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都过年呢,我哪有时间做木工活,我去找赵师傅给俞荷买一个矮柜。等秋天,我闲暇再给她做衣柜和箱子。”
俞有地在今天买来的书里把给俞荷的《齐民要术》挑出来,“这是我给俞荷买的农书,花了五两银子。你不要告诉她。我赶正月抄书把钱挣回来。”
晚上吃过饭,大家正屋看成文几个算对联分红。
俞有地当大家的面把书给俞荷,认真道:“俞荷,这是一本农书,有怎么种稻谷麦子粮食作物高产的详细记录,也有织布养蚕染布的方法,酿酱油醋酿酒做酱的法子也有。关于种地,你不会的,你想知道的都在这书里。希望你好好学,把地种好。”
“谢谢阿爹!”俞荷接了书,眼眶泛红,跪下给俞有地磕了个头,脆生生道:“俞荷给阿爹拜个早年,祝阿爹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
“好孩子,快起来!”俞有地眼睛一酸,笑着把俞荷扶起来,这小家伙可真聪明。怎么就不是个男娃,以后围着灶台转可惜了。
俞荷起来,对着几个大人拜拜,笑着道:“谢谢阿奶,阿爷……对俞荷的爱护,祝大家身体健康,快快乐乐。”
“怎么给长辈都拜了年,不给我们拜?”成文开玩笑说。
俞荷伸出小手,理直气壮:“大哥,过年好,压岁钱拿来!”
“给!”成文给她手里放了十文铜钱。
“祝大哥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学有所成,身体棒棒吃嘛嘛香!”收了钱,俞荷连忙说起吉祥话。
惹得一屋子的人哄堂大笑,这个活宝。
“俞荷,这农书可不便宜,没有五两银子买不来的,你要好好学。”马三面笑着说:“你爹为了你种地的事,可要连着一个月给人抄书呢。”
“谢谢阿奶,谢谢阿爹!我会好好学的。”俞荷抱着书躲在阿娘的怀里。
“哈哈哈,俞荷你学会了也要教教阿爷!”俞老头大笑着说。
“好。”俞荷连脸也藏在阿娘怀里。
马三面就问成文,“你们算清楚了吗?每个人分到多少钱?”
“阿爹写对联辛苦——”
“我和你三叔都不要,你们七个孩子分!”俞有地打断长子的话,直接道。
“八十副洒金对联卖了九百六十文,五文的对联后面卖三文,还有吃饭花过,一共剩了一千四百二十一,分七份,一人得二百零三。”
成义成城帮忙先一人分了两串二百文,再要分二十一文。
“剩下的二十一给我吧!”马三面笑着说,“我也沾沾我孙子的光。这是你们第一次自己赚钱。省着点花。笔墨纸砚不用你们买。就买个自己喜欢的东西吧。”
“是。”
成义和成城小声说,他要存起来。成武把钱攥的紧紧的,他要去买食材。
“时间不早了,大家早一点休息。明天老大老二家的早起帮忙做米糕和点心,有钱你们几个把鸡鸭杀几只过年吃,走亲戚用。成武,阿奶交给你一个任务,和俞梅俞荷做一锅豆腐,今年我们就不买豆腐了。”
大家都散了,俞荷回屋点着油灯,一翻开《齐民要术》就脑仁嗡嗡的疼,又是繁体字,她得一个字一个字的学,还要自己把内容翻译成白话,有些专业词语得请教经年的老把头。
真是感谢阿爹的良苦用心!
现在阿娘有做胡辣汤的手艺,二叔家有成武哥会做热米皮,三叔和自己合伙买烧鸡烤鸭,都能分到钱,都有进项。
这两三年,她不能再拿出酿酒的方子,只能小打小闹,不然,惹出祸来,阿爹单薄的肩膀——扛不住。
种地吧,先把地种好。
腊月二十九,妇女们厨房忙碌,俞老头带着孙子们糊灯笼做蜡烛,俞有钱杀鸡宰鸭,俞有地正屋火桌子边小桌子上一边冻得发抖一边抄书。
俞荷在自己房间看书。
《齐民要术》还是她拥有的第一本书。
等太阳出来,俞荷拿一大一小两个靠背椅,一个坐一个放书,院里抱着厚厚的书看,宋老太笑呵呵的来了。
“俞荷,看书呢?你看不看得懂哦?”
“宋阿奶,我看的懂呢,这是大农学家贾思勰贾太守编写的《齐民要术》,专门教怎么种田。等我学会了也教你。”俞荷说着话,把坐着的小椅子让给她。
“哈哈哈,我吃的盐都比你吃的饭多,我教你还差不多。”宋老太一屁股坐下,倒要看看俞荷真
会看书不会。
“你给我读一读这段话吧!”宋老太拿起书,随便翻开一页,说道。
俞荷看了眼,老太今天运气不错,这页是讲怎么做咸鸭蛋。
“这篇是讲怎么养鹅鸭,腌制咸鸭蛋,它这么写‘取杬木皮,洗净细茎,锉,煮汁水,率二斗及热下盐一升和之——’大哥,你快看,杬木是什么,啥是锉,接下来怎么弄?”
俞荷见宋老太神情严肃一双老眼上下打量她,急忙喊住大哥。
“杬木,阿爷应该知道你问问他,锉就是弄碎。宋阿奶,农书上说,用杬木细茎和盐煮水,浸泡鸭蛋一个月煮熟了就能吃。”成文先给妹妹讲,又对宋老太解释。
“啊!俞荷真的认字?”宋老太不惦记腌咸鸭蛋的方子了,震惊的问。
“俞荷才学几月,都是一知半解胡说八道呢,字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这杬子字她是秀才不识字只认半边,蒙对了。”
“大哥怎么知道?”俞荷看看大哥,看看宋老太,一副被拆穿的窘迫。
“不要瞎显摆。”成文摸摸妹妹的包包头,笑道:“宋阿奶,我阿奶厨房忙呢,你去找她烤火,这外面冷的,让俞荷冻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