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二十多了,是大人了。”
“是大小伙子了,长得俊。”
这一路,遇到不少街坊邻居。有和许家交好的,也有关系一般的。听到了夸赞的话,也听到了一些小声嘀咕。
在沪市待了三年,李茂业已经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不会受流言蜚语的影响。
晚上,许梅下班,和凤英一起回了她自己买的房子。
“妈,凤英,洗手吃饭。”
“大哥,你厉害了,这菜看着不错。”
李凤英大学没考上,现在在学理发,自己染了一个黄色的头发,化了妆,打扮的很前卫。
“之前在一个星级酒店打工,和那里的厨师学过几样。”
“茂业,你不用辛苦打工,学费,生活费,我都按时给你寄过去了,不够花吗?”
许梅看着长得和李更生有八九分像的儿子,心里也是百感交集。
“妈,我钱够花。
这不是现在有时间,闲着也是闲着。打工虽然辛苦,但是也挺锻炼人的。”
离开京市去沪市上大学,他不后悔自己的决定。
那时候,就想离开,也想去看看所谓的父亲。
到了沪市以后,他在学校安顿好,拿着从妈妈那里得到的地址,去了李家。
京市的胡同,沪市的弄堂。
这里的房屋布局紧凑,横着,竖着,有很多小通道,像是毛细血管一样,纵横交错。
李茂业并没有认亲的打算,他只是想看看,看看生父的家,看看他的生活。
来的时候,他做了一些乔庄,带着宽边的帽子,戴着口罩。
按照地址,找到李家所在的弄堂。
周末的早上,弄堂里到处都是端着痰盂的人,有男有女。
李茂业走到李家附近,没有靠太近,找了一个早点摊,要了一份生煎,一碗粥,慢慢的吃着。
“李更生,你去把痰盂倒了,快点,一会要吃早饭了。”
“知道了,知道了,天天催,大周末的,也不让人清静一会。”
那熟悉的名字,让李茂业抬起头,看见一位中年男人端着痰盂走出来。
看外貌,两人长得是挺像,但是和记忆中印象完全不一样。
虽然他对父亲的记忆不多,但是,还记得他总是穿着白衬衫,黑裤子拉手风琴的画面。
十多年过去了,一切都变了。
“更生,你们单位这次分房,你有机会吧?”
“不知道啊,这都多少年没分房了。我家三口,一直挤在这一间房里,真是不方便啊。”
“也是,你家小闺女也十岁了,是不方便。”
一起倒痰盂回来的邻居,两人站在门前聊会天,屋里太闷了。
“可不是,睡觉没地方,写作业都是在床上支个小桌子。
希望这次分房能有我们,不然,这日子难捱。”
李更生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毕业生,在单位也算中坚力量。
这次分房,他有名额,但是,这事,不能高调。
“家家住的都不宽裕,都一样。
你家就一个闺女,怎么都好说。你看看我,家里两个儿子,愁的很。
对了,你两个侄子也到了结婚的年纪,你姆妈没找你闹?”
“怎么没闹,她哪天不想着让我出钱出力养侄子。凭什么,我有儿有女,以后还能指望侄子。”
李更生可不是愚孝的人,要不然,当年也拿不回这一间房。
“你前妻生的孩子也挺大了吧?”
“儿子二十一了,女儿也十八九了。”
李更生想了一下,十多年没见了,也不知道两个孩子怎么样了。
不过,他也不想知道,没有生活在一起,哪有什么感情。
“更生,吃饭了。”
“来了。”
门口的两个人进去了,李茂业也吃完了,付了钱,离开了。
有些人,有些事,适合留在记忆里。
第304章
李茂业自从那次以后,再也没有去过那个弄堂,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了。
儿时的那个美好片段被现实生活的真实情景取代,再也找不到了。
“茂业,你想什么呢?”
许梅挥了挥手,大儿子怎么发起呆了。
“妈,没什么,想到一些事情。
对了,妈,这个房子,你不要轻易的卖掉。
现在沪市建了很多居民楼,开发了很多楼盘。
房子的价格以后只会越来越高,不是现在这点钱就能买到的了。”
“会吗?
现在单位都会分房,自己买房子不划算吧?”
许梅自从和王建业结婚以后,很少看报纸了,对国家的政策,民生,了解的不多。
“现在单位分房,哪有那么容易。
这几年很多厂子倒闭,工人下岗,买断工龄的,老百姓对房子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
你和王叔叔这样的情况,这个房子留着。将来涨价也好,动迁也好,都是你和凤英的退路。
妈,你手里如果还有余钱,有合适的,再买一个也行,等着升值。”
李茂业不知道他妈的经济情况,但是,他觉得,现在买房子,比把钱存在银行里合适。
“还买啊?
我手里还有这钱,想着给你和凤英结婚用的。”
许梅和王建业结婚以后,她的工资基本没怎么动,都存着了。
家里的花销,孩子的学费,大多都是王建业出。
当然了,王建业有多少财产,许梅也不清楚。
两个人各自都有孩子,各有各的心眼和打算。
“妈,我打算考研,继续学习。研究生毕业找的的工作和本科毕业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