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178)

作者:插柳成荫 阅读记录

她才不要去当知县小姐的小跟班,她可是有尊严的未来小地主。

俞荷要哭不哭,俞有地吓的不轻,忙蹲下道:“不去不去,跟着我,你跟着我走。我给你买书,你自己看。”

哼!

回去就和阿爷阿奶告状。

这小丫头,脾气挺大,晚上一个人睡,吓着了怎么办?

俞有地想了想,干脆租车回家,第二天一早坐车进城的时候,俞荷还在呼呼大睡。

“阿娘,我爹呢?”俞荷起床家里转了一圈,没发现俞有地。

“去县里了。说要过几天才回来。”李二娘笑着说,“昨儿,你爹怎么得罪你来?”让你哭给他看。

“没事。是我不愿意去县衙。”

“不愿意,你就说啊。”

“阿娘,抱抱。”俞荷伸手,“这时候,你怎么在家呢?我奶呢?”

李二娘抱起女儿,掂了掂,也才三十几斤,心眼就占十来斤哩,笑着说:“码头人少,有你三叔三婶呢。”

“明年养鸡鸭的人肯定更多。”俞荷乖乖让阿娘抱。

“那肯定的,现在鸭子涨到四十五文一只。”

这两个多月,俞有钱住在吴家湾看着做烧鸡烤鸭,赵娟把孩子给马三面带,也跟着俞有钱去吴家湾帮忙,陆家的船七天来一次,杂货店的收入也不差。

“你收的鸡粪,就更多了。”李二娘摸摸小家伙的脸,笑着说。

“是多了。庄稼容易长,尤其是辣椒和菜苗。”

“收的黄豆都是明年做酱油的?”三间库房都快放满了,也幸好辣椒酱酱油卖的差不多。

“对的。有五千斤。阿娘,明儿做个浆水豆腐我们自家吃。”俞荷伸出小巴掌。

“好。我给你梳头,你先吃早饭,再捡豆子泡豆子,明天早上当早饭吃。”李二娘抱着俞荷来拿梳子。

俞荷乖乖坐在小板凳上,李二娘给前面梳了两条蜈蚣辫,后面的头发散披着。

“好看。”李二娘看着女儿的小圆脸,下巴尖了些,好像瘦了点。

“谢谢阿娘,今儿是什么早饭?”俞荷凳子上起来。

“包子,胡辣汤。”小丫头美不过一息,原形毕露想着吃呢。

李二娘锅里热上包子,新烧的热乎乎香喷喷的胡辣汤。

“阿娘,你也吃点。”

“好。”

俞荷吃过早饭,李二娘才说今天大家都去灰土梁砍柴了。

她们也要去。

早回来一个时辰做午饭就行。

“阿娘,那你看家,做午饭,我去背柴。你记着把黄豆捡了泡上水。”

俞荷边说背上小背篓跑了。

李二娘就没去地里。

第105章

“阿爷,我来了!”

“俞荷来了,快,这边刮草来。”俞老头站起来看到背背篓的俞荷,笑着说。

成文俞有粮俞老头在前面刮草,马三面唐大丫一边刮坡一边拿藤蔓捆柴草,成武成义成城帮忙整理把柴搬到一起。

俞梅和龙龙一边捡柴,一边要看着小兰花,小不点儿也要往她的小背篓里装柴。

俞荷走到马三面旁边,说:“阿奶,后坡那十亩地坎边也是柴草,都砍回去吗?”

“明天去屋后那片。都种辣椒吗?没有水浇地。”马三面看到俞荷收的黄豆,就想起卖光了的辣椒酱。

三千五百多斤得了三百三十三两,利润丰厚,可家里的好田要种稻谷,十亩油菜地旁边五亩要种洋芋玉米和杂粮。

“都种辣椒,到时候请人浇水。”

“好。”

“阿奶,我家旁边这一亩地我准备开年建酱油作坊。辣椒酱还在后院做。”

“行。开春了让你爷村里请人打墙,买土胚,先盖房,再做围墙。”马三面知道这才是正经事,经营作坊,可比做小商贩名声要好的多。

俞荷专挑干柴捡了一背篓,和俞梅小兰花龙龙先回家。

吃过午饭,孩子休息,俞有粮请村里几个人帮忙把柴背到山脚在用牛车拉回来,堆在大门进来的柴棚里。

烧炕的柴草堆到后院墙根底下,今年不用专门烧草木灰,先烧炕,第二天早上炕里铲草木灰到后院背后的空地堆肥。

俞荷发酵的鸡粪,有的已经从粪坑里挖出来,有的等明年添水直接浇打花蕾的油菜地。

俞老头买的人中黄杀猪匠家买的猪粪,现在旁边半亩地大小土包正堆肥。

寒风凛冽的天气,大家都躲在家里烤火,偏偏俞有地家,每天都干的热火朝天。

“这都考上举人了,怎么还像以前一样干活?”张杏一边烤火一边和俞耿说闲话。

“越干越有,越勤越富。三代算富,五代成贵,豪门旺族不都是从无到有来的。重子命好,这福气命里带着呢。”

张杏不以为然,俞重少年时差点讨饭呢!

又听老头子说,“我看,成文几兄弟,那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俞荷小不点生意做的风生水起。

听重子说,明年要种十亩地的辣椒,长期收春黄豆。”

“他家不用交税,这都是实落,你看着,只三年他们家就是白水镇有头有脸的人家。”

俞耿说这话不是打击人,而是随便闲聊。

张杏听得一肚子气,人家怎么越来越好,他们家总是老样子。

王有才看着家里的存粮,盘算着过年给岳父岳母送什么年礼。

“送什么!他们家什么都有。不用我们送。人家能给顾家和赵芳元家十亩免税田。

能把肉夹馍生意让给顾大安,就没想过我们。“俞有丽生气的很,她也才听说这事。

“不公平,我要去找娘和阿爹问清楚!”

上一篇: 故人来 下一篇: 和疯批反派HE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