家属院一部分住房也实行了买断政策,许父和许母掏钱,把她们住的房子买了下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本。

机械厂改制,许大哥这种技术一般的钳工,也不吃香了。

许大嫂在的机械厂附属医院,听说也要并到其他医院。

许梅夫妻但是没受太大影响,两个人,一个是副厂长,一个是大学毕业的,都算是人才。

不过,许梅家的事情也不少,凤英大学复读一年也没考上。

最后,许梅拧不过她,让她去学理发了。

许梅二婚的男人的儿子长大了,大学毕业了,工作,结婚,这些事情接踵而至,也够许梅头疼的。

两个人各自有孩子,都想给自己的孩子创造好的条件。

怎么说呢,各有各的心眼,日子也是过的一地鸡毛。

许父许母之前因为许力和许梅的做法,有点寒心了。

但是,时间长了,许力和许梅经常带着孩子回去,老两口心又软了,对他们宽容了很多。

许笛不理解但是尊重他们的选择,毕竟,离得近的儿孙,总能见面,感情自然不一样。

不说她家的三个,一年去姥姥家的次数有限,就是许军家的双胞胎,几年回来一次,感情,自然是不一样的。

算了,不想了,周末回去,就知道是什么事了。

周末,许笛吃完早饭,和奶奶说了一声,就坐车回娘家了。

许笛到的时候,许家其他人都到齐了。

许大哥夫妻和平安两口子,许梅和王建业也在。

许平安去年结的婚,对象是他们单位的同事。

“小姑。”

“平安,小雅,你们没出去玩?”

“没去,小雅怀孕了,刚检查出来的,两个月了,医生说要注意一些。”

许平安很高兴,他二十六岁了,要当爸爸了。

“恭喜你们,也恭喜大哥大嫂,家里添丁进口了。”

许笛感觉时间真快,她也四十岁了,都要是奶奶辈分的了人。

明年平安家的孩子一出生,她就是姑奶奶了。

“大哥大嫂当然是喜事,家里添丁进口,又有大房子住,能不高兴吗?”

许梅话里有话,许笛听出来了,但是她没有接茬。

“许梅,你也不用阴阳怪气,我们平安是许家长子长孙。

现在,小雅怀孕了,她们单位一时半会也不能分房,我们做父母的,也不能看着孩子出生没有地方住。”

许大嫂看不过许梅,一个出嫁的女儿,总回娘家争东西,也好意思。

“小雅怀孕了,你们做父母的帮衬没问题,为什么要做爷爷奶奶的出钱出力?”

许梅家住的也紧张,王建业的大儿子结婚了,住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