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71)

作者:插柳成荫 阅读记录

自他二十五岁考过府试成为童生,连考3次院试皆名落孙山,是时候该好好研究研究新学政喜欢的文风和偏好,争取今年六月能中。

家里这两个单蠢的财迷,可是把人害苦了!

“怎么睡着了还叹气呢,快睡吧!”李二娘起来起夜,看见丈夫闭着眼一脸的仇深似海,懵乎乎的去上厕所了。

成武睡醒,看了眼耳边的漏沙,他怎么睡了四个时辰,该干活了。急匆匆进厨房一看,米浆磨好一大半,一想就知道是俞荷帮忙,拉过椅子坐好接着推磨。

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唐大丫梳妆整齐,进来帮忙儿子蒸米皮。

等两个人把米皮做好,李二娘起来接着做简易胡辣汤,熟了一盆红艳艳的辣椒油,俞荷龙龙也起了。

“大嫂,做点杂粮馒头,我们吃!”俞有钱进来,捞出泡了一夜的烧鸡。

“好。”李二娘答应着,看眼进来的马三面,把厨房让给婆婆做早饭。

全家都吃早饭,唯独不见俞有地,马三面俞老头问都没问,吃了饭带着三个孙子去忙。

俞有钱架上牛车,带着成武俞荷龙龙二嫂五个人上街摆摊。

生意格外好,码头早早就来了几拨抗袋卸货的壮汉,说有个南方大商人雇人去北方做茶叶生意,来去一趟半年,报酬丰厚。

今天从外地到白水江要换船,需要雇工,码头的管事昨天到邻近的几个村里叫人,因为过年,工价给的高,一个人一天三十文。

直冲摊位又来了几个大汉。

“俞小哥,你好好的在码头摆摊,我们吃口热乎饭多方便。”

“俞记这分量让人喜欢。”

有人抱怨,有人觉得这胡辣汤米皮好吃实惠,就是远一点也没事。

“各位大哥不着急,码头有了船,自然会有人去码头摆摊的。我们过段时间有了烤鸭也去。”俞有钱笑着说。

“你这烧鸡也一样好吃。”

“我怕换了地方,老顾客就不来了,家里还有些鸡呢!”

“那是,你说的也对。”

剩下几碗成武送给大姑俞有花和表弟们吃,洗碗收摊,大姑父去乡里收猪不在家。

今天米少了一半,利也要少一半,成武还给俞有粮一百文。

俞有钱的烧鸡早早卖完,马上要过十五,他准备明天开始卖二十只试试,早上卖不完下午再去码头卖卖看,有了船,码头就有了生意。

“俞荷,忙完了吗?忙完了去换衣服,我们仨去县里一趟,去给你外婆拜年。”俞有地大清早揉着自己的手,进厨房叫俞荷。

“阿姐和大哥不去吗?”小哥肯定不能去,害怕白家回过头来又要抢人。

“他们不去。就我,你,你娘,我们三个去。”元宵节就在家里过。

“好。阿爹你等等我,我马上好。”俞荷风一阵冲向自己的屋,乒乒乓乓一顿翻,难得去一趟得多买点东西,就是这钱好沉,不好带。

“阿爹,我要跟你换钱。”俞荷没法,提着五千钱来找俞有地。

第46章

“你要买什么?拿这么多的钱。”李二娘一把接过女儿怀里的钱箱子,打开盖子一看都是钱,便问。

“阿爹说要带我到县里买新种子。”洋芋五两,只怕其他种子都不便宜。

李二娘把俞荷交给俞有地出去了。

“阿爹!给我换五两银子。”

“你这五千文钱换不到五两,得再加二百文才行。1两银子理论上等于一千文,但实际上要比铜钱贵,因为银子难得。”俞有地一边数一边说,余光偷看这三头身的奶娃子咋办。

“那你等等,我再去取。”

“去吧!”俞有地捋捋刚留的胡须,严肃说。

不会儿,李二娘就看到换了新衣的俞荷,给龙龙显摆她的五两银子。

“想吃什么?我给你带。”走近了听俞荷问龙龙,看她把银子装好,李二娘回身进了自己屋。

“她爹,你还真给她换钱。不怕路上丢了吗?”

俞有地看眼眉头紧皱的妻子意识到她的不赞同,忙劝道:“丢了就丢了,俞荷自己赚的钱,她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你也太惯着她了吧。五两银子不是五文。”

“我愿意惯着。你不也是,你说说你,天天的白出力气,给她做辣椒油做胡辣汤做卤肉炸豆腐,她赚的钱有你一半的功劳。”俞有地聪明的说。

李二娘被俞有地说的无言以对,“那自己家的孩子,不帮她,我再帮谁!”

俞有地笑着握住妻子的手,“咱俩一样的人,才会做夫妻。你别紧张,送完年礼,我们很快回来。租辆马车去,来回顶多两个多时辰。”

收拾好,俞荷背着走亲戚的年礼坐车,俞有地和李二娘走路到白水镇,雇好马车才来叫忙生意的俞荷。

“俞老弟,原来这小吃摊是你家的?”俞有地以前的同窗王文远笑着过来打招呼。

“文远兄,过年好。是的,这摊子是我三弟和二侄儿办的。”

“味道真不错。尤其这胡辣汤热面皮,热辣滚烫更有滋味。”

“大哥,你先走。我陪着王大哥说话。”俞有钱见这王文远似乎有话要说,催促不理庶务的大哥赶紧走。

“抱歉,某要到县里一趟,在此别过,回来再约。”俞有地抱拳行礼后坐上马车。

王文远目送马车离去,也不走,就这么看着俞有钱。

“王大哥,王有才又闹了什么笑话?”俞有钱心知肚明。

“也没啥。今年六月的童生试和明年八月的乡试,王秀才要考乡试,——你大哥六月童生试还考吗?”

上一篇: 故人来 下一篇: 和疯批反派HE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