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名著同人)在北宋造反的日子(165)+番外

作者:想见江南 阅读记录

赵淳楣并不打算动二龙山的人,这是她手上的底牌,唯一一支执行力高,忠诚度高,单兵作战力强的队伍,自己用了好几年耗费了无数心血培养的。之前韩世忠说完颜宗翰手下那些金兵精锐死一个少一个,她又何尝不是。现在跟金人对打,双方无非是互耗国力罢了。

五千人看似不多,但基本都是骑兵,再加上当地一些零散衙门,守城是足够了。

正当赵淳楣犹豫着要不要在太原留个信得过的将领看管之时,闻焕章请求面圣。

在赵淳楣登基后,作为第一功臣的闻焕章并未一步登天,而是被任命为正二品尚书右丞,除了帮其积攒资历外,尚书右丞掌管兵部、刑部、工部的各种调动,于乱世中可以说是第一梯队的官职了,有闻焕章看着也放心些。

闻焕章这次来主要是进行日常的汇报,此外,他还带来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你说沧州有官员想起兵造反推翻我?”赵淳楣有些惊住了。

闻焕章点头:“是柴进提供的消息,应该错不了。”

“不是……为啥啊?”赵淳楣瞪大眼睛,这倒不是她迷之自信,只不过沧州虽为军师重镇,但跟金人还是比不了,要不是二龙山看着早就沦陷了,他们拿什么造反?!

“并非知府与将军,只不过是几个管文书的被煽动。”闻焕章解释道:“不光是沧州,这一阵子有不少文官都不消停,大有联合之势。臣觉得有些异常,按理说官家才刚登基,走得也是正规礼法,连太后都出面了,哪怕是心中不愿,也应该观望一段时间,这么快就出事,只有一种解释。”

赵淳楣脑子活,一下就心领神会,“你是说,背后有人煽动?”

闻焕章给出了肯定的回应,之后从身上翻出几封信件呈了上去。

赵淳楣打开翻看,看着看着乐出了声,“这都什么玩意儿,说的是我吗。”

信件中,她被描绘成一位心思深远的魔女,从十几岁就想着颠覆大宋,证据就是二龙山如此厉害,却眼睁睁看着二帝被虏走,这一切都是她跟金人的阴谋!写信之人还许诺,只要大家一起号召对抗赵淳楣,那以后高官厚禄少不了。其辞藻之丰富,话语煽动性之强,赵淳楣自己都甘拜下风。

看到最后,落款处秦桧二字映入眼帘。

赵淳楣:“……”本来就看你不顺眼,不挨收拾难受是吧。

秦桧之前代表二帝来给军队这边下达命令,最后反而促成赵淳楣的上位。现在他的利益与二帝,甚至金人都是一致的,如此看赵淳楣自然不爽,但碍于对方手里的兵权,不敢直接出面,便四处唆使一些相熟的地方官吏,希望他们聚集起来闹事。

这招虽然看似无脑,但仔细一想还真挺不好办。

别挑动的官员都是文官,虽然权力不大,但毕竟是士大夫出身,他们若是聚集起来,很容易产生音量。赵淳楣若是放着不管,声音越来越多会煽动民间。可要是管,尺度也不好拿捏,真要是不小心弄死几个,那反而做实了其编织的罪名。

而对于秦桧本人,此时的他并未像后世那般人人喊打,并且因为强烈反对张邦昌为皇帝,在士林间风评还算不错。

对此,闻焕章表示交给他来处理。

“哦?先生有什么好主意?”赵淳楣好奇地发问。

闻焕章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反问:“官家可知在我大宋官场,如何能将一个人彻底扳倒?”

赵淳楣虚心求教。

闻焕章冷笑:“自然是从道德大义上将他批倒斗臭,只要盖了章,那这辈子都别想翻身。”

赵淳楣听得似懂非懂,于是乎闻焕章便亲自演示了一遍。

他也不知从哪儿打听到秦桧某位亲眷,秦桧虽然在宋廷时候表现得十分坚毅,但其实跟随金人一路北上很快就被吓破了胆子。为了活命,他开始对待金人摇尾乞怜,成功搭上了某位金国官员后,便给当时在山东当官的亲戚写信,希望他能将山东一带,尤其是二龙山的资料交给他。

对于这种要求,亲戚自然是十分气愤地拒绝,有回醉酒与不小心与同僚透露此事,很快就在当地流传开。好在秦桧也不是什么大官,大家讨论了一阵子便失去兴趣。

闻焕章将秦桧的信件公开出来,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如今正是宋朝对金人恨意最强的时候,秦桧作为大宋官员,竟然直接通敌卖国!此举直接导致之前与秦桧私交甚密的一众文人纷纷站出来割席,再没有人提要推翻新君什么的。

眼见解决了见大事,心情不错的赵淳楣决定重重嘉奖那位大义灭亲之人,毕竟信里秦桧可是用不少好处利诱,这都没上钩,必须搬出来树立典型。

闻焕章听罢笑道:“这人我之前打过交道,官当的一般,但学识很好,官家可以给他个跟文书金石头相关的职位,也算满足他心愿了。”

接着似乎又想到什么,开口道:“对了,您不是说想找个学识丰富的女先生吗?他娘子在文坛十分有名。”

“不知您可曾听说过‘易安居士’?”

第80章

赵淳楣在离开太原城前终于见到了心心念念的易安居士。

李清照今年已经四十有五,虽说在古代已算半只脚踏入老年,但也许是因为对文学金石的热爱以及还算优渥的生活,让她看上去非常年轻。

面对赵淳楣,她似乎有些紧张,但随着交谈很快便恢复了平静。

“……姓秦的当日给我家送信的时候我们吓了一跳,想来他当日在朝堂上怒斥金人,结果这才过了多久便倒戈了。”讲起此事,李清照也不由一阵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