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娟笑着给儿子肩膀上一巴掌。
俞有钱带着赵娟,龙龙看着小兰花,先屋里外面找了一圈,后屋找到一把锄头,回来割院子里的草。
忙了一会儿,才算有了真实的感觉——他们一家在县里有房子了。
“回去咋说?”赵娟开始担心,这可比俞荷种桑树老火。
“买都买了。还要搬房,暖房,要开店,家里迟早要知道。”
“回家你自己和爹娘说。”
“我说。”买房到底是谁提出来的?俞有钱一笑,现在知道后怕了。
晚饭后,俞有钱拿出房契,和马三面俞老头说他在县里买了一套房子,准备开烧鸡烤鸭店。
马三面拿着地契看了半天,不对啊,“你买这么大,得多少钱?”
“交税办红契,一共花了五百三十两。”
成文成城倒吸一口气,这么多钱,买在哪里了?
“三叔,东街是贵人区,房子特贵。”成文看地址,果然。
“咱家,大哥是举人,这地方住着和他身份。你们好好读书,考到县学,都回家住。”
又嬉皮笑脸说,他一开头就和李牙人亮明了身份,不然人也不愿意把他往东街带。
“多亏大哥!”
“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免得带累了你大哥的名声,这地方,你绝对不能开烤鸭店。”马三面严肃的说。
“不开就不开。大哥二哥和侄子们去县里也有个住处。我再别处租一个门面。”
“三叔,哪天暖房,通知亲戚们吗?”成义问道,成武静静地听着。
“房子得开春了好好修缮一下。等夏天吧。我们家遇事多,就不麻烦亲戚了。”
俞有钱说着一顿,接着道:“等你们考上秀才,家里大办酒席,给你们庆祝!”
侄儿们替他高兴的热情顿时降了一半。
自从俞有钱买房,唐大丫也有了想法,要不他们也去县里开米皮店。
成武不愿意放弃码头的生意。
“等成义考考看,再做打算。”成武觉得考试也要用钱,再等等。
俞有粮也求稳。
明年酱园好好干,赶年前他们大的房子买不了小店面肯定能买得起。
马三面寻思,家里出钱县里买套房给老大住。
“别管他们。我们的钱一分都不要动。”俞老头笑着说,“我们养老还早。手里必须有钱。别像亲家母一样要看晚辈的脸色过日子,那是一天我都过不下去。”
“听你的。”马三面觉得他们要公平,也得给老二老三给钱。
今年烧鸡烤鸭的生意收尾,吴大汉两口子带着年礼来俞家走亲戚。
“我们收的鸭子,胃里有石头,一斤有半斤重,幸好这是最后一批。我们把价钱给的太高了。”吴大汉叹口气说,他从没把人想的这样坏过。
“五十五文一只确实贵。明年我给陆管家说一声,你回去也给方圆几里的乡邻带个话。明年不收鸭子,让他们少养一点。”
歪风邪气不能长,吴家这是招眼了。
“好。我们也想好好的休息几天。”吴大汉想不通,怎么有钱了,他的烦恼越多。
吴桂花回家就去亲房找几个婶子说,明年自家再不收鸭子,安城的大掌柜以后自己做烧鸭。
“让她一天到晚的嘚瑟,这不,不让做了吧!”等吴桂花前脚出门,后脚她几个亲房婶子就议论看笑话。
“有两个钱,张狂的很!”
“就是就是,见了长辈,昂首挺胸的向前走,简直是目中无人。”
吴桂花呢,回家美美的洗了个澡,睡在暖烘烘的炕上抱着暖和的棉花被子,想象着背后那些人得逞的嘴脸。
呸!
以后让你一分钱都拿不到。
过了年,吴大汉家的大门就上了锁。
本来以为吴桂花说的是气话,现在却是真的吗?不收鸭子,那怎么能行呢!
第116章
距离延州二百里地的时候,天空下起鹅毛大雪,不一会儿驴车上的粮食就湿了。
俞荷只来得及把砖茶转移到马车里,叫张老头来马车车辕上坐着避雪,他穿着蓑衣不来。
俞荷穿了羊皮袄陪他坐车,看雪,听他讲故事。
“小姐,这才到哪里。贫苦人家一家只有一条裤子,男人穿着出门寻活路。老人妇女娃娃一天一顿饭躲在炕上熬日子,你看这四周光秃秃,连烧炕的柴草都没有。
易家主人心善,每年冬天都要施药,要不然只这天气都要冻死大半人呢!
这北地与江南就是两种活法。
勤快点过得最好的就是那经年的老猎户,经验丰富,冬天能打着老虎,狼,鹿,送到王府和各家贵人家里换赏钱,三五年生活就够了。”
“这么说,北地的人都擅猎?”看来周王是个好官。
“也不一定,男人维护一家老小,吃的要好一点,打猎也不是逞一人之勇的事。世道艰险,一旦这个一家之主出了什么意外,他的家人就没什么活路了。”
张老头想起什么,看向了远处。
“那我要是能组织起五十个人的马帮,走南北货运,他们会不会愿意?”
张老头拍膝盖保证,道:“小主子,你要是愿意组建马帮,招人现在是最好的时机可以优中选优,这天大的好事,他们肯定愿意来。”
“还未请教张叔大名?”
张老头有点把这个小娃娃看不懂了。只是主家让他来帮忙,听了故事不见退却,反而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现在问他姓名,是什么意思?
“在下张玉林,是北地土生土长的人,年轻时当兵,现在退役,跟着龙威镖局混口饭吃,人送外号张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