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郎君回来,又说这小女娃脾气大,性子倔,非常不好相处。
贵嬷嬷看了眼小丫头眼底的羡慕,笑道:“是个精明通透人,做得好,有赏。”
把八十八文钱装回荷包,贵嬷嬷漫不经心的说:“小红,看在我和你娘相识一场,你可别去触霉头,这各人有各人的缘法。”
老太爷和老夫人,这么多年漂泊在外,总有缘由。
第118章
顾嬷嬷看了屋里,正屋分里外两间俞荷住里面,她和小谭在外间守夜,两间东厢房让杜婆子一家四口暂住。
俞荷给顾嬷嬷和小谭分工,说她们的饮食起居自己出钱。
俞荷和小谭屋里打扫卫生,铺床,顾嬷嬷出来和杜婆子说话。
“杜婆子,厨房有水有炭,先把你屋里的火生起来,再烧点水洗漱。晚上我烧一锅粥,大家凑合一顿,明天早上我去街上买米和柴火。”
“好。我马上就去。”娄丹慧抢着去厨房生火烧水,顾嬷嬷回屋帮忙收拾行礼。
路上用过的被褥得拆洗,衣服得换,现在天气冷,洗了又不容易干。
俞荷带的两床被子,一套给了杜家,一套归了张玉林,三个人只有两套被褥,衣服带的宽裕还算有的换。
俞荷洗了澡,睡了一觉,易家通知正院用晚饭。
正院现在易方住,邓郎中回来他要让,邓郎中拒绝了,现在夫妻俩住在东院。
“俞荷,喜欢吃什么,让顾嬷嬷给你夹菜。”邓钰无视三儿子夫妻的冷脸,笑着对俞荷说。
“谢谢师父,师娘。”俞荷起来,又坐下,等主位上的邓郎中动筷,优雅的夹着自己喜欢吃的菜。
碗里的米饭不见下去,菜吃了半饱,俞荷才开始菜配饭。
桌上的菜以羊牛肉为主,也有鸡鸭鱼肉,醋熘白菜非常好吃,但和邓家以前的伙食没法比,可比普通人家的伙食好千万倍。
俞荷差不多吃饱,当着大家的面和邓郎中说:“师父师娘,我找人打听城外的庄子,准备过几天就搬出去住。等开春,师父师娘也去和我住。”
这话,让从头至尾气咻咻的易方夫妻彻底破防,两个孙子更藏不住情绪。
“行。”邓郎中笑着说,“等开年我去看你。”
本来他们打算这几天带着俞荷去给王妃请安,但俞荷有自己想做的事,不宜太高调。
“谢谢师父师娘。”俞荷笑眯眯的夹起好吃的醋熘白菜。
“易方,你这道蜂蜜苹果做的有进步。”邓郎中笑着对三儿子说。
易方一下红了眼眶。
“这次回来,得一段时间再走。听说,今年冬天大旱,就怕倒春寒。”
“父亲,王爷让属下各地打了水井,人用的和饮牲口的水够用。”
自古以来,靠天吃饭。
庄稼好不好,人力实在难为。
晚饭结束,俞荷回来,顾嬷嬷和小谭大厨房领了饭和邓婆子四个正吃。
水煮白菜和稠饭,一人差不多两碗,都能吃饱。
俞荷看了一眼,就进屋了,这饭,她五岁以后就没吃过。
第二天清晨,俞荷带顾嬷嬷和小谭去北市,这里摆摊的人都是城外的百姓,她们买到了萝卜胡萝卜白菜豆腐和一块肥瘦相间五花肉,又买了两捆干柴十文。
回来,前头门房说一个叫张玉林的老头找,要放进来吗?
俞荷出去见了人。
他们约好两天碰头,今天早上就有消息了?
俞荷请张玉林小吃摊喝一碗羊杂汤,吃一块饼。
边吃早饭边聊。
城外二十里,有个宋家庄,当地的一个员外想出手一个三十人佃户的二十亩山地,十亩平地的小庄子,要价三百两。
“他的意思是必须带着佃户。”
“地是佃户赖以生存的,您买地也需要人手帮忙。我就没说死,这事还有商量。地方好,进城非常方便,路也是官道。带着房子。”
也就是说,三十亩地要三百两。
“地里种的什么?”
“冬麦,要到五月才收。这季粮食,他不愿意卖。”
这就说明地是好地,“旁边有河吗?”
“有河,取水非常近。”好聪明啊!
“山地种的什么?”
“高粱那些。旁边还有一片荒坡,也是他的,佃户们打柴用,一起卖。”
“走吧,去买来。”
张玉林一碗羊肉汤吃完,俞荷已经做好决定。
两个人约好城门口汇合,俞荷回来赶上驴车,叫上小谭和小旋风这两个保镖,直奔城门。
这块地,在北城门外二十里,驴车走了半个时辰就到了。
宋家庄的地势很好,后有靠山,旁边有河,宋员外要卖的庄子在宋家大庄往里走两里路,路很大很平,可见顺着这条河,往里走还有几个大村落。
村里人的房子是泥草房,石头房盖石板,看着挺结实,青砖瓦房很少。
“小姐,我家在张家庄,还要往里走一个时辰才到,方圆有三个大镇,再往外走几百里地就是草原。”
“能买羊吗?”
“能是能,但数量要少。他们羊皮多的很,春天有商人收。”张玉林不自觉的放低了声音。
“好。我知道了。今天先看地。”俞荷也谨慎的看着周围。
“这地就是,麦子就是宋员外种的。”
地势非常平坦,旁边修有灌溉渠,可见主人是非常爱护也是懂种地的。
“这一片都是。后面这山地也是他要卖的,那边现在佃户住的房子,是他爹手里好木头修的。”
远远的看到地中间的院子,路边还有挑水洗衣服的老人和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