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他到底还是觉得,便是出嫁,女儿也不会离开京城,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顾明心的日子,跟现还是不会相差太多的。
大不了他多给些人,若承恩侯府不识抬举,立刻拿了就是。
他本不是强留,只是觉得,便是要嫁人,也该等几年,至少建了公主府再说。如今她这一个郡主爵位,可没有资格开府。
也罢,到时候再说。
顾珩不再为顾明心生气,这门婚事,终于声势浩大地准备起来了。
第二年三月,春暖花来时,刚满十四岁的顾明心,便从东宫嫁了出去。
就在她成婚两个月后,缠绵病榻多年的皇帝,终于清醒了。
那天早上辰时刚过,他睁开眼睛,居然感觉到了饿。
要知道自他病倒,身体越来越差,已经好长时间不能饮食,只靠着汤药和人参维持。
如今胃口大开,却是把身前的太监吓了一跳,一边让御膳房摆饭,一边叫太医上前号脉。
太医自然说了一通好话,但谁都清楚,这大约是回光返照。
果不其然,在用完了早膳之后,他兴致勃勃,说想画画。便叫宫女去了书房,拿了笔墨来。
笔墨上手,他却不知道想画个什么出来。
此时正好太监来报,说太子求见。皇帝嘴角瘪了瘪,说不见。
对这个儿子,他是不怎么满意的。
从前满意过,在他刚出生的那些年,一个长得俊俏,聪慧,还属于自己和凌嫚熙的孩子,自然让他心生欢喜。
然而。
他不该太聪慧了,也太漂亮了。
等他渐渐长大,那些曾经以为的优点,有一个算一个,全部变成了缺点。
让他无时无刻不去回想当皇子是的日子,天分平平的他,处处被父皇看不顺眼。
顾珩让他自惭形秽,他的聪慧和俊美无时无刻不提醒着他,这孩子的一切好处,全都来自凌嫚熙。
看,就因为他平庸,连儿子都不向着他长。
如今更是证明,即便自己是皇帝,是他老子,也依旧是个没用的废物。
靖国战败,输给了一个女人,是他这个皇帝亲自下的旨投的降。
便是他缠绵病榻不曾外出,也很清楚,这几年来,朝廷一直在为当年的战败赔款。
真不晓得见了父皇,又要怎么被嫌弃。
他不想死,太怕了,一想到死后要去见父皇,他就恐惧无比。
想尽一切办法,忍着痛苦煎熬,生生拖了七八年,到底拖不下去了。
望着横梁上那栩栩如生的金龙,皇帝胆寒。
这该死的柱子,不会也在笑话他吧?
皇帝伸手想叫人去把那柱子拆了,然后刚抬起手,就发现自己没有说话的力气了。
龙柱越来越远,恍惚间一声嗤笑传入耳中,皇帝努力睁眼,看到了一个清丽的身影。
哦!那是端懿皇后,还有他的发妻德昭皇后。
凌嫚熙呢?孝宪皇后不在?该不是早早投胎找野男人去了吧?
皇帝两眼一黑,直接倒了下去。
元平七十年春,靖帝崩,谥号息。
第55章
“宁二呢?怎么就你一个?”
先皇葬入帝陵,满朝文武都要送葬。太子当然是孝子第一人,连同顾明宸这些儿孙,也要一个不落地带上。
为了宣扬皇家的恩宠与看重,只要能沾点儿边的,都会想方设法地挤进送葬队伍,御书房的伴读们自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
别的伴读还好,要么家中显贵要么直接是皇帝姻亲,带上自家子弟轻而易举。但如息烽和宁二两人,情况却截然不同。
他们是顾明宸额外恩典才进的尚书房,而他们自己的家人,身份不够,根本没有资格蒙恩。
顾明宸便想着,出了京城到皇陵这一路人多眼杂,他们没有长辈在,难免被怠慢,便想多照顾一些,把他们叫到自己的乘驾队伍中来。
谁知她看了一圈,却只看见独自骑马的息烽,根本不见宁二。
“快去找找,可别给走丢了。”虽说宁二都十五六七岁了,绝不是个会走丢的年纪,但她还是下意识地把他们当自己的小弟,立刻就想派人去把人找回来。
息烽却道:“殿下别急,宁二在四殿下那儿呢,丢不了!”
顾明宸一顿,不说话了。
她和顾明曦关系好,所有人都知道,皇家子弟,自来少不了明争暗夺。
从前皇爷爷还在,父王只是太子,他们这些第三代并不敢轻举妄动做些什么,只能暗地里拉帮结派搞点儿小动作。但是现在,皇爷爷已经去世,父王就要登基,所有人都开始躁动起来。为了永保富贵,在效忠新帝之余,自然还要把下一代往皇子们身边送。
顾明宸的所有兄弟姐妹们当中,目前就只有顾明晖和顾明曦最为年长,围绕着两人之间的话题,自然也是源源不断的。连她们这些稍微受宠一些的姐妹们,也被卷入了他们的争斗之中。
对此顾明宸倒是不怎么介意,因为她本身就是个争强好胜的性格。别人要是争一样好东西争得急眼,却完全不搭理自己,那她反倒还会生气。
可问题是,那些人仿佛默认了自己是顾明曦一边的,不论她干了什么好事功绩,都被默认算成了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