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家来人却是分先后两拨到达的,一家子人分成两回过来,当中必定是有什么缘由。
史苗定睛一看,甄家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宝玉的母亲王夫人,莫说史苗感到意外,就连贾敏都颇感吃惊。
怪不得刚刚王熙凤东拉西扯,非要扯什么家里太太得了头风不能来的缘故,原来是三房动身前来的是王夫人。
王夫人比王熙凤年长了一辈,这么一对比,就会显得大房对此次聚会不太重视。
凤姐来时,因为和探春、黛玉、惜春等人都十分熟悉,史苗在家里又向来不拘束孩子们,大多时候都是让年轻一辈的孙媳妇们一起尽情玩耍,不必到跟前拘谨地立规矩。
如今王夫人一来,依照礼节,姑娘和孙媳妇们都要上前来行礼问安。王夫人一一询问过后,还问姑娘们最近读的是什么书,这般举动,仿佛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一样,不知情的人看到这种场景,定然会觉得王夫人也是个知书达理、行事豁达的人。
自从王夫人一来,王熙凤就像是被喂了哑药一般,不敢再像之前那般随意说笑、肆意而为,不太说话了,整个场面的气氛也随之冷清了下来。
史苗坐在上首,不动声色地维持着场面上的体面和做派。
王夫人目光在黛玉、探春身上来回打量,眼神中透露出审视和考量,心里暗自盘算着,这些姑娘们和她的宝贝儿子宝玉是否般配。
她的心思表现得实在是太过明显,旁人就算不想猜也能轻易察觉。
本来甄家宝玉已经到了相看婚配的年纪,王夫人觉得自己把适龄的姑娘仔细考量一番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荣国府的姑娘和林大人的姑娘,从年岁上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尤其林大人家的这一个,模样出众,才情更是没得挑剔,况且林家只有这么一个姑娘,江南又向来有厚嫁的风俗,将来肯定少不了一笔丰厚的家资。
可惜林家必定是舍不得让女儿远嫁出来的,她也只有宝玉这一个儿子,纵使这姑娘千般好万般好,如同仙女下凡一般,也是万万不能考虑的。
至于荣国府这一个二房家的姑娘,虽然平日里不太起眼,但深受家中老太太的疼爱。
这位老太太可是最是难缠不好对付的,肯定不会轻易应允这门亲事,到头来宝玉还会白白遭受一番奚落,又何必自讨苦吃呢。
故而王夫人思量一番之后,便把黛玉和探春二人排除在了媳妇人选之外。
好好的一个原本充满欢乐氛围的闲暇小聚会,最后却莫名其妙地草草收场了。
贾媃先行一步离开了,贾敏去和白湘湘说了会儿话,黛玉想留下来和姐妹多住两日,贾敏只能无奈地笑着说:“你就留一日吧,不然你父亲又该天天在我耳边念叨了。”
黛玉撒娇般地和母亲讨价还价,又好不容易争取多留了一日。
周氏和关氏两个嫂嫂一起送贾敏。
三人聚在一起,却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情绪,说起今日发生的事情。
黛玉是贾敏的亲生女儿,贾敏是当中最为火冒三丈的一个,当着客人、老太太还有孩子们的面,不好当场发作出来。
稍微一回想王夫人今日的所作所为,贾敏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满脸怒容,愤愤不平道:“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人家,竟然还敢上咱们家来挑选姑娘!”
周氏扶着廊柱,冷笑一声:“咱们家的姑娘自然是好的,由不得旁人眼巴巴地看着眼馋,她们也只敢在心里想想、看一看罢了。”
关氏想到自己的闺女被王夫人这般挑拣,也气得不行:“但凡在京城有点头有脸的人家,谁愿意把姑娘嫁过去?就说那甄家乱七八糟、一堆见不得人的腌臜事,她怎么就敢有这样的心思呢?”
那边厢,王夫人已经走进了角门,周瑞家的紧跟其后,前来把太太接回去。甄家早就各房过各房的日子了,今日太太才亲自走这一遭。
周瑞家跟着王夫人这么多年,自然是看出来主子的几分心思。
她们这些当奴才的私下里也会议论,都在说林家姑娘将来的嫁妆肯定少不了,不知道会多丰厚,谁要是娶了林大人家的姑娘,将来可就只有享福的份了。
倘若二爷能娶到这样一个媳妇,家里的亏空还用得着发愁吗?
至于配不配得上,听说那林姑娘身上还有个太上皇赏赐的诰命。
虽说真心想配也不是没有办法,可是周瑞家的也只敢像说书先生编荤段子那样,在心里偷偷地想一想罢了。
就算是王家舅老爷来了都未必敢有这样的想法,他们甄家就更不敢了。
周瑞家送了王夫人回院子,见没什么事情了,才往自家走去。
一进屋子就看见桌上放着一堆物件,她挨着炕坐下,问家里看门的婆子:“这是谁家送来的东西,怎么就放进来了呢?”
婆子右脸生了疮还没有完全好,红彤彤的一块疤痕十分显眼,她只敢低着头,小心翼翼地答话:“是江南薛家姨太太派来送礼的婆子孝敬您的。”
周瑞家的又问道:“给太太的东西送进去了吗?”
那婆子低着头回答道:“说是还没送进去,今日薛家来人的时候,您老不在,所以打算明日再送进去给太太和二爷。”
周瑞家的心里明白,这是薛家想让她明日多帮着说些好话的意思。
她起身仔细瞧了瞧,薛家这次倒是舍得下本钱,还有几样不错的好东西,不似之前那般小气抠搜的。
周瑞家的拿起一个玉镯子,对着光仔细看了看,讥笑着说道:“早要是愿意送这些东西,也不至于轮不到她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