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你的本事。和俞荷没关系。”马三面看了看,咸鸭蛋确实流沙,把一千文递给俞有功,走了。
宋老太等的就是俞家的这句话,马上拿了十个咸鸭蛋给俞家送去。
晚上俞家坛子肉炝葱姜,用白菜豆腐咸蛋黄熬的汤,鲜味十足。
“好吃的。”俞荷吃的满意。
睡前唐大丫给俞有粮算账,夏天鸭蛋两个一文,多赚钱呢,方子婆婆说送人就送人。
“你是有鸭子还是有鸭蛋。阿娘都是为我们好。明天开始成武去读书,家里停了烧鸡米皮生意不再出摊。摆不摆摊等秋天再说。”俞有粮急躁的和妻子说两个老人的决定。
“为啥啊?为啥又不摆。”唐大丫急眼,一把把推搡俞有粮。
“阿娘说,镇上有人要给我们家找事。”俞有粮无奈道:“我们要懂得见好就收。”
唐大丫想起婆婆打上唐家那事,心里一阵害怕,家里安稳第一,比挣钱重要。
俞有钱和赵娟抓耳捞腮,还是他发现有人跟踪打自家主意呢!
“你说,会不会是胡家?”
“难说,要是有人真的算计我们,非常容易,也是防不胜防。我们家从去年八月到今年赚钱太快,不管这钱在谁手里,明眼人一算就明白。”
就怕有人摸着门道,冲着俞荷来,小丫头天真可爱又善良,是家里的宝贝蛋。
所以说,这个小买卖是怎么也不能做了。
刚好方圆几里信得过人家的鸡,他也买了个差不多,不然还是不甘心。
准备加收摊位费的镇长,在顾大安西街的摊位上等了半早上的烧鸡。
“镇长,外婆说家里鸡卖完了,今年什么时候摆摊还不一定。劳烦您挂怀!”连生来回一趟,跑的上气不接下气。
“不摆了?这俞记也太任性了!”
顾大安目送镇长离去,看眼忙着夹肉夹馍的妻子和儿子,把最后半块五花肉切成二指宽的条,挂上肉架。
岳家这么一停,他家卤肉竟成了独门生意。
俞耿看孙子摆摊回来,笑着打招呼,村里人码头做小买卖卖吃食,一天也有个几十上百文。
“阿爷,有地叔莫非是要参加六月的童生试吗?他们又不出摊了。”除了这个理由,他再找不到其他原因。
“哎呀,没听说过啊,要是参加六月的考试,这时间转眼就要到。不行,我得去问问。这可是我们俞家村的大事!”
俞耿越想越觉得有可能,一腔热血沸腾,没有人比他更希望俞有地能考中秀才。
家族好多年没有出过秀才了,以前成才的都搬走了,家族在乡里的威望逐年下降,长此下去可不行。
“阿爷,你晚上去,现在人多眼杂不方便。”俞成新把俞耿叫住。
俞老头去赵村送午饭,接俞荷回来,又下地去水稻田拔草,俞有粮唐大丫把自家五亩地的草除了,就接着帮俞荷地里除草。
四月的天,雨水丰沛,地里几天草就长起来,尤其灰灰菜苦菜马齿苋野苋菜,肥料足,拔了一茬又一茬,俞荷觉得庄稼长得也没它快。
苦菜做酸菜,马齿苋焯水晒干,灰灰菜焯水凉拌,或送给大姑当搭头,野苋菜直接下面或者焯水凉拌都很好吃。
还有龙葵菜多的不得了,拔了剁碎喂两只嘎嘎叫的大鹅。
俞荷一笑,家里养的母鸡还没抱窝,街上没有卖的小鸡,阿奶养鸡计划赶不上变化。
她觉得家里的鸡可能是看多了杀鸡,吓得魂飞魄散不知道抱窝了。
“嘎嘎嘎…”俞荷叫鹅,两只鹅长了眼睛飞奔过来,等着她喂水喂食。
晚上吃了野菜稠粥和杂面馒头,俞荷院子里看星星,村里几个老人拿着烟袋来串门。
俞荷挨个儿叫爷爷,太爷,伯,叔——俞老头听见人声,正屋里迎出来。
几个老头子一起抽烟说话,把吸二手烟的俞荷吓退到后院。
“重啊,你说实话。有地今年还考试吗?这都四月了,转眼就到六月初九。从家里到省城坐船都要五天三夜。陆路更远,更花时间。”俞耿作为老大哥,语重心长开口问道。
“我也不知道。有地没说。不过他要教学生,一天到晚都在看书,比前几年踏实。要不我去问问,他就在隔壁,这会怕给孩子们备课。”俞老头做势要去问,俞耿却犹豫了。
“还是不打扰他读书。要真去,我们都支持。五人联保,廪生做把据,我们都愿意帮忙。”俞耿笑着说。
话是他起的又是他接的,俞老头默默地点点头,他们说他听着。
俞耿提起码头买卖的事,村里人挣得不多,但也有收入,还是非常感谢俞有钱这个摆摊第一人。
“这么好的生意,怎么说不做就不做呢?”有人就忍不住问俞老头。
第52章
“我们是庄户人家,天天摆摊地里的草开始长了,赚钱哪里有庄稼重要,要顾庄稼呢。”
明知道他说得不是真话,问
的人也不再问。
没多会俞耿就带着几个人回去。
旁边地里,俞荷在拔她的辣椒苗,有的地方出来的多,有的地方少,有些地方得移栽。
番麦(玉米)已经长得跟她一样高,二叔帮忙除了两回草,也舍不得的把一窝两三苗拔过一苗,还说多少能结点穗。
“哎呀,怎么能拔辣椒苗呢,后院那么大的空地,给你阿奶栽啊!”唐大丫上厕所,看到一个人影在地里,忙过来看,这块地,她比俞荷自己都种的用心。
辣椒籽一斤半两银子,玉米一两银子,棉花虽然只要五百文但可以织布做棉衣,都很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