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316)

作者:插柳成荫 阅读记录

“当然,女人三十一枝花,正是搞事业的好时候。明天,我要带着小谭出海遨游。”应该大半年她们都会在海上飘。

俞荷在小岛上开垦了一片土地,种了一地的西瓜,秋天,瓜果成熟的时候,坐船一路到盛京港口,来看公婆和儿子们。

“阿娘,你被晒黑了。明年别去了吧。”懂事的赵裕和爷奶把俞荷带回来蜜甜的瓜果送进宫,回来拉着俞荷的手说。

“小鱼,阿娘喜欢出海,喜欢种地,就像你喜欢骑马是一个道理。阿娘很高兴你知道心疼阿娘和阿爹。”俞荷将大儿子背在背上笑着说。

“和祖父祖母在一起有没有想阿爹阿娘?”

“想呢。”赵裕默默地在阿娘背上流眼泪,刚开始进御书房读书的时候,大家不认识他,鸿三叔家的哥哥欺负过他,被他打了还和宫里的娘娘告状,阿奶可不是吃素的当即就找到宫里理论,还惊动了皇爷爷。

“弟弟们听话吗?”俞荷等儿子情绪缓过来,才问。

“听话。二弟带三弟在家玩,我回来都抢着跟我。”赵裕话音里都带着笑。

“阿娘,我是大孩子了,你背弟弟们。”赵裕挣扎着要下来。

“再让阿娘背一背。小鱼是阿娘和阿爹的长子,阿娘和阿爹最爱小鱼。”

“嗯。儿子知道的。”各地藩王的嫡子都要送到盛京来读书,二弟三弟本来可以留在爹娘身边,阿爹阿娘却让他们小小年纪就跟着自己,陪着他。

俞荷背着儿子去公婆的院子,看恩恩和糖糖在花园里荡秋千,周王邓王妃寸步不离的守着,两个孩子笑的无忧无虑。

俞荷背着赵裕过来,兄弟俩立刻放弃了荡秋千,朝他们跑过来。

“阿娘!”

“大兄!”

看儿媳妇和三个孙子相亲,邓王妃带着周王回去了。

“阿娘,你试试秋千,很好玩的。”赵裕拉着俞荷坐在秋板上,领着两个弟弟送。

俞荷笑着坐好,刚开始低低的来来回回荡,突然她站了起来,双腿屈曲用力,秋千荡的越来越高。

“阿娘,好厉害!”赵裕惊讶的带着两个弟弟看傻了眼。

转天俞荷带着三个孩子去看了师傅师娘。

又休息了几天,俞荷精心的和长子做了买卖计划,娘四个换了一身便装,去南街自家杂货店门外——摆摊,卖香蕉苹果梨和甘蔗菠萝,烤红薯,用红瓤脆甜西瓜招揽客人,生意火爆。

周王邓王妃在楼上喝茶,看着底下的娘四个忙生意。

“看见俞荷,不知道为什么我就高兴,都能多吃半碗饭。”邓王妃笑着和丈夫说。

第174章

“小鱼,将西瓜切成更小的月牙儿,让大家免费尝尝,告诉大家西瓜子可以留种。”

“好。”赵裕切西瓜,恩恩和糖糖端着小托盘给大家免费尝。

品尝西瓜的多数会买点,娘四个忙到中午,俞荷请他们顾家酒楼吃午饭,才抱着睡着的糖糖回家。

腊月初,俞荷带着赵裕恩恩和糖糖坐船回象郡过年。

赵槿才见上自己的妻子和儿子。

夫妻,父子稀罕的不得了。

俞荷让朝念朝云朝年朝勤四个孩子,陪着赵裕三个玩,小谭在旁边的马场教他们练武。

俞荷带着顾嬷嬷常瑞三个和各地来的掌柜对账合账。

张全知带着孙子芋圆,杜泽端带着女儿杜欣怡,陆锡安也把陆景衡,陆景仪,陆景承,带进郡王府和赵裕一起玩。

连生连鱼带着妻子孩子也在三里铺住。

俞荷查完账,酒楼款待了各个掌柜,又在家里招待亲戚。

郡王府,有小谭带着十几个孩子,一天热闹的像是戳了一棍子的马蜂窝。

俞荷赵槿又疼孩子,

赵裕几个今天抓锦鲤,明天挖池塘,每天都不着家。

过了年,四月初十,是俞重的一年纸,俞荷和赵槿将三个孩子送去盛京,回来俞家村给阿爷烧纸。

俞荷一到,俞有地三兄弟,家里兄弟姐妹聚齐,守孝的成文成城成义龙龙俞梅也都在家。

十来年了,大家又聚在一起,却是因为阿爷过世守孝。

时间快的真让人唏嘘。

“俞荷,今天想吃什么,二婶给你做去!”唐大丫有了二媳孙子,成义又考上进士,说话声音更大了。

“二婶,随便做。我都吃。”俞荷和李二娘说话,看了眼唐大丫笑着说。

“哦,好。”唐大丫小心的应道,怎么俞荷半年没见多了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她的话自己不敢反驳一样。

俞有花俞有丽元娘夫妻也赶着点来,傍晚一家人去老坟接纸上香,回来三十几口人一起吃饭。

俞耿一边感叹俞重家族兴盛,一门五杰,一边通过族老将族长的位子让给自己的长孙俞成新。

俞家村虽然还是八十几户人家,但人口多了两三倍。

通过三年村学教育,大家都将十岁左右的孩子送到白水镇的官学读书,方圆几个村读书风气更盛。

晚上,成文成武成义成城龙龙俞梅俞荷几个坐下说家常。

“小哥,你的万宝楼开到全国各地了?”俞荷笑着说破成城的秘密。

这事阿爷阿奶都不知道,别说其他人。

俞梅听得眼睛一颤,手也跟着不自觉颤抖,她还等着成城落魄,将他说过的话还给他呢!

结果兄弟姐妹,连表哥表妹都比她过得好。自从俞荷出钱在白水镇办了官学,赵家私塾声誉一落千丈,几乎收不到学生,给各房的分红几乎没有。

赵明镜是个耳根子软的一听公婆哭穷就从家里拿钱,还要花钱养大哥一家,她铺子里的货,越卖越贵,人都去其他店买东西了。

上一篇: 故人来 下一篇: 和疯批反派HE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