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且听一曲将军令(185)+番外

作者: 默默的听 阅读记录

「草原事务繁重,不瞒周朝皇帝,孤离开多日着实是牵挂得很,放心不下。」

说到这个地步,周和帝都不好强行让呼韩邪留下来,「既然如此,朕也不好强留大单于了。」作为知晓昨晚那事来龙去脉的知情人,眼见呼韩邪已经受到如此惨痛的打击,自己无谓再辣手摧花,在他的伤口上洒盐,勉强他留在京城这片伤心之地了。

随侍在周和帝身边的冯子芝眼眸一深。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冯子芝很喜欢这一句出自大周开国太.祖的诗,更把它当作信条。从后宫和东厂这两个只有心够狠、手够辣的人才可以出头、杀人不见血的地方出身的他,很信奉一句话:但凡敌人,只有彻底打残打死才算安全。只有死了的敌人,才是好敌人。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呼韩邪有谋略,有手段,短短二十多年就带领匈奴混得风生水起,不只称霸草原,据探子来报匈奴人的足迹更是踏进了西域不少地方。

他不死,冯子芝睡不安枕。

不久之后的与匈奴大战,若是呼韩邪振臂一呼,届时应者云集,匈奴士气必然高昂。再者,有他居中调度匈奴各部及以他的威望使匈奴、突厥、鲜卑、柔然四族组成联军出兵攻打大周,纵然柔然愿意做内应恐怕要解决他们的难度也不小。

而假若呼韩邪身死,情况立时就大不同了。

匈奴内部其实很是不稳定,自呼韩邪上位以来大力提拔年轻一辈,不断打压前大单于伊稚斜的旧部。

据已经归降大周,被周和帝封为「匈奴左贤王」的延术透露,当年前大单于伊稚斜死得跷蹊,他身子一向强壮,怎会突然之间患了重病,然后过不了几天就死了!?期间,伊稚斜全程都是昏迷不醒,身边的亲信连跟他说句话的机会也没有,只有呼韩邪的母妃颛渠阏氏在旁照料,不假于人。日子一久了,老一辈自然起了疑心,但手中权势已经被削弱了不少,仅够自保,再无力他为。

而匈奴人生性争强斗狠,呼韩邪所提拔的年轻一辈个个血气方刚,以自我为中心,除了呼韩邪外谁都不服谁。他们之间私下三天一小斗,五天一大打,不过每一次到了最后都有呼韩邪出面镇压,才没有真的酿成什么祸事。

只要呼韩邪一死,派人稍加挑拨几下,匈奴人自然会内斗起来,无力南下。而失了呼韩邪一呼百应的威望,柔然必定不会起兵,鲜卑王拓跋翳槐生性贪婪,只怕是会立即在群龙无首的匈奴一族身上狠狠地撕下一大块肥肉,而突厥纵是有心南下,但单凭他一族之力,大周也可以轻松解决。

只要呼韩邪一死,大周就可以兵不血刃地解决草原之患。

但是……

此时,呼韩邪似是感受到来自冯子芝身上的杀意,别有深意地瞧了他一眼。

冯子芝抬眼,眼神里全是冷漠的光。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秦国白起,吴国伍子胥,汉朝周亚夫,有哪一个不是一片忠心为王谋,耐何功高盖主,死于王猜忌呢!

不是说要养寇自重,只是……

最坏的打算,最好的准备。

他从小就在后宫、在东厂目睹着弱者的下场长大,没人比他更清楚任人鱼肉是什么滋味。无数的前车之鉴教会他一个道理:世上最强大的力量不是以一敌百的武功,不是无坚不摧的神兵利器,也不是冠绝天下的才智,而是权力。

可以一言决人生死的权力。

而在权力的世界里,容不下仁慈。

古语有云:「将者,王者之器也。有外忙内忧,则为神器,不可不用;天享太平,则如忌器,不可不除。」在帝王眼中,只要天下太平,猛将们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没有一个帝王会心慈手软。对他们来说,所谓的心慈手软就是在斩草除根、一网打尽后,假惺惺流下的那几滴眼泪。

周和帝和朝堂上的文官们倒是没有想过先下手为强,派人半路截杀呼韩邪等人的念头。又或者他们想过,但古语云: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可能碍于脸皮之故,是以没有人提出这个建议。

垂下眼帘,冯子芝又是一脸安守本份的模样,任谁都想不到他心中曾经有过多大逆不道的想法。

待得下朝百官尽散之后,周和帝就派人悄悄地传了户部、兵部、工部尚书和一众手握重兵的将军进宫。

要议定和哪国开战、怎样开战,其实很少会直接拿到朝会上去商议的。朝会上人多口杂,那岂不是明摆着告诉对手我大周朝要来攻打你了,你要早作准备吗!?尤其是朝堂上总会有几个被收买的官员,就算没有那也很容易走漏风声。

尽管这种国之大事早晚都要下令,而且大军一但开拔就瞒不住了。只是,如果让对手提前反应准备,还不如能瞒多久瞒多久,说不定还能打个措手不及呢!

因此,通常等到在朝会上下令的时候,其实已经是兵粮准备得差不多,一声令下便可大军开拔的那种。各地兵力调配、粮草筹备、准备军械马匹、制定战略和决定负责领兵的人选,还有如何安抚其余周边的邻国外交等,这些都是必须要在正式开战之前,由皇上召集重臣心腹,在私下里展开完成的。

「户部尚书吴存德何在?」

吴存德出班答道:「臣在。」

周和帝询问:「吴卿,如今国库中钱粮情况如何?」足不足够支撑与匈奴大战?

「回皇上的话,托皇上鸿福,近年来我大周朝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如今单是京城的府库中便有米五十万石、稻谷一百万石、杂粮一百一十万石。若是急需的话,还可以从天津、大同二府急调共米八十万石、稻谷一百八十万石、杂粮二百三十万石。」吴存德说话很是恭敬及小心谨慎,要知道他妻子是太上皇的嫡女、已故孝昭太子的亲姐瑞芳公主,若是当今皇上看他不顺眼,要收拾他都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保证不会有人替他出头。

周和帝又问道:「这些粮食足够军队几时所需?」

吴存德答道:「京城府库可供四十万将士四月之用;而天津、大同二府中存粮四十万将士七月之用。」

此时,经历过无数次的战争前准备的贺齐站出来说道:「臣启禀皇上,将士们在战时所需的粮食乃平时的倍之,理应多备粮草之物,如此方可不使粮草接济不上而至功亏一篑。」他刚说完,李敛等人也出列赞成。

于是,周和帝从善如流的说:「既然如此,吴卿可多购买粮草之物,并命各州府务必加大粮草储量,以备不时之需。」

「臣领命。」吴存德在旁躬身称诺。

周和帝又说道:「兵部尚书蒋严何在?」

蒋严出班答道:「臣在。」

周和帝说道:「蒋卿,一但与匈奴开战,则你兵部责任重大,不仅粮草、军需物资要及时送到,兵员调整,记功行赏、死伤抚恤等事也要一并做好。你当小心谨慎,不可有一丝懈怠。否则误了战事朕可不会轻恕!」

蒋严正色答道:「臣遵旨,臣定不敢有丝毫懈怠。」

周和帝满意的点点头。

他又向工部尚书交代好兵器、军械铸造的事宜后,总算能够开始正题,制订军略了。

周和帝很有自知之明,他自知不精武略,是以决定如往日般由武将们自己决定怎样打,他负责最后盖棺定论。

这次商议攻打匈奴的准备,是以殿内以武将居多,贺齐、李敛、高岑、牛继宗、冉封、林寒、李明珠、贺诚、贺信、高克恭等,黑压压的一大片。

贺齐率先表示他这次负责留守边关,不会领兵出击。而高岑都表示自己擅长于水战,但对北方匈奴知之甚少,所以还是负责坐镇南边吧!

两位资格最老的大佬都表示把浪的机会交给年轻人了,一众年轻人为了争出战的名额都快打起上来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