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线做的,夫子也会。一对二十文钱,我见这一对适合你戴才买的。”
“谢谢姐。”
“有空带你做。”俞梅见她喜欢,笑着说,“做这个很简单的。”
俞梅问起明天上学的事,俞荷说早就和阿奶商量好,阿奶去卖烧鸡,也帮大姑姑摆摊卖卤肉。
顾大安俞有花也正说明天谁去俞家跟着读书的事。
连生连鱼想去,但更想帮家里摆摊,连明连辉不知道读书是什么,也不好奇。
“这样,连生带着连明读一个月,再换连鱼和连辉读一个月,四兄弟都能识点字。”顾大安最后拍板,四个儿子他都爱,可他们也要帮家里的忙。
“我们家读书,不像你大舅舅要考科举当官。我只希望你们四个识点字,稍微聪明一点。连生连鱼,阿爹没本事,也没钱,供你们读书科举。”
“阿爹,我们知道了。”连生和连鱼异口同声。
“好孩子。阿爹指望你们大了能接我的活。”顾大安摸摸四个儿子的头,笑着说。
今晚杀猪来不及了,顾大安也没打算杀猪,正过节呢!
正月十六,马三面穿了一身见客的新衣裳,坐上二儿子架的牛车,往白水镇摆摊。
心里还想着出门前俞荷提醒,今天可能遇到蛮不讲理的人。
“阿娘,我们到了。”俞有粮跳下车,看马三面出神,连忙道。
顾大安送连生和连明去俞家村,今天来帮忙的就俞有花一个人,连鱼和连辉要看家给猪喂食。
马三面看了空身的俞有花一眼。
俞有花赶紧解释道:“当家的说二十大集,顾家卤肉正式出摊。他同意了。”
“那很好!”
马三面看着唐大丫摆出两个样品烧鸡,把背篓盖严,热米皮摊位上来人又去帮忙了。
俞有花也跟着帮忙切米皮,一波波人指明要大碗热米皮,四个人忙了一个摊子,马三面才觉自家米皮确实很向卖。
“俞老弟,来两只大烧鸡,这是二百四十文!”张大祥把钱给俞有粮。
马三面想帮忙,就见二儿子手麻利的给包烧鸡稻草捆好,递给客人。
再来人要烧鸡,俞有粮低头洗碗,马三面就学着自己包自己卖。
火红的太阳出来,街上人更多,胡管事带着两个小丫鬟,气势汹汹杀到卖烧鸡摊位前,一双皱纹老脸恨不得将烧鸡背篓瞪出个洞。
“那卖烧鸡的小娃儿呢!十四明明说好要给我留三只大烧鸡两只小的,放我鸽子,让我在主家面前挨训!”
胡嬷嬷见自己说完,摊位上的人都看着她们,得意起来。
“你好,我是俞荷的奶奶。你就是最爱占我三儿便宜每次买烧鸡都会少给五文钱的胡管事吧。
当真是胡家一条街杂货铺的胡地主家厨房做饭的胡嬷嬷吗?”
听的人议论纷纷。
“胡地主家厨房嬷嬷爱贪小便宜?新鲜。”
“这种人,胡大地主也敢用!”
“就是,就是。”
胡嬷嬷顿时骑虎难下,承认不好不承认也不好。本准备好大闹一场,砸了俞记的招牌,让他开不下去!
现在搞不好先丢了自己厨房的工。
几个吃热米皮的大汉跟着起哄,“胡管事,你没买到烧鸡,是不是在主家面前露馅儿了。自己做的味道差吧!”
家里婆娘刚买的时候也嫌贵,自己学着做了以后就觉得俞记的烧鸡不贵了。
“我们村有几家也自己做过烧鸡,味不好,吃起来柴的很。”
一只大公鸡最多卖五十文,俞记做出来要卖一百二十文,谁看了不眼热,但没有方子,做出来也不好吃,不得不放弃了。
“胡管事的夫家姓唐,在大湾村给胡家看庄子,听说去年养了三百只鸡。过年在李山镇也卖烧鸡,我吃过一回味道不好。”李文梁要买烧鸡走不到跟前,不得不出声。
这是真相了。
胡嬷嬷被人揭了短,落荒而逃。
“我觉得她可能是冒充的!”马三面笑着大声说,给大家道了谢,给李文梁送了一只烧鸡。
“嫂子,我只是说了一句公道话,使不得,使不得!”李文梁把一百二十文放进钱箱子里。
“他叔这是雪中送炭,情意重,那好,你买一只我送一只,算是都全了礼数。”马三面给他两只大烧鸡,说得又好,李文梁才接受。
下午俞荷回来,还好奇阿奶今天有没有和人吵架,就被唐大丫绘声绘色拉着听完了故事。
“……厉害吧,你阿奶,不费吹灰之力就让那胡管事灰溜溜逃了。”
“厉害,比我厉害。”俞荷给阿奶比赞。
晚上,大家正屋写作业,俞有地拿这事提问,让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唐大丫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当一家人的面从头到尾说了一遍,她觉得自己说得真好,婆婆真厉害,惹不起惹不起!
俞荷借着口渴去厨房,倒水洗脚,今天赵家来了十几口人来看三婶,都是阿娘做饭,她也没去听二婶讲故事。
“阿娘,洗脚呢?”
“你爹讲课,怎么不去听?”李二娘勉强打起精神,赵家疼女儿,和赵家一比她就是爹娘的工具,她生了四个孩子,除了成文办满月酒娘家露了个面,其余三个孩子出月娘家人的面都没见过。
“阿娘,我又不考科举,听了也没用。今天你一个人做饭是不是很累?等我再大点,就能给你帮忙。”俞荷搬个小板凳坐在李二娘身边,洗脚。
“不累。烧鸡猪肉是现成的,我就熬了一锅臊子汤,你三叔的面条也擀好,炒菜洗菜都有你三叔帮忙!”要是让她累着,丈夫也不答应,想起丈夫李二娘心里喝了蜜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