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爹去读书,你一天都干点什么?”马三面对孙子更宽容。
“我一天到晚在家自学,先生布置的功课做完,还有阿爹下学回来当天县学的学习任务有时候也让我做。
我认识了粮店的小张哥小吴哥,他们给我说哪家是哪家人,有什么亲戚,县学里的学生,教授他们都认识,有时间我跟着他们一起回去附近走走,人家的店铺怎么经营,订货。反正比在学堂更踏
实。”
“三顿饭,都是你做的吗?”唐大丫笑问道。她家成武会做饭,成文一个读书人也会做饭?
“那可不是么。买饭菜贵得很,像我们家卖的炒菜米饭,人家要十二文,味道很一般。”成文说到这里,左右找俞荷。
阿娘做的饭好吃,连带着他也不喜欢吃买的饭菜。
“一把青菜一两文,一个鸡蛋两三文。物价贵。布料贵但颜色鲜艳好看。我听说俞荷端阳节卖绒花出名了?”
大家七嘴八舌和成文说俞荷卖绒花的事,她被阿奶限制了。
家里不让做绒花,成文就把买的丝线没拿出来,准备晚上拿给阿娘先放着。
“万一你爹今年考中,我们家的烧鸡就是名副其实的举人烧鸡了。”俞有钱笑着说。
俞有地门里进来,听到这话,也没说什么,大家默契的各忙各,不会儿,饭熟了。
转眼二十八,俞荷先收到了二婶给准备的生辰礼物——一双好看的绣花布鞋。
“谢谢二婶,二叔!”
唐大丫开了头,俞有地赶紧拿出他准备的厚礼——一本《大周律》,一本《天工开物》,还有一本讲穷书生和富家小姐的章回体小说《白小姐》。
俞有地趁机摸摸女儿毛绒绒的包包头,笑道:“旦逢良辰,顺颂时宜。”
“谢谢阿爹,最爱你了!”比心!俞荷高兴的行礼,忙接过书。
哥哥们送的纸笔,姐姐送她两条手帕。
赵娟俞有钱给俞荷买了一条粉红色的绸面马面裙。
马三面俞老头给买的同色外衫,李二娘准备了一套里衣和香色的裤子。
“俞荷,要不要现在试试你的新衣裳?”赵娟笑着说。
俞荷忙点头。
马三面婆媳四个人一起打扮起俞荷。
俞荷换好里衣,穿上新袜子裤子鞋,就被阿奶抱在怀里穿外衫系裙子。
俞梅拿着梳子等着给她梳头,李二娘赵娟也等在旁边。
“像个年画娃娃,穿这身真好看。”
“俞荷脸圆,留须须头,梳中分,左右编梅花辫,垂在耳朵前,后面的头发披着。”
被阿奶抱在怀里的俞荷,只觉得六双手在她头上动,头皮还怪舒服。
“阿娘,辫两根五彩绳,会更好看。”俞梅小跑着去取五彩绳。
李二娘小心的给她把头发梳开,抹了点点桂花头油。
等俞梅把五彩绳拿来,赵娟和李二娘一人一边给编辫子。
“阿娘,妹妹的须须头(刘海)长了,我给剪短。”
“果然好看。”赵娟比了比长短,用头绳扎好发尾,李二娘也辫好另一边。
李二娘认真的看着女儿胖乎乎圆嘟嘟的笑脸,头发这样梳更乖,有福相。
“体面。”
俞荷等姐姐小心翼翼剪好刘海,要下来,被马三面强抱出来给大家看,“我俞荷好看吗?”
“好看。”
“像个小仙童!”
“小仙女!”
“等我一下!”成城小跑着书房拿笔,给俞荷眉间点了一个小红痣。
“还是我孙儿成城,最聪明!”马三面毫不吝啬的笑着夸道。
“这看着一下就不一样了。”
龙龙拿来一对自己做的绒花卡子。
唉!
俞荷心里叹口气,看着家人,笑着说:“我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感谢大家给我过生辰!”
说完,俞荷一边大摇大摆走路,一边做鬼脸,一会儿又学猪八戒挺着个肚子,一会儿学大圣东看西看,一会儿又是细碎婉约的女步,一会儿又跳起了秧歌舞。
惹得全家捧腹大笑。
“鬼灵精,都哪里学来的!”
等大家笑够了,俞荷窝在阿娘怀里强烈要求换下新衣服,这衣裳大家看着好看,她穿着热,一点不透气。
“阿娘,我要我的长衫!”
“好好好。”
李二娘笑着帮忙解裙子袜子,只留全腰和短裤,给俞荷换上橘红色细棉布长衫,这色还是她们自己染的,留白成了一朵朵细的小白花,孩子穿着凉快,活泼。
中午,李二娘做了一锅臊子面,先给俞荷一碗荷包蛋长面。
“生辰快乐,快吃!”
“谢谢阿娘!”俞荷接过筷子,笑着说,埋头干饭。
晌午,家里人都去干活了,俞荷地里转一圈回来,躺床上偷摸拿出《白小姐》。
一翻开——又是繁体字!
还是文言文。
阿爹真是良苦用心。
俞荷苦着脸只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白小姐》没有它的序夸张,开篇先介绍的是权贵家族的各种礼仪规矩,庭院布局,家庭成员结构等。
俞荷对照自己,学了女子行礼的手势动作。
啪嗒,书脱手,人已经睡着了。
“可得长生吗?”
“不能!”
不学不学。
“我们俞荷,有唱戏的天赋!”晚上马三面还和俞老头开玩笑说。
“扮相活灵活现,惟妙惟肖。”俞老头跟着笑。
“这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七月初的一天,俞有地心情大好,晚上乘凉,随意的和大家说:“我准备参加今年的乡试,家里谁跟我去达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