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113)

作者:插柳成荫 阅读记录

“我地边给我盖三间仓库,门朝院里开。”俞荷借坡下驴趁热闹。

赵娟就发现俞有钱一晚上翻来覆去打滚,根本没睡觉。

“你这想什么呢?”

俞有钱摸了摸自己的脑袋,笑着说:“没啥。你好好带孩子。我先起了。”愁死他算了,也不能拉着媳妇孩子一起愁!

俞有钱今天非常勤快,马三面上街还说他像是打了鸡血一样。

俞老头和俞荷拿着自己做的漆木牌牌,画了箭头从码头大道一路指向俞记小吃店。

码头大道这处的木牌写着俞记小吃店的招牌菜,树牌牌花了一两银子。

“这样一来,愿意吃饭的人就能找到地方。”俞荷笑着说。

俞荷回来和爷爷又去大道边摆摊,其他摆摊的人家不自觉向他们靠过来,沾沾人气。

现在白水镇的人都知道,码头上开了家俞记小吃店,去年火到今年的烧鸡烤鸭又开卖了!

摆摊的人家也拿出各家本领,争取把这份钱在码头就赚到。

“好吃的五香花生,一盅一文钱。”俞荷拿出装二两水的茶杯,开始叫卖。

附近看门的掌柜管事认识俞荷爷孙两个,一边打招呼,一人先来了一杯,倒在手里就开吃。

“啊呀,俞荷,这花生你们煮的真好吃!”准备买的张掌柜尝了一个,笑着说。

“伯伯,煮的时候放了十几种香料呢!”俞荷给他手里端的碟子里倒了一杯,送了半杯。

惹得张掌柜和俞老头笑着夸她,“你们俞荷,是我碰到的最会做生意的小孩。等她爹考上举人做了官,她也就没有现在这样自由闲适,你们大人可别掬着她呀!”

“看到她,我们能多吃半碗饭呢!”张向辉特意强调。

尤其背着个小背篓蹦蹦跳跳走路,那自由,看的人好生羡慕,恨不得偷回自己家。

“聪明又会说话!”见人就打招呼,大方亲切的像是自家叔叔伯伯。

“哪里哪里!小孩胆大不怕生。平常都是大家心善,你们个个都对她好。”俞老头笑着说。

张掌柜一愣,转过头,想了半天,这是第一次有人夸他心善,他手上可是沾过血的。

“好吃的五香花生!”来了一条大船,岸上的短工围上去都得了工作。

不一会儿,船上的船工固定好船只,上岸来透气,俞荷把做买卖的杯子给爷爷,只管收钱。

“好吃的五香花生,今天早上才刚煮的,先尝后买。”

一个头上插着银钗的嬷嬷买了两斤,又一个老仆买了两斤,俞老头忙着给他们秤花生,有人趁机拿了两把吃。

俞荷只当没看见,手里抓了一根筷子,等他再伸手一筷子插过去。

那人飞快的跑了。

陆续来了几个人,盆里的三十斤五香花生全部卖完。

“俞荷,明天还摆摊吗?”俞老头觉得人摆摊还上瘾呢。

“明天我做好,批发给你,让爷爷你和阿奶赚点私房钱。”俞荷笑眯眯的说。

“好啊!”俞老头是一点没发现那个小偷。

晚上过节,马三面带着三个儿媳妇炒了一桌菜,不仅有买的月饼,还有点心果干,做了一锅坛子肉豆腐木耳臊子手擀面。

“今天的月亮又大又圆,比去年还圆!”吃过饭,大家院子里看月亮,俞有钱感叹道。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俞有地笑着组织大家开始背关于月亮,关于中秋团圆的诗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成文,你们几个一起唱!”

俞有地起个开头,俞荷震惊的看着父兄们一起吟唱起苏轼的这首千古名词。

原来还可以这么唱诗词吗?

成文成武成义成城龙龙一字一句吟唱,给这农家小院添了一抹书香。

“要是有个琴就好了!”俞有钱把视线落在大侄女和小侄女身上,说。

“我明天赚钱了给俞荷买个二胡!”俞老头开笑。

俞有地看着笑着起哄的父亲,觉得这主意真不错,“男孩跟我学吹笛子,女孩,阿娘看着给安排一个乐器!”

“我给买个琴!”马三面看看俞梅,又看看俞荷,和抱在怀里的小兰花,笑应道。

王大富听说俞有钱又要替他大哥买地,亲自上门来说,让给俞有地五亩连着的水田,一亩地卖12两银子。

第70章

这五亩田就在去赵村的路上,离俞家村有两里路,非常的近,地势低,田边有水渠,灌溉也很方便。

俞荷只听他说完话,就决定买了。

俞有地第二天早上请假去办红契,王大富又说了一路他小儿子读书多好。

成城和龙龙俞梅没去赵村上学,马三面也没跟着俞老头去摆摊,吃过午饭,领着他们几个剁辣椒做辣椒酱。

俞荷在发霉好的豆瓣儿里倒好烧酒搅匀,也跟着剁辣椒。

“别调皮,去切辣椒,剁的有我。”马三面打发她去切辣椒。

俞荷一看三个人,就去地里摘棉花拔花生,不会儿被辣哭的俞梅龙龙也跟来。

棉花大量吐絮,雪白柔软,俞梅虽然怕扎手也宁愿摘棉花,俞荷和龙龙就去拔花生。

今天阿爷背了五十斤水煮花生去摆摊,明早肯定还要煮。

摘了一布袋棉花,俞梅看两个人在一起捡花生,也过来帮忙。

“妹儿,晚上人多,咱多拔点,晚上人多的时候再摘,明天也来得及。”这一个个摘到什么时候,妹儿还要种五亩地。

“好。”

三个人你一行我一行的比赛,一共拔了三行,累的够呛。

微风里夹着一丝冷意,俞梅吆喝着两个人起来往院子里背。

上一篇: 故人来 下一篇: 和疯批反派HE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