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253)

作者:插柳成荫 阅读记录

这是王妃娘娘的意思,还是王爷的指令,明年,这粮食该怎么卖,才对?

五千两两千两一千五百两八百两一共是——捌仟叁佰两。

要不,明年她去北地开家当铺,听说,陆锡安开当铺动不动就能调动上万两银子。

财帛动人心,诚不我欺。

“张叔,粮食关乎百姓生存,薄利多销是对的,只要不是蠢的都会支持你。至于药材,明年也别都我们做,也让五成给别人,有钱大家一起赚嘛。”

“行!”张全知听得心里一震,这一次,他来对了。

要不然,药材买卖一片大好景象他明年不只在延州,他们可能会跑去幽州甚至东北收药材。

他手下那一帮老鼠精,不得把全国的药材都攥在手里。

而盘踞在盛京的那些王族,世家,权臣,新贵,他们家家户户用什么,岂能坐以待毙,又岂会善罢甘休。

“叔,你回去,尽管做粮食生意。”

“好。我明天就回去。小掌柜可有什么给你师父师娘带的,都交给我。”

俞荷哪里真敢让他一个老人家今天来明天走,舟车劳顿最起码缓个五六天。

俞荷领他们附近转转,去她的桃林看看,又请他们去码头吃饭,划着小船,带他们江上钓鱼。

村里问就说是师父派来给她送东西的,走的时候两个马车装的满满当当,村里人也是她说什么就信什么。

“这些货,都是我花钱买的,让我师父师娘放心享用。”俞荷送张全知父子到白水县和龙威镖局的人汇合,又去买了一车的年货带给丹慧他们。

等张全知父子十个人跟着龙威镖局走了,俞荷骑马和小谭才回来。

“过了腊八就是年。小谭,你猜,我爹今年会不会回家过年?”

“不会。”小谭摇头,衙门里公务繁忙,尤其过年,哪里都需要人手,捕快衙役忙的翻天,知县老爷除夕夜能回家吃顿年夜饭都不错了。

“小姐,我们快回,要下雪了!”

“好!”

万县,李二娘正和俞有地商量今年过年的事。

“你们今年都不要回去,我看俞荷在家能赖到几时?”

放下筷子,成城赶紧去给俞荷写信。

“阿嚏,准是我阿爹骂我呢!”俞荷笑着说。

“小姐,你这是冻着了!”小谭觉得她怕是要生病,连忙将厚厚的羊皮袄再给裹了一件。

“走!”

第145章

“小谭,准备东西,去万县过年!”

“这还差不多。”走走走,出去转转,小谭兴奋的想,西南什么样,她还没去过呢!

俞荷回来和马三面一说要去万县,马三面赶紧帮忙准备了一车年货,辣椒酱酱油腊货必不可少。

“这次去了,好好和你爹说,就是米粉作坊怎么办?”

“停工放年假。等我回来再说吧。”

俞荷去找族长,把邻居宋老太家塌了的院子买下来,准备开春建米粉作坊。

“俞荷,你这么想就对了。那宋老太在南镇日子过得好着呢。这两年张氏夏天都回来娘家走亲戚,成伟也娶妻生了孩子。就你阿奶念旧,不肯买她家的房子。”张杏絮絮叨叨的说。

又跟着俞荷来看,米粉作坊怎么盖好。

俞荷干脆给她一百两银子,让她看着盖,笑着说,以后她回来住。

“好。那我给你盖成一进的院子,暂时做米粉作坊,也不能影响你家的风水。我给你请阴阳先生认真看过。”

俞耿不赞成妻子揽这活,无奈她愿意,已经指挥着长子二子去挖地基了。

马三面俞老头才知道。

俞荷这会儿已经带着顾嬷嬷小谭上了陆家去万县的帆船。

船顺水而下,俞荷船舱里睡了四天四夜,第五天早上就到了万县最大的码头临舟渡。

“小姐,这里好暖和。”下了船,小谭把自己的棉袄扎在腰里。

“这么暖和,一年能种两季水稻吧,更适合小姐买地种田开米粉作坊。”顾嬷嬷也笑着说。

三人雇了一辆马车拉着行李,直奔城中位于最繁华地段的万县县衙。

到了县衙后门,俞荷下车敲门,小张哥开的门,见是俞荷,连忙让进来。

“二小姐,大少爷天天念叨你了。”

这称呼。

“我阿娘,在吗?”

“夫人和大小姐都在家。”

俞荷进内院,顾嬷嬷和小谭带着小张收拾行李。

“阿娘,我来了!”俞荷大声喊道,李二娘俞梅忙从屋里出来。

“俞荷,你可算来了,你不知道阿爹阿娘多想你!”长成大姑娘的俞梅,巧笑着说。

李二娘拉着俞荷看,俞荷踮着脚抱抱阿娘,闻到阿娘身上熟悉的味道,憨憨的说:“阿娘,我好想你,有时候做梦,梦到你抱着我。心里暖烘烘的,遇到什么事都不怕。”

“你个调皮鬼,你就等着你爹打你吧。”李二娘摸摸孩子的脸,摸摸她的头发,抱着她不肯松手。

俞梅见阿娘眼泪下来,连忙说:“阿娘,你看妹妹这两年,不单长了个子,长得也越来越好看,更像你了。小时候胖嘟嘟的小脸都尖了。”

阿姐真会夸人!

李二娘蹲下身,摸摸俞荷的脚踝,小腿结实的很,又心疼又高兴,孩子在外面受了苦。

“俞荷,长得不像我,性子随你爹。”

等俞荷和李二娘屋里坐下说话,小谭和顾嬷嬷进来见礼。

李二娘忙起身还礼,“谢谢你们陪着俞荷。都是自家人,不用客气。”

李二娘请她们坐,笑着说:“我们家没请下人,一日三餐都是我和俞梅做,你大哥和小哥在县学读书,每天都回来吃住。”

上一篇: 故人来 下一篇: 和疯批反派HE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