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有钱有闲没有命,只好出山做王妃/三魂为聘,七魄为礼(153)+番外

作者:肆意满 阅读记录

蓝空桑反应迟缓的,话都放馊了才想起来接。

殷问酒哈哈哈笑了好几声,“知道了桑桑,我是谁?云梦泽掌柜的哎,这点事算什么。”

她常想,这一路还好有蓝空桑一直在她身边。

不然,这日子过的确实让人烦不胜烦。

……

翌日。

几人轻装打扮,一道用着早饭。

周禹劝说了宋念慈半天,她还是非得跟着。

赌着一口不服的气。

“念慈,他今日亲自带我们前去,大概萧家祖坟依旧什么都不会有。”

“我知道,你们放心,我长在南宁府,爬山对于我来说不是难事。”

殷问酒也劝不动,索性不劝了。

周禹道:“萧家祖坟地也毫无可疑的话,下一步呢?”

下一步呢?谁知道呢。

眼前的人算是因着她而来南宁府,若是周昊真的在这里动手……

比起对青儿的咒怨毫无头绪来说,让殷问酒更着急的是周禹和宋念慈的安危。

“只要人做了,必然会留下痕迹,这世上没那么多的天衣无缝。”

宋念慈像是给殷问酒信心一般,“问酒,不要着急,不要困在一条路上,仔细想,慢慢想。”

殷问酒端着绿豆汤轻点了头,不过片刻,太阳跃出云层,光便显得刺眼起来。

府衙的早点都是清热解火的凉汤。

“南宁府若是进入盛夏,该如何消暑?”殷问酒看着院中阴暗与烈阳分割清晰的一条线问道。

这才五月初,气温便高成这样。

“穿清凉些,泡井水,游山泉,扇风,富贵人家用些冰格,我们习惯了,倒也还好。”

冬日雪,夏日药。

殷问酒突然想起宋念慈说过,青儿为了医治萧澈的冻伤,每年都会备这两样东西。

夏日药倒是简单。

但,“南宁府冬日里会下雪吗?”

宋念慈顺着她的目光往外看:“不是每年都会下,暖冬里山顶都不一定能见雪,所以我说青儿姐为了萧澈的冬日雪,没少受苦。

因为担心来年不一定会下,所以但凡山顶有雪的冬季,青儿姐几乎每日都会上山取雪水,一趟趟的往下运。”

以冬日雪水,煮夏日药草,再把冻伤处浸泡在里头,偏方罢了。

“这样的冬日,轻易能冻伤吗?还冻伤成根?”

冻伤这种情况,在云梦泽和上京常见,因为天冷。

但南宁府,偏热的南方,别说寒冬,冷冬都少见。

宋念慈蹙眉思虑半晌,“也有人冻伤,衣不蔽体者或劳苦的工人罢。”

殷问酒还端着那碗绿豆汤在嘴边,迟迟没喝下一口,

“萧澈一个读书人,他苦读十几载,不管是萧家还是郝家,都只让他一心读书,既不至于衣不蔽体,也不至于食不果腹,更不会让他拿笔杆子的手,去做苦劳力……所以他为什么会冻伤成根?”

萧澈的冻伤,楼还明为他擦过药膏,还可怜他一路天寒地冻的找到应天府所致。

而宋念慈,也说青儿多次为他准备偏方。

为何没有人质疑,他为什么会冻伤呢?

宋念慈想不通萧澈的冻伤与青儿姐的失踪有何关系,但还是假设性回答道:“读书人常久坐不起,导致冬日里手脚冰凉,也许是因为这个?”

是吗?

殷问酒在心中打下一问。

但凡是不对劲之处,她都不能放过。

用过早饭,几人一起去了萧澈住的院子。

殷问酒笑着冲他打招呼:“萧公子昨夜休息的可好?”

萧澈精神不佳,但还是拱手回道:“好,但忧心家中二老,多有不安。”

“二老府上我留了人照看着,萧公子无需担心,趁天还未热,走吧。”

初次上山,只有殷问酒同她的侍女。

这次上山,居然连禹王禹王妃都一起去了。

又一座山脚下,萧澈问道:“究竟是何大案,劳禹王妃也要辛苦爬山呢?

在下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萧家祖坟地不比郝家的低,萧家的地当初也是找了郝家祖辈看的风水盘,禹王妃身娇体弱,遭了罪了。”

宋念慈手一挥,“我心中有数。”

颇有一番王妃姿态。

萧澈也不再多言,独自走在前方带路。

第130章 解释

又是一个时辰。

中途因殷问酒和宋念慈体力不支,休息了片刻功夫。

而其他几人都和没事人一样。

山体林木茂密,但还是让人热出一头的汗来。

一路上,殷问酒时而注意着萧澈的脚下,并无异样。

也没见他面上生出痛苦之色。

好像脚上的冻疮,都已痊愈。

眼下五月,众人都是一身单薄衣衫,这冻伤在这个时节都不好的话,也是怪事。

殷问酒摇摇头,没再多想此事。

又爬上一刻钟,终于见着了坟茔地。

大大小小,或新或旧,高高低低的几十座。

又杂草丛生,像是许久,都没有人来过了。

“此处便是萧家祖坟地。”

同样是在山体外围,逐渐往里,或往两侧扩着。

从此处往外望去,同郝家祖坟地一样,风水绝佳。

这郝家祖辈里,看风水的本事确实不错。

与郝家同样一致的,是此处依旧没有丝毫怨气。

殷问酒停步在萧家老祖宗墓碑前,“萧家的坟茔,为何看着如此荒凉呢?”

萧澈挠头苦笑,“萧家后辈人丁单薄,当初送我父母上来,我独自一人,分了至少十趟。”

回来祭拜的,如今也只有萧澈一人。

郝萧两家,两座山头,上哪一趟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