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才,你先吃!”第一碗端上来,俞老头让给俞有才,马上成武给他阿爷就接了第二碗。
俞有才等大家都端上碗了,听着大家吸溜又被辣的吸哈声,搅匀碗里的粉,只一口又麻又辣又滑溜,卤汁鲜美肥肠油润不腻,簌簌半碗下去。
俞荷小谭和俞有花端着碗,烤着火,头也不抬的疯狂吸入。
唯有自由和美食不可辜负。
“麻辣,爽滑,肉香浓郁,搭配青菜,润而不腻,香而不辣,俞荷,你这麻辣粉堪称一绝。”俞老头拉着嘴上的辣椒油,笑着说。
“阿爷过奖了,都是大家的功劳,粉条做得好,怎么做都好吃 !这锅卤肉都是我大姑姑的手艺,才是真的一绝,好吃!”
俞荷抬头说完话,继续埋头嗦粉,往后的日子,好吃的麻辣粉还会没有吗?
“哈哈,今天多亏有才帮忙。那么大的勺子抡了一天。明天我们继续做洋芋粉。”俞重是真高兴,一家人忙了几天才吃进嘴里,这种忙碌家里已经好久不见。
“多做点,等老三回来,问问拿到县里能不能卖,家里洋芋多的吃不完,我正愁呢!”马三面笑着说,“有花,你今天功不可没,回去的时候带点粉条,给大安和孩子们煮了尝尝鲜。”
“阿娘,我正要和二嫂开口要呢!”
“他大姑,你别给我戴高帽儿,家里阿娘阿爹说了算,一点点粉条我还舍得让外甥吃哩。”唐大丫笑着说,还让俞荷给她再调一碗。
“二哥成武你们辛辛苦苦做的,总要问问,我当你还舍不得呢!”俞有花接过她的碗,多多的放了猪蹄排骨和肥肠,笑着说。
“都出力了的。”唐大丫嘟嘟了一句,接过碗埋头继续干饭。
俞有粮成武吃了三碗,高高的肉菜下去了大半,马三面都给俞有花带着,小谭和俞荷驾上马车送俞有花回去。
雪越下越大,扑簌扑簌作响。
第140章
马三面看了做的粉条,立刻决定将今年所有的洋芋都做成洋芋粉。
俞有才去村里雇了十个短工,后院每天擦洋芋丝,洗淀粉水,再由俞有粮看着和面团,看着漏成粉。
俞荷跟镇上的杜婆子打听,买了东林山脚下的三十亩山地,准备开春全种洋芋。
“俞荷,你怎么不买水田,水田种水稻,米价高。”杜婆子看着面前的小姑娘,笑着说。
“你手里有水田吗?”
杜婆子立刻来了精神,介绍道:“王家村有五亩水田,要12两一亩,张家湾有旱地10亩,山地18亩,还有吴家湾也有人卖地,我知道一两亩地你看不上,卖的人更多……”
“今年卖地的人,怎么这么多?”
“雪太大,卖了地换棉袄,有的人春天把棉袄当了,秋冬再赎回来,可今年天气冷,赎价涨了,逼得人没办法,只得卖地,还有人卖丫头片子。”
杜婆子面无表情的说:“不瞒你说,前儿就有人收了20个小丫头送去安城,一个赚2两银子。丫头卖了也好,有条活路。”
……
从县衙出来,俞荷还闷闷不乐。
“小姐,我们什么也做不了,你别难过。”小谭轻轻拍拍俞荷的肩膀,安慰道。
“嗯。”
俞荷回家,吴大汉吴桂花两个人来走亲戚,说要租码头的房子,马三面让他们问俞荷。
“小掌柜,我们想租你的房子。”吴桂花本来一个泼辣大方的人,现在说话都小心翼翼,浑身衣服洗的发白,脸上布满了皱纹,她在装穷。
“婶子,是准备做个小买卖吗?”
“不不不,我们租来住的,不做买卖。”吴大汉连忙道,“我们不做生意。”
俞荷问了才知道,有人告他帮忙收鸭子的状,现在鸭子也不敢收了,江上结冰,陆家的船也不来了。
“这样,我在东林山脚下买了三十亩地,你们一家五口人,明年替我种地,先住酱园的雇工宿舍。”
俞荷和小谭成武去码头给他们帮忙搬家,晚上吴大汉一家在酱园宿舍里安顿下来。
吴桂花一边收拾东西,一边默默流眼泪,原来他们缺钱,穷得要饿死,现在他们有钱了,却连自己的家都没有。
“老婆子,别哭,这二年我们先跟着小掌柜帮忙种地,等新伟,新红长大,日子就好过了。”
“呜呜呜…..要不是今天我们厚着脸皮上门,我们以后怎么过,他们欺人太甚。”吴桂花把头埋在被子里放声大哭。
吴大汉一米八的大个子,顿时不知所措,要问他后不后悔,不悔。
现在他们手里有钱,像今年这么大的雪,手里有粮食,心不慌。
买了地,俞荷小谭骑马天天去镇上买粪,往东林寺山脚地里拉。
“小姐,这三十亩地,都种洋芋吗?”小谭擦擦额头上的汗,她们天天干活,就当锻炼了。
俞荷看看地形,东林山险峻,她这片地正好在山脚往山上走的大路两边,要是种一片桃花林,必定好看。
“栽桃树,树下种洋芋。三年后桃树长起来,我们再种半夏薤白等药材。”小姐,这是又不去找老爷夫人了?
俞荷又给师父写信,问他有没有好的桃树品种,她要900棵桃树苗。
“开春,我们去达州一趟,总能找到这么多桃树苗。”俞荷把信封好,一边说。
“不等老太爷帮忙吗?”
“小谭,你记着,永远不要靠别人。办法是办法,做什么还是要靠自己。”
“嗯嗯。”不懂。
“就像我写信和师父,和我爹,要猫,我就没报希望。我们去达州买树苗的时候,顺便去问问看有没有卖的,买两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