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田家四季[种田](11)

作者:鱼生寄沧海 阅读记录

谷雨是桥西村家家户户都注重的日子,牲畜配种、鱼塘繁殖、地里施肥除草防虫,都是这时候该忙碌的。菜园里,也该是种上地瓜的时候了,没有田地的穷苦人家也盼着院子里种的地瓜熟后能填饱肚子吃上一阵子。

就算不提家中事,务工的人也指着这段时日多些进项,去年余礼就同着村里的小哥儿一起去采了桑,赚了一把铜板。而汉子还会去种棉花,这不是普通村民能种的起的,多是富户,为着节省时日,会雇上不少汉子去呢。

余礼毕竟只是一个小哥儿,做不了那么多事,幸得这时,余厨子已大有起色,命是保住了,虽不能走,但也不用再日日待在医馆,赵雨梅同他一起回来了。

从李铭川送上彩礼那天起,余家便把零散借的银钱还光了,本想把村长那一两也直接还了,但医馆还有些许花销,余风也想家里多少得留几个子,便先没动了。

现在余风又发了月钱,赵雨梅也多少赚了一点,家里再没有什么别的开销了,一回村,赵雨梅就端上一碟余礼做的香煎萝卜糕并几个蛋去村长家还钱去了,早还早安心。

这段时日余礼和余雪蛋吃的少,只送饭时做上一点,篮子里又积了一些。

余厨子还说不得什么话,只眼睛转动着,他像是很久才认出余礼,冲他动了动嘴巴。

余礼专门给他蒸了一个蛋,放不得调料,就在上面铺了一层切得细细的南瓜,蛋蒸得软嫩,南瓜也一抿就化。

蛋是余雪喂给余厨子的,余礼自己吃过后,搬着凳子拿着针线坐在了他爹的床边,手里是一匹李铭川送来的麻布。

余家现在两匹绢布两匹麻布并一匹喜布,全是李铭川送过来的,还一匹都没动过。

不过二十日,就要立夏了,余礼打算全做了出来。麻布就做他爹、哥哥和李铭川的夏衣,夏衣要的布料少,够做了。绢布也能给他自己,娘亲和小妹各做一身夏衣,没准还能剩下些做头绳。

得抓紧着时间了,余礼心里有些成算,麻布衣服能让他练练缝补,绢布衣服得绣上几朵花,正巧练练他的刺绣。

左右娘亲和小妹是不嫌弃他的手艺的,但嫁衣上的不同,针脚太过粗糙是会惹人笑话的。

他边做着边跟他爹唠叨:“早说了要你收着点火,少喝点酒,你看现在倒好,生气都发不出来了。”

“平日里也是,能好好说就好好说,别再像从前那样逮着人就骂。”

他倒不是想气他爹,就是看着他爹难得安静的样子,该是愿意有人陪着身边絮絮叨叨的。

赵雨梅回来后,余礼和余雪就轻松多了,想着家里以后的日子,余礼便想找些活计做做。

其实,余家人都认为余礼是完全可以去做厨子的,但大宴席上,哥儿妇人多是帮厨,十里八乡都少有让他们掌厨的,更别说余礼现如今还未成亲,在大部分人的眼里,是靠不住的年纪。

但是,余礼想着,桥西村和附近几个村子,都是知晓余厨子的名号的,不知会不会看着他爹的份上愿意让他一试。或是那些主家能试试他做的菜,会不会在办席找厨子时想到他呢。

他决定做些吃食在村里走动走动,跟乡亲们都说一说,他余礼,是想接过余厨子的空缺的。

余礼有了打算便准备了起来,太简单的没做,准备做太史饼和礼饼,一甜一咸,最能彰显他的厨艺。

太史饼是用麻面和葱姜做皮,里面包入白糖桂花和猪板油丁,在两面还得沾上白芝麻,用料精贵。镇上糖铺子的掌柜说,白糖的技艺比不上红糖,量要少些,也格外贵些,农户人家少有吃过的。桂花干家里也是没有的,余礼便干脆把内馅换成了红糖和栗子泥。做出来给余家人先尝了,香甜酥松。

礼饼得需混着肥膘、花生、干果仁和烤芝麻,最后还得加些糖冬瓜进去解肥膘是油腻。余礼去掉了一味干果仁,把花生粒敲碎了,又放了点炒米粒进去,糖冬瓜也是他自己做的,甜滋滋的。

这礼饼一吃,余雪便有些舍不得了,问:“礼哥哥,真要送给村里人吃吗?”

余礼挑了一筷子红糖栗子泥喂给余厨子,瞧出了她的不舍。道:“大家虽嘴里说着我的厨艺不比爹差,但要想让大家真的服气,就得让他们试试。放心,我不给整块,切小了给。”

他留出了一些自家的,又给李铭川拨出来了一份。李铭川近日没有在镇上做工,最近大伙都忙,他在邻村里的一户秀才人家做短工伺候田地,那秀才是个孝顺的,爹娘年纪大了,他有心让爹娘歇着养养身子,知道李铭川随了他爹干农活麻利又好,就主动上门来问的。

从前李铭川没有做过田地的短工,一下子竟还没想到这茬,从前他和爹要收拾自家的田地,现在不用了,自是满口答应。

两个村子隔得近,他日日都回来,有时回来后,竟还能拔拔余家地里的草。

余礼做之前本想给余风也留一份,但现在天气暖和起来了,余风前段时日告了那些假,近段时日怕是都回不来,便单独留了一份食材,想着等余风回来再给他做。

村子里的闲话是今日说这家,明日说那家的,这些日子说李家余家的少了,只前两日提了提余厨子回来的事。

可村里没想到,这马上余礼又给他们添了不少话聊。

第7章 厚积2

第二日,余礼便揣着篮子,在村里走动。他将太史饼和礼饼各切了十来块,每块切成了四份,遇到了熟悉的能说上话的,或是带着孩子的婶子夫郎,便笑眯眯递上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