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白云深处有为家(393)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彩,蘑菇一样的蒙古包,穿戴漂亮的蒙古姑娘,会做手扒羊肉的蒙古阿妈,骑着骏马手持套马杆的蒙古牧民....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份手把羊肉六十六;一头烤全羊要八百块!

蒙古茶咸滋滋,喝完之后,他们带来的矿泉水少了大半瓶.....

吴有为就跟宪宗皇帝说了蒙古那边的饮食习惯,以及饮食结构。

“在宫里也能吃到。”宪宗皇帝却语出惊人:“宫里有那边的厨子,只是平时用上的时候少。”

“啊?”吴有为一愣:“蒙古人?”

“蒙古勇士无双,宫中、各家勋贵府邸也不乏蒙古侍卫、护卫。“”万通解释道:“不止有蒙古人,还有鞑靼人、回回、高丽....”

吴有为只关注了一点:“回回?是新疆人?”

“新疆?没有啊!”宪宗皇帝解释道:“是哈密卫。”

后来吴有为才在宪宗皇帝的解释里,知道蒙元时期西域大部分地区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即察合台汗国。

另外元朝在今伊犁河流域曾设置阿里麻里(阿力麻里)行省,但不久就并入察合台汗国。

又在阿姆河南岸曾设立行省,后并入伊利汗国。

按照后世地图对比,也就是乌鲁木齐一带曾设置别失八里行省,后来因为实在是离中原太远了,一度被察合台汗国占据,后期重新成为元朝的辖地。

大明在西域处于退缩状态,在今克什米尔东北和藏西设置俄力思军民元帅府;明成祖永乐四年,又设立哈密卫,任用当地世族首领为各级官吏统辖当地军政事宜,维持商贸通道安全,对西域地区实施羁縻控制。

其实在察合台汗国灭亡后其后裔建别失八里,都城在别失八里(今吉木萨尔北破城子),永乐十六年迁都亦力把里(吴有为算了一下,是伊宁那一带)。现在那里依然是地世族首领为各级官吏统辖当地军政事宜,几乎每年都来进贡朝贺。

不过吴有为却想到后世的历史记载:15 世纪中叶,吐鲁番部强大,1472 年,哈密等卫所一度被吐鲁番攻破,诸卫内迁,后复卫成功,1514 年再度被并,明朝最后退守嘉峪关。

明朝中叶,东察合台汗国演变为叶尔羌汗国。

彻底脱离了明朝,并且不再朝....

吴有为听完后,问了一句话:“他们会做馕么?”

宪宗皇帝听了一愣,随后哈哈大笑道:“会!会做!御膳房里还有馕坑呢

万通也笑了,虽然只是嘴角微翘,吴有为就知道他乐了!

别的内侍们都稀奇的看着他,话说这么爱吃的读书人,可真少见啊!

“那陛下可知道,馕在干燥的情况下,尤其是哈密卫那种地方,在通风干燥的情况下,能存放一两个月,都没问题?”吴有为记得馕,是因为这东西不放任何防腐剂,就能存放一两个月!

宪宗皇帝跟万通,都不乐.....

第308章 朕,有所得

“能保存一到两个月?”万通冷静了一下,问吴有为:“不会变质?”

吴有为想了想道:“气候干燥的情况下,一个半月肯定没问题,不过据说那样的话,馕会很干,吃的时候需要用汤或者茶水泡软一下。”

“为何朕不曾听说?”宪宗皇帝严肃脸:“来人!”

“皇爷!”这回应声的就是怀恩大太监了。

“去问一问那回回厨子,馕,是怎么回事!”宪宗皇帝十分不高兴的道:“如果真的能保存一 一两个月,那边军也应该会这个东西!”

行军粮,一直是军中的重中之重,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代可没压缩饼千方便面啥的,行军粮基本上都是炒熟了的米面,装在褡裢里,里面还放上盐巴、胡椒等等,到时候往嘴里一含,就着水一喝,就算是一餐了

听的吴有为眼泪汪汪:“那军士们也太苦了!”

万通倒是没吭声,宪宗皇帝惊奇了,第一次见到对军士这么有同情心的.... 文人雅士。

话说就是兵部尚书都没这觉悟,商辂老大人虽然也很支持皇室掌握军权,可他也没这么感性过。

说实话,就连掌握京畿兵权的英国公,都没这样过!

“臣会试的时候,自己研究过吃的,有一款面条,曲曲状,可以用油过一下,配上一块调料油块.. 加上晒干的菜.....“吴有为比划了一下,将方便面说给了宪宗皇帝听

“忠明一点不吃惊?”宪宗皇帝听完十分惊讶,但是看万通却很正常的在吃御膳。

“臣在家弄的时候,万大人就在旁边看着呢。”吴有为笑道:“第一锅出来,他就吃了好几碗!”

方便面在古代是没有出现过的东西,尤其是方大厨从选面粉到弄曲面条,到晒干,储存。

折腾了三个月才折腾完,第一次是给罗伦入考场的时候,吴有为想到的,等他入考场的时候,已经能带着进去煮着吃了。

“说的朕也想吃了。“宪宗皇帝道:“让人做出来看看,如果可行的话,看能不能也能纳入行军粮?”

“恐怕不行。”万通却敢在这个时候给皇帝泼冷水:“那方便面需要油炸,哪儿弄来那么多油?”

宪宗皇帝卡壳儿了。

也是,在古代,油脂都是珍贵的东西。

“豆油就行!”吴有为道:“油炸过后,豆油还能用来炒菜,因为是熟油了,没有生豆油的那股味道,炒菜、炖菜都合适。”

当然,不能用油过度,那样该不健康了

只是油炸一下应该不错,方便面保存好了,也能很方便的。

宪宗皇帝一听说用油,就有些明白了,这东西能推广,但是能吃得起的恐怕就是军官们了,兵丁们是难了。

“不用油炸,是不是就不能保存了?”宪宗皇帝问:“一定要油炸过后才能长时间保存?”

吴有为听了之后,知道关键在油上,于是又想到了一种食物:“挂面,也行!”

万通疑惑的看着吴有为,虽然没出声询问,但是已经表明了态度。

“挂面?”宪宗皇帝同样没听说过挂面。

吴有为一噎:“你们不知道?”

宪宗皇帝摇了摇头:“不知道。

华人喜欢吃面食,尤其在北方,方便面、挂面等大行其道。

吴有为记得以前看历史的时候,远在唐代,就已经在食用这种“快餐”了。据专门门从事敦煌饮食研究的高启安博士说:“检阅敦煌文献发现,远在唐代就出现了挂面,当时叫做“须面“。

于是就问他们:“那可知道须面?龙须面?”

“龙须面知道啊!”宪宗皇帝道:“每年朕的寿诞日,都会做龙须面给朕吃。”

吴有为干笑一下:“臣在家也吃寿面。

只是他太小,一般不是整寿都不过的,而且他的生日是十月二十二,正是万物萧索,要冷不冷的时候。

家里不会庆祝,因为据说寿辰庆祝的太早,会被阎罗王记在账上,所以古代人都是五十岁之后才开始庆祝整寿,平时都是偷着自家人聚在一起过个生日就行了。

六十岁七十岁才大贺一把,等到八十岁了,不止是自家人全村人,甚至连此地的一方父母官都会来贺寿。

“可是龙须.... 不都是现做的么?”万通想不明白了。

吴有为就知道他们说的不是一个面条!

没办法,吴有为只好编纂了一个故事:“相传古时,军卒和百姓不分酷暑严寒日夜苦干,家人为使亲人能吃上面条,便把擀好切细的面条挂在竹竿,上晒干捆把,连同调好的酸汤送到工地,让亲人在劳动之余,下锅煮熟,入酸汤食之。这种吃法既能充饥又能解渴,被誉为上等慰劳饭食。后来有人将晒面条改进为手工挂面,在酸汤中加入漂稍’(鸡蛋煎饼、嫩韭菜、白菜心切碎即成),就成了如今在民间及宴会上广为流传的酸汤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