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叔正经起来还是靠谱的,且放宽心”,元晞看他依然怏怏,站起来拍拍肩膀,宽慰道,“回去歇着吧,该下的旨也下了,这边多的是人照应,偌大的翊国却只有你一个王。”
.
翊凤鸣四年九月,元旻只身入昇阳为父守孝,国中莫不风从响应,共举大计诛杀逆王乱党。
九月末,元旻与大王子元晞共扶昭王梓宫,归葬阳华山。
凤鸣四年十月初九,凰羽寺大祭司卜算三卦皆吉。次日,元旻率宗室、朝中众臣入太庙祭拜祖宗,同日于大庆殿正式继位为王,仍尊冯姮为太后,尊郑锦珠为滬国夫人,至于崔采薇……
“该怎么追封就怎么追封,哪有活人同死人计较的”,冯姮笑得淡淡的,“让她与你父王合葬吧。”
元旻大惊:“母后才是中宫王后。”
冯姮柔声道:“可她才是你父王原配的结发夫妻啊。”
元旻想了想,终于忍不住:“问句大逆不道的话,父王生前如此冷落你,你当真毫无怨怼么?”
“你晓得替我不平,我心甚慰。可是这世间,不是所有女人都沉溺儿女情长的”,冯姮温婉的笑容毫无波澜,“娘这一生,有体面尊荣、有至高权力、还有一对好儿女,有何遗憾?”
次日,诏曰,崔氏采薇追封为南后,以王后之礼与昭王合葬阳华山。册南后所出的七公主元昙为长公主,封号“鹤华”,人称鹤华长公主,食邑千户。
元旻继位之后,朝乾夕惕、宵衣旰食,同前朝一样,让“勤政殿”三个字名副其实。
此次起事,武氏居功至伟,年方弱冠的武煊敕封临梁郡公,这亦是开国以来最年轻的郡公。武焕仍担任上阳边户指挥使的旧职,经历此事之后与大都督姜榷关系日渐深厚,渐至珠联璧合的佳境。
崔氏、宣氏皆有大功,赐五代以内爵位世袭罔替。闻氏、裴氏在此次诛杀逆党的风波中,族中嫡系子女几乎已被诛灭殆尽,剩余攀附逆王者均按律惩处;其余次等门阀世族亦如闻氏、裴氏同等遭遇。
自此,举国之内,世族削减近四成,新政推行阻力大减。
元旻延用征和新政,增设官塾,重开选文堂与演武堂,恢复文试武选,逆王篡位期间耽搁的选试均择期增补。
这四年间被世族排挤出朝堂的寒门子弟,也由御史台根据政绩、军功等综合考校,各有安排。
朝中再次鸾翔凤集、群英济济。
飞廉七星皆被整编为翊王内卫,仍延用前朝旧称“隐蝠卫”,任命天枢为大统领,玉衡、开阳为副统领。另从军中擢拔优异者,从民间、江湖遴选奇人异士,扩充其编制。
奖功罚过、清点国库与各州郡府库、整肃吏治、百官各有擢谪、检校诸军…这一忙就到了年底。
年节之后,万象更新,元旻改元永平。
朝中耆老再次联袂上书,君主已及弱冠,为国祚稳固,为祖宗传嗣,奏请元旻从大族之中遴选德才兼备之适龄女子。元旻尚未点头,各世家已纷纷上呈自家闺秀的肖像……
.
“首领,你可没看到,宗正大人让人推来整整三筐画像,陛下脸都黑了……”天璇捂嘴轻笑。
天玑也忍俊不禁:“自从知道首领是女子后,反过去想陛下往日待你的好,都有出处了。说不定,陛下就等着你好起来,然后出去对那些老头子说‘无论王后是谁,这才是朕的挚爱’。”
阿七哑然失笑。
这是她重伤后的第四个月,也清醒后的第二个月。元旻大抵是太忙了,即位之后再未出现过,前朝之事千头万绪,不知他要耗费多少心血。
飞廉虽已整编为隐蝠卫,天璇天玑仍时不时来兴庆宫与她叙话,问过才知是天枢特许的,天枢从来对元旻言听计从。
至于册立王后……
“你们两个好大胆,妄自揣测圣意,多久没被罚过了?”她如是说着,心里却也琢磨开了。
如今大族,首推武氏,然而武家已算是元旻的半个母族,亲上加亲有些浪费,所以不会是武灿。
剩下崔氏和宣氏,元旻对崔氏是有心结的,况且以崔长治的孤直禀性,怕是有生之年都不愿崔氏女再入宫闱。
那便只剩宣氏,首鼠两端的宣氏此次下了重注,必定会千方百计去维系。
历代君王,无论是多爱从寒门擢拔人才,轮到联姻结亲,总还是撇不开世家大族。
阿七面前有一幅画,前些日子崔夫人归葬后,宫人清扫浮玉宫时,她跟去发现了这幅画,知会过冯太后便拿了回来。
泛黄的绢帛上:榴花连天如火如珊瑚、灼灼照眼明,绛英片片飞落,少男少女策马扬鞭,一日看尽昇阳花。画上两人的面容栩栩如生,颊生双晕、笑靥如花,正是青春年少、鹣鲽情深的元珙和崔采薇。
画作一侧,用簪花小体题着几句诗:银瓶欲上丝绳绝,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
.
蒙舍王城山高千仞,苻洵扛着锄头铁锹,在山顶寻了块平整处,一点点掘土,直到挖出个长五尺、宽三尺的深坑。
银线蝴蝶香囊、被砸碎的骨灰坛、苻沣赠他的错金短刀、纯金长命锁、芙蕖簪碎片、泛黄的小像……
一样样放入坑中,双手捧起一抔又一抔土,撒落、掩埋……
他忽然全身一颤,奔入坑底,拿起错金短刀和长命锁擦拭干净,又轻轻拿起那张小像、放到最贴近心口的地方。
用铁锹撮起一锹土、盖下,再一锹……掩埋完成后,小心翼翼在坑顶种上一棵玉兰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