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345)

作者:辰木离火 阅读记录

她嫁的这户人家姓刘,丈夫刘志乃是家中幼子。

刘家知晓宝钗曾经进宫服侍过贵人,还见过皇上,心中对宝钗便多了几分敬重,一进家门便恭敬地以奶奶称呼她。

宝钗料理家事,温柔和顺,细致入微,又饱读诗书,识得文墨,时常督促丈夫读书上进。

夫妻二人相敬如宾,日子过得平淡而温馨。闲暇时,宝钗在屋内为丈夫红袖添香,陪着他一起研读诗书,倒也有几分岁月静好。

今年丈夫即将参加科举考试,宝钗比谁都紧张。

她深知科举对于丈夫和整个家庭的重要性。

比起那些容貌娇艳的丫鬟在一旁侍奉,宝钗更愿意亲自陪伴丈夫读书,以免丈夫分心。

偶尔能与丈夫探讨几句圣人之言,宝钗心中便充满了自豪,觉得自己与那些普通女子截然不同,也更能帮衬丈夫。

近来江南的举子们中悄然流行起几册科举试题模拟。

薛宝钗虽不太精通应试文章的格律,但也好奇地拿起来翻阅。

看着书上“林岱”的署名,宝钗心中猛地一动,姓林?

她心中早有怀疑,此人多半就是黛玉。或许早有人看出了端倪,只是大家碍于情面,都没有说破。

一日宝钗见丈夫和他的同窗们对这几册模拟题推崇备至,忍不住开口说道:“我看这书,恐怕是林大人家那位姑娘的手笔。”

宝钗丈夫刘志一听,满脸的难以置信,嗤笑一声道:“一介妇人,怎么可能写出这等精妙的言辞。”

宝钗料到他会有此反应,轻轻摇了摇头,耐心解释道:“这便是爷不太了解林大人家了,他们向来疼爱女儿,请的都是大儒名流教导她。她虽不能参加科举,却凭借着自己的才学做这等事,大约聊以自娱罢了。”

听了宝钗的话,刘志再看这几册模拟题,却越看越觉得处处不妥,总能挑出些毛病,觉得有失偏颇。

不过刘志也没有和一同考试的学子们声张此事,表面上依旧夸赞模拟题,背地里却偷偷去找其他文章来研读。

他觉得宝钗的话虽有些道理,但毕竟是妇人之见,科举乃人生大事,还得靠自己慎重抉择,不可轻信他人。

自得知黛玉平安,林如海顺利赴任以后,荣国府便暂时没了大事。

几个哥儿今年都要参加科举考试,原先家里预备的模拟考场再度派上了用场。

清闲已久的贾赦一下子有了差事,他兢兢业业地当起了考官。

坐在考场上,看着下面奋笔疾书的哥儿们,贾赦似乎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身影。

贾政文渊馆的同僚们因勤勉治学,都得到了上面的赏赐。

然而贾政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宫里突然想起赏赐他们,全因先前被太上皇廷杖的柳大人死讯传来。皇家妄图掩盖这一桩丑事,欲盖弥彰,想用赏赐堵住世人的悠悠之口。

贾政看着那些赏赐,心中满是无奈与悲哀,他深深知晓官场的黑暗与无奈,官场仕途之中,每个人都身不由己。

八月十五刚过,荣国府的门房看到江南来了人,身上还带着孝。

众人无需多言,便心领神会,定是贾敬不好了。

史苗近来眼神愈发不好,便把信件交给贾赦查看。

史苗问道:“你妹妹怎么说?”

贾赦长叹一声,神情哀伤地回道:“妹妹说敬大哥是吞丹过多而死,怕传出去名声不好听,对外便声称是暑天病故。”

显然,宁国府来报丧的人并未说实话。

史苗听后,觉得十分讽刺,到了这个时候,贾珍那群人居然开始讲究起名声来?

史苗对下人吩咐:“先前安排的人派到江南去,等那边丧事一结束,就把惜春丫头接回来。”

贾赦原本想说惜春终归是贾敬所出,或许应该留在家中守孝,但又不敢违抗母亲的命令,便把话咽了回去。

这一世与原著不同,贾敬没有辞官,他在一品大员的位置上去世。

虽然不得圣上欢心,但向来因宁荣两府还算安分守己,宫里并没有为难,依照礼制给了体面,下旨命贾珍依制袭爵。

贾敬的丧事在素爱奢华排场的江南办得极为隆重,轰轰烈烈。

金陵本就是贾家祖地,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金陵上下有名的和尚道士,都被请来做法事,念了一场又一场的经文。

其中不乏有想趁机攀附贾家的人,如同嗅到腥味的猫,纷纷涌来。宁国府门庭若市,车水马龙,贾珍早已将荣国府送来史苗书信里的劝谏抛到了九霄云外。

林如海和贾敏都曾劝他不要太过奢靡,可如今贾敬一走,贾珍没了管束,愈发肆无忌惮,仗着要为父亲尽孝的借口,胡作非

为,无法无天。

贾敬的丧事在前,就连一众举子极为关心的秋试放榜都得退避三分。

虽然大部分人都在围观宁国府的热闹,但今年这一科的秀才们却丝毫不敢大意。

宝钗的丈夫刘志不出意外地落榜了。

家中人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上前宽慰他,毕竟他还年轻,考场之上,考到白头才大器晚成的人不在少数。

刘志也努力收拾心情,前去向榜上有名的同窗恭贺。

一场酒席下来,刘志喝得微醺,满脸通红地回到家中。看到妻子宝钗,他心中的怒火一下子被点燃,顿时气急败坏。宝钗见他脸色不善,急忙亲自端了茶水上来。

刘志却猛地将茶盏朝着宝钗的面门摔过去,若不是宝钗躲避及时,肯定会被滚烫的热水浇个正着。

刘志怒目圆睁,大声吼道:“无知蠢妇,看看你干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