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盛世帝女(293)

作者: 解语 阅读记录

长孙氏递过手中的东西道:“是给大嫂腹中孩子缝制的小衣,也不知合不合身。”

“你手那么巧,一定合身。”说着,她又抬眼盯着长孙氏,后者被她盯得不明其意,抚着脸颊道:“怎么,可是我脸脏了?”

季容笑语道:“放心,你脸干净得很,我只是想不明白,为何明明容色明丽,却不肯悉心装扮,每次见你,都是这副素净的模样;想来想去,唯一一次瞧见你盛装,就只有成亲之时了。”

长孙氏被她说得笑了起来,剪断针尾已经极短的线,一边重新穿了线一边道:“其实这装不装扮得有什么打紧,我瞧着这样挺好,清清爽爽,做什么都方便,相公也说喜欢。”

季容摇头道:“你啊,真不知该说你什么好了,二公子他……”话说到一半,突然停住了话语,长孙氏等了一会儿不见了她说下去,疑惑地道:“相公怎么了?”

季容迟疑半晌,道:“二公子归来的事情,你都知道了?”待得长孙氏颔首后,她又道:“那你可又知,晋阳公主也跟着一并来了?”

长孙氏眸光微微一动,旋即道:“晋阳公主无处可去,随相公来此处暂时安顿,并没有什么不妥。”

“若真只是这样就好了,我只怕……”季容叹了口气,道:“妹妹可知,晋阳公主曾在太守府中为舞姬一事?”

长孙氏依言道:“听说了,她当时欲行刺公公,幸好未曾得逞,但三弟却被她给害死。”

“不错,以她当初的所作所为,根本不值得去救,可二公子却不惜以身犯险,执意要将她救出来,眼下更带回了此处。”说到此处,她握住长孙氏微凉的双手,道:“别怪我这个做姐姐的多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我与这个晋阳公主曾同在一处,相信我,这个女子的心思可比你想的多多了,绝对不是什么善与之辈,你一定要多留些心思。”

长孙氏低低道:“我知道了,多谢姐姐提醒。”

“那就好。”说着,季容自发间取下一枝金镶红宝石蝴蝶花簪插在长孙氏髻上,含笑道:“瞧瞧,这样不就好多了吗?”

待得季容离去后,长孙氏取过小衣继续缝制,才缝了几针,便不小心刺到了手指,一滴殷红的鲜血顿时沾在雪白的小衣上,令她这一天的辛苦化为乌有,毕竟沾过血的衣裳给刚出生的婴儿穿是很不吉利的;在将沾血的小衣扔入一旁的竹蒌中后,她道:“将剩下的那些素锦取来,重新再裁一件。”

她的陪嫁侍女秀珠蹲下身道:“小姐,您今儿个缝了一天,也累了,还是明日再做吧。”

长孙氏摇头道:“我没事,只管去取来就是了。”

“小姐。”秀珠心疼地道:“您若真心里不痛快,就找姑爷问个明白,别总是什么事情都憋在心里;若姑爷真与那劳什子的晋阳公主余情未了,就……”

长孙氏接过话道:“就怎么样?”

“就……就……”秀珠一时也说不出来,好一会儿方才气鼓鼓地道:“总之姑爷不可以有负小姐。”

长孙氏微微一笑,“好了,我都说没事了,偏生你还在那里说个不停,赶紧去将素锦取来。”正自说话间,厚重的帘子被人掀开,一个人影走了进来,不是别人,正是李世民。

“不许多嘴。”在小声叮嘱了秀珠一句后,长孙氏起身仔仔细细地看了李世民,方才展颜道:“看到相公平安归来,妾身这颗心总算可以放下了。”

李世民上前执了她的手,神情温柔地道:“对不起,让你担心了。”

长孙氏微笑摇头,道:“相公一路奔波,想必还没用午膳,妾身这就去做几道小菜。”

第三百八十八章 长安城

“不急。”李世民拉住她,待得一道坐下后,他道:“这次虽然从宇文智及手中救出了公主,但公主无处可去,我又不放心将她安置去人生地不熟的太原,所以将她带来了此处,也好照应些许,待来日攻下长安,再行安置,你说可好?”

长孙氏沉默须臾,很快便笑道:“让公主一人去太原,确是不太妥当,相公放心,妾身得空之时,会多去看望公主。”

李世民盯着她道:“你就没有什么要问我的?”

长孙氏一笑,“相公觉得妾身该问什么?”

“我……”不等李世民说下去,长孙氏已是静声道:“不管相公做什么样的决定,妾身都会支持相公。”

这句朴实无华的言语,却比任何华丽之词都要来得暖心,李世民伸手抱住她,动容地道:“今生能够娶到你,实在是我李世民几世修来的福气!”

长孙氏自他怀中抬起头,灿然笑道:“在妾身看来,能够嫁给相公,又何尝不是几世之福。”

李世民哑然失笑,将长孙氏抱得更紧一些,“如此说来,我们是注定要结为夫妻了。”

秀珠在一旁暗自摇头,明明季娘子都已经一再提醒了,小姐偏还放任姑爷将晋阳公主留在身边,如此下去,非得吃大亏不可;不行,她一定要替小姐好生盯着那个晋阳公主,看其将姑爷迷得团团转,甘冒性命之危去救她,就知不是什么好东西!

这场雪,下得并不久,一夜功夫便停了,只在地上积了一层薄薄的雪,并未阻碍大军的行进,十月末,李渊率二十五万大军至长安,屯军于长安东面的春明门外。

在大军安营扎寨之时,李渊默默望着高耸的城门,心潮澎湃,七月起兵,一路克服重重艰险,终于来到了此处;一步……他离最终的胜利,只剩下一步了!

“恭喜父亲。”这个声音将李渊从沉思之中拉了回来,侧目看了一眼不知何时来到身边的李建成,“现在说这个,还为时过早。”

李建成踌躇满志地道:“据儿子所知,长安城中只有区区五万将士,攻入城中,只是早晚之事。”说着,他拱手道:“儿子愿为先驱,替父亲打开城门!”

见李渊不说话,他有些发急,道:“难道父亲认为儿子做不到?”

“当然不是。”李渊摇头道:“只是,你忘了为父起兵之时说过的话了吗?”

李建成一怔,皱眉道:“父亲是说拥代王杨侑为帝?”见李渊点头,他道:“但杨侑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孩童,他懂什么?”

“他懂不懂是一回事,但为父说过的话,一定要兑现,否则就是自食其言,成为一个无信之人,到时候如何令数十万将士信服?”

李建成想想也是,逐道:“这么说来,父亲是想让代王自己打开城门?”见李渊不语,他道:“恕儿子直言,这个恐怕很难。”

李渊颔首道:“为父知道,但不管多难,都要试一试,若杨侑始终不肯开城门,我等再攻城也不迟。”

自第二天起,身为李渊女婿的柴绍便每日一天数次到城门外喊话,“守城的将士听着,李公此次来长安,是为拥立代王,绝无反隋之心,请回去告之代王,打开城门!”

一边十余天,柴绍喊得嗓子都哑了,城中依然没有任何回音,实在令人气恼,一些脾气火爆的将领,已是按捺不住,一再向李渊请命,要求进攻长安,李渊思虑再三,决定再多等七日。

在第三日时,李世民带着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在李渊帐中,“父亲,公主说想要见您。”

“哦?”李渊收起正在研究的地图,疑惑地道:“不知公主何事要见李某?可是底下人侍候不周,怠慢了公主?”

“李公误会了。”说着,韫仪道:“我知道李公正在为长安一事犯愁,以前在宫中时,杨侑与我这个姑姑还算要好,或许我可以帮李公劝他开城门。”

听得这话,李渊面露欣喜之色,起身道:“公主当真愿意帮李某劝代王?”

韫仪笑一笑道:“李公于我有恩,我理当报答;再者,强行攻城,必会令无数将士丧生,这实非我所愿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