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贵妻(71)

特别是在赵成松说明这做工的时候食宿全包, 顿顿吃的都是米饭后, 听了眼馋想要过来的人就更多了,庵堂并不缺人手。

而说另一边,头前被林若青带回别院的招弟,如今也成了另外一个样子。

招弟年纪不大,七岁的孩子正还是该有一些肉嘟嘟才好看的年纪,一个多月以来她在别院里一半时间用来养伤了。若不是别院里头的药材多, 且这是夏天一些伤口也好得快写,指不定现在招弟还得满身是伤。

别院里头的孙嬷嬷一生没有成过家,自然也没有自己的孩子,见了招弟以后也是心疼极了,平时都是孙嬷嬷逮着她。

小孩儿都是极为容易对待自己好的人产生依赖感的,时间久了招弟就成了孙嬷嬷屁股后面的小跟屁虫,恨不得连睡觉也和孙嬷嬷挤在一个被窝里头。

孙嬷嬷也心疼她的经历,等招弟的伤好的差不多了,就将招弟一起送到了先生哪儿念书。现在院子里的那些丫头们已经念了许久的书了,进度和招弟不太一样,招弟过去其实也就是跟着随便学一学,她现在年纪这么小,孙嬷嬷也不指望她能够一下学出个什么来。

不过招弟却是每天笑得见牙不见眼,就怕自己一睁开眼睛就发现自己还被大伯娘用棍子打呢,这么好的日子就跟做梦一样啊。

在大伯家里的死后,每天别说吃饱了,就说能见一颗米饭对于招弟来说都像是过年一样的。可是自从被小姐捡回来以后,她每天在别院里吃的都是干米饭,米饭还都是新米呢,光是闻着味道就能吃下去好几碗,连配饭的菜招弟都用不上。

别院里的其他丫头都比招弟大,见了招弟全将她当成小妹妹来看待。她们都是从招弟这样的日子里过过来的,最是知道招弟经历的辛苦,因此对她也有同情,平时对招弟都很温和。

招弟在家里的时候被教着做姐姐,什么都要让着弟弟妹妹,就算是弟弟调皮抽她一耳光,招弟都不敢哭的。现在到了别院里头忽然有了这么一群姐姐,还对自己这么好,招弟觉得自己总算是过了好日子了。

孙嬷嬷晚上的时候还听见招弟躲在被窝中偷偷求菩萨:“菩萨啊菩萨,就让我过这样的日子吧,就算只能过几天便要我马上死去,我也愿意的。”

这么小一个孩子说出这样的话来,孙嬷嬷眼睛发酸,自己偷偷抹了小半晚上的眼泪。

等第二天一来,孙嬷嬷将招弟给叫到了面前。

“招弟,你觉得现在的日子怎么样?”

招弟的脸已经开始有了一点肉,不过相较于其他她这个年纪的小姑娘,还是显得太过于瘦弱了一些。

招弟拿着扫帚站在孙嬷嬷面前,仰头就是一笑:“回嬷嬷,我觉得现在的日子可好了。”

早上喝粥的时候,她竟然在粥里头吃到了许多碎肉呢,这可比过年还开心。

孙嬷嬷点头:“你是个聪明孩子,你也不要怕,小姐既然把你捡了回来,便不会再扔了你,你在家里就只管好好过生活就行了。”

招弟性子乖,一来自己就知道打扫房间收拾院子,那么小一个孩子偏偏动作十分数量,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在家里做活做习惯的。

孙嬷嬷虽然心疼她,倒也不觉得这有什么。本来也不是找回来当小姐的,招弟懂事才好办呢。

为了解开招弟怕被再丢了的心结,孙嬷嬷又和她说:“小姐那边已经让人在建庵堂,到时候你也跟着去庵堂里生活,在庵堂那就是走官道,名正言顺将你的名字移到庵堂下面了,同你以前的家里半点关系都没有。”

招弟仰头听着,其实她还不太明白,不过依稀知道这是自己不会再给送回去的意思。她最近拼命加倍干活,就是怕自己身上的伤渐渐好了,这边就要将她给送回去了。

招弟泪眼朦胧地扑进孙嬷嬷怀里小声问她:“那嬷嬷也要去庵堂那边吗?”

孙嬷嬷笑着摸了摸她的脑袋道:“这里还有一大家子的事儿呢,我不去。”

看着招弟依恋的目光,孙嬷嬷又说:“不过庵堂离咱们这儿不算远,到时候两边都是会有来往的。”

招弟听了这个才放下心来,她想了想又问说:“那,那去了庵堂以后,我还能读书吗?”

孙嬷嬷听了这个倒有些意外,招弟竟然愿意读书的?

招弟说:“我想读书,我们村里就一个读书人,平时可傲气,我大伯大伯娘都不敢凶他们家,我要是读了书,以后也不怕他们了。”

孙嬷嬷听了这话又是心疼。

招弟在孙嬷嬷的怀里半眯着眼睛,小脑袋瓜想起一桩是一桩,她说:“我听我大伯说,我其实还有一个哥哥,不过我哥哥在他六岁的时候被拍花子的给拐走啦,我大伯说我哥哥可是十里八村数得出来的聪明孩子,嬷嬷,你说我哥哥会回来找我吗?”

招弟小声嘟囔着,说完也没有等孙嬷嬷回应,自己眯着眼睛就睡了过去。

时间很快入了八月里,庵堂那边也开了工。

赵成松头一次挑大梁,这差事又是他姐夫给他找的,他唯恐出什么差错,因此处处小心监督着,每一件事情都要自己经手过。

是以还没等这地基打完,赵成松这边就黑了不止一点了。

刘平南见了他还要揶揄几句。

不过赵成松觉得,太阳晒晒怎么了,他心里安心才是最要紧的。连同刘平南的妻子赵氏也是找着机会就叮嘱自己弟弟,这做好了以后可就不愁出头了。

赵成松每日在庵堂旁边晃荡,一些工人也就和他熟了起来,有人就问他这庵堂是用来做什么的。

“用来收养孤儿的,”赵成松与他们一块儿蹲在土路旁边,也不讲什么礼仪规矩,人手一个大碗吃饭,“那些没爹没娘的孩子以后都可以住到这里头来。”

工人们一听,反应不一。

有觉得这是好事的,“这样好啊,我们村上就有两个没爹妈的孩子,大的十二岁,小的才十岁,看着可怜啊,冬天里的衣服都破着洞,要不是村里人这家那家的一起接济一些,恐怕早两年就没了,不过我看也熬不了多久,今年冬天一来就难办咯,咱们这儿也不知道能不能赶在入冬前建好,到时候我能把那两个孩子送来不?”

有人想了想说:“哎,有些人家里还不一定愿意送出来呢,黑心的爹娘也有,黑心的亲戚也有,把孩子送出去卖给人牙子多好?还是买到别人家里当童养媳去,都是一笔钱呢。”

不过还是有人说:“无论如何都是一桩好事呢,也是主人家心善。”

可不是个心善的吗,建庵堂还收养孩子,他们这些过来做工的人都能吃上白米饭,更别说以后过来的孩子了。

不少工人心里头都想着看看回去村里说一声,让那些可怜孩子以后有个着落。

甚至也有不着调的工人心里头暗自想着,要是将自家孩子送过来是不是也能每天吃上白米饭?

赵成松划拉着碗里头的米饭:“所以我说咱们加把劲儿,能快点建好了都是功德一件。”

不远处一辆牛车晃晃悠悠地向这边驶来,牛车上坐着一个白衣男子,看着大约二十出头,眉眼很精神,他背着一个布包,活像个神仙,可他却自己赶着牛车,一下又将他给拉到了凡间。

男子见这边站着一堆人,又都是村民打扮,便停下牛车上前对众人摆了个礼,然后用官话问他们:“请问牛家村怎么走?”

正巧做工的工人里头就又从牛家村来的,一听这个立刻钻出来说:“我知道,你要去牛家村?”

男子点头笑着说:“正是,我回家找亲戚。”

工人上下左右看了男子一边,怎么看怎么有些眼熟,可是猜不出这是谁。他们牛家村里头都是一些没出过村里的土包子,就算是离着省城近,可真的来杭城中转悠过的都没有几个,哪儿有这样会说官话的人?

上一篇:伏魔 下一篇:[女尊]留春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