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顾嬷嬷小谭站出来指挥着大家前院摆上香案,叫俞家所有人一起来接旨。
刘安平看着很快摆好的香案,又扫了一眼跪好的俞家一家人,以及他们身后一起跪着的所有人,咳嗽一声。
大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知县俞有地,治县有功,治家严谨,敕封其父俞重为六品文林郎,敕封其母马三面为六品孺人,享受朝廷俸禄,钦此!”
“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俞重马三面喜出望外,领着全家行三拜九叩大礼。
“俞老大人,马孺人,快快请起!”刘安平抬了抬手,将明黄的圣旨恭敬的放到俞重举过头的手里。
俞有粮,俞有钱,顾大安连忙上前扶起俞重和马三面,俞耿赵芳元立刻请刘安平一行正屋尊位坐下休息。
刘安平看着一院子的红色绸带,大红喜字,大红对联,正屋中央挂了族谱,也收拾的一片喜庆。
赵芳元提着茶壶给他倒茶。
这时候刘安平脸上带着笑道:“恭喜恭喜!咱家一路紧赶慢赶,正巧赶上主家有喜,今日贵府真是喜上加喜,双喜临门!”
“是啊是啊,有劳大人一路舟车劳动——”赵芳元和俞耿想到了一起,席面怎么安排,不可能让天天跟随圣上办事的大人,和平头百姓一起坐席吧!
俞荷等在正屋门口,俞耿出来要去找俞重俞有钱商量,俞荷小声说她在镇上顾家酒楼订了席面。
“俞荷,真有你的!”俞耿笑着夸道:“那我安排谁带他们去镇上坐席?”
“让我三叔和小谭村里几个族老一起去。后院马车方便,来去方便得很。”
跟上来的马三面俞重听到这话,纷纷给俞荷投去了赞赏的目光,好孩子。
俞耿立刻安排俞聪俞有钱带着人坐马车去镇上,送走这一尊大佛,来吃酒的宾客才放松了些。
又更热情大声的议论起俞重马三面到底封的什么官,拿多少俸禄,是不是见知县大老爷不用跪了!
“……以后见了我岳父岳母,大家不能再叫他们的名字,要叫老太爷,老太君。”
王有才给大家讲了什么叫文林郎和孺人,卖弄起学识,大家都围着听,爱听。
“良辰吉时已到,新郎新娘拜天地高堂!”礼官吩咐下来,又是一阵礼炮。
一身新衣的俞有粮唐大丫,被大家簇拥着坐上正屋的主位,旁边是俞重马三面。
新郎俞成武抱着新娘赵德芸进来,张杏给他们手里一人一个绸带,牵住中间的一朵大红花。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
“送入洞房!”
“礼成!”
大家哄堂大笑着看俞成武颜面通红,牵着赵德芸走回中院的新房。
“三官,执事,各位相工,注意了,大席开始,请娘家人,各位亲朋好友成席!”俞耿总管高声唱道。
“都在呢!”被叫到的人齐声附和道。
趁热闹的一众宾客经历这一惊一喜早就饿了,纷纷抢着入席。
执席的相工端着掌盘桌子上了四碟凉碟,四碟果子,先给这桌子坐在上席的宾客,发筷子,倒酒。
接着一道道热气腾腾刚出锅的肉菜,一道道凉菜纷纷上桌。
考虑到大家都饿了,主食白馒头也端上来。
红烧肘子,整鸡,八宝鸭,红烧鱼,红烧鲍鱼,大虾,高高一碟子,大家看得高兴,吃得更高兴。
俞家这菜真好。
这时候,一身宝蓝色常服风流倜傥的杨钊领着随从进门,被俞耿一眼认了出来。
“杨大人!”
杨钊示意他不要惊扰了宾客,俞耿会意请他正屋坐下休息。
屋里说话的马三面俞重立刻让出位置,请他上座。
“恭喜伯父伯母,我也是刚刚听说圣上的旨意。我本意不打扰大家,准备开席了再上门恭喜。”杨钊有礼的接了马三面倒的茶,笑道。
“有劳杨大人惦念,是我们的荣幸,大人要不要坐个席,还是请您到镇上陪着传旨的大人们。”俞重诚恳问道,今日累的他有点辩不来方向。
“不了。我随便和乡亲们坐一席,赶个热闹,也算是与民同乐。”杨钊笑着,那等人,算什么大人。
“好。”
俞耿直接将杨钊安排在赵芳元赵德海娘家人一桌,中院正屋只支了三桌,尊贵又安静,就算有人认出身份也不影响大多数人坐席吃菜的心情。
俞荷厨房伸出头看了一眼,这个杨知县长的还真是风流倜傥,气度不凡,害怕被人看见,连忙溜进屋继续帮忙。
半个时辰一轮席面,所有宾客一共坐了三轮,款待帮忙的人开席,马三面让张杏叫村里在家的男女老幼都来坐席。
小谭回来给俞荷说客人走了,剩下的酒菜像是整只的鸡鸭鱼,他们都拿回来了。
刚好席上用,多余的送给厨房帮了一天忙的吴桂花十几个人。
最后一轮席面,成武成义龙龙连生连鱼明辉七个人端菜上菜,厨房唐大丫赵娟俞荷顾嬷嬷小谭帮忙盛菜,吴桂花她们去坐席,一会儿又回来盛菜出菜。
坐席的人,馒头米饭大家自己拿,从早到傍晚,帮忙的大家都饿了,一边吃馒头一边吃菜。
杨知县跟着娘家人差点坐了两轮待席,差点被赵芳元几个灌醉。
俞荷出面给帮忙的妇人们分了菜,大家背桌子的背桌子,扛凳子的扛凳子,拿盆抱着碗家去了。
热闹了一天,晚上散席,一家人筋疲力尽跟着俞有木俞有林看礼簿,上礼的有五百多家。
赵德芸家上了二十四两,杨钊五两,唐家正经的外公上了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