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收到奏疏的时候正好在开小朝会。
如今小朝会的议题是何时征战魏国。
虽然燕国还没有彻底灭亡,但在大秦上下官员眼中这场战争几乎不可能失败。
燕国比赵国要弱小很多,赵国都能按着燕国打,没道理大秦打不过燕国。
实际上在燕国打算行刺之前,大秦并没有把燕国放在前面,按照嬴政的设想应该是先将几个实力强大的国家打败,然后再收拾那些小国。
只是燕丹胆大包天居然派人行刺惹怒了嬴政,这才安排人去攻打燕国。
原本是想要派王翦过去,但王翦是功勋卓著的老将,再有灭国功绩,就算是嬴政也要头痛如何赏赐,而王翦恐怕也会担忧自己的性命。
功高震主对谁都不好,臣下会怀疑君上,君上则是担心臣下不信任自己,君臣离心是难免的。
这才是嬴政安排李信过去的主要原因,至于提拔年轻将领只是其中一方面而已。
如今在对待魏国的态度上,朝中还有分歧。
一部分人觉得应该等李信班师回朝,毕竟双线作战的压力全都在后勤补给上,不仅粮食数量,还有粮道的保护以及后勤士兵人数。
也有人觉得打魏国肯定需要一段时间,不可能上来就是很激烈的战事,可以一边打一边等李信带着大兵班师回朝。
嬴政听着下面的人各抒己见一直没有说话。
现在朝中唯有他知道李信带着大军失踪不见的事情。
为了朝局稳定,他没有将这个消息告知太多人,唯有李斯和宰相知晓。
因为李信归期不定,所以嬴政的意思是先对魏国用兵,李信带着的那十多万大军暂时就当不存在比较好。
下面人讨论差不多之后,嬴政便开口说道:“卫尉准备调兵进攻魏国。”
众人:……
您老人家都已经做了决定还让我们在下面讨论个什么劲儿啊?
嬴政这么做当然有他的道理。
臣子们的讨论或者争论在某些时候很能看出对方的立场如何。
只是就算嬴政已经下令,卫尉也还是起身说道:“还请王上三思,如今已是深秋,再过不久便入冬,并非进攻魏国的好时机。”
“哦?”嬴政靠着凭几问道:“冬天不是进攻的好时机,春天青黄不接也不是好时机,夏日有酷暑夏汛,秋日需收获,依你看可还有合适的时机?”
卫尉头上的冷汗瞬间冒了出来,他硬着头皮说道:“李将军带走了十万大军,粮草消耗就非同一般,后续还不知要多少,不如等李将军攻下燕国之后直接转道魏国。”
现在的问题是李信音信全无,他手下还剩下多少士兵并不知道啊。
卫尉在说话的时候黑米听到了熟悉的鸟鸣声,他立刻躬身出去,过不多时拿了一本奏疏递上来说道:“王上是还灵公子的奏疏。”
还灵公子?
在场的高层官员都知道还灵公子带着三千人去帮助李信攻打蓟城,一时之间竖起了耳朵,甚至拔直了身体准备听新的消息。
嬴政打开奏疏粗略看了一遍之后微微一笑:“公子还灵已经攻下蓟城,燕国不足为虑。”
众人:啊?
第137章
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有些意外。
他们有一瞬间都怀疑王上是不是说错了, 确定是公子还灵不是李信?
要知道那位五公子出行的时候就带了三千人马,领的也是校尉军衔,就算到了前线李信也不可能再分给他兵马。
也就是说这位公子领着三千人……打下了蓟城?
一直没说话的李斯躬身问道:“王上, 还灵公子是否已经解决了蓟城城门的问题?”
嬴政将奏疏放在书案上说道:“还灵研究出了一种新的武器,称之为黑·火·药, 据说威力巨大,开城门就是靠的这东西。”
说到这里的时候, 嬴政忍不住面带微笑, 东西是好东西, 就是这东西的发现过程着实让人啼笑皆非。
大良造有些诧异:“又发明了新的武器?”
这位公子是白虎星转世吗?怎么杀气这么重?动不动就研究出威力巨大的武器。
嬴政随口说道:“之前炼丹的成果而已。”
这些高层多少也知道还灵公子为什么被打发去燕国的,听后都忍不住露出了些许笑容。
嬴政说道:“燕国那边已经不需要太多粮草,让他们就食当地便可, 按照寡人之前的吩咐行事。”
卫尉没有了理由也只好照办, 只是他到现在都不明白, 那个所谓的黑·火·药到底多厉害能让还灵公子带着三千兵马就攻城?
在这个过程中李信又做了什么?为什么王上丝毫不提及李信?
这个疑问也是很多官员的疑问, 当然他们倒是没有怀疑还灵冒领军功或者嬴政为了抬举儿子抹杀李信的功劳。
没必要。
还灵公子就算攻下蓟城,他的军功也都是分到下面人身上, 他自己最多得一些金银赏赐。
了不起让他封君的时间提前一些,更多就没有了。
更何况李信又不是什么好欺负的人, 人家也是大族出身, 怎么可能被侵占军功?
这里面疑点重重, 许多人都想一探究竟可惜询问了一圈发现没有一个人知道。
嬴政也没有表现出来得那么轻松。
蓟城被攻打下来固然值得高兴,小狐狸也算是不辜负他的期望解决了李信的困难。
可李信和小狐狸手下的妖怪一去不复返也着实让人有些担忧。
嬴政想让还灵直接回朝, 但是算一下, 此时此刻还灵应该已经在寻人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