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十年代小店主(56)+番外

许小满道,“咱也能让你上学啊,等来年姐也能下地赚工分了,以后也能分钱。”

“那四姐你不上学啦?妈和红红姐他们说,读书才有出息。四姐你也要读书。等我大了,我也要爸送我去读书。凭啥大丫姐他们能读书,我就不能读啦?”许玲满脸不服气。

许南南倒是没想到这孩子还挺有脾气的。不过倒是没在劝许玲和她们一起住。

说实在的,她现在和小满在山上过的也并不算太好。许玲除了跟着她们不用挨饿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许玲虽然在村里受委屈,但是回城之后,许建生也不至于会亏待这个唯一剩下的闺女了。至少不会像对待她和小满这样。

另外一边,老许家也开始包饺子吃了。

李静这次狠了心,一口气割了两斤肉,将身上的带的钱差不多都用干净了。好在这次让许老太很满意,回来也没再冷嘲热讽了。

许老太甚至亲自下床剁馅做饺子。

肉只用了一半,另外一半被许老太擦了盐挂起来了。留着做腊肉吃。李静看着那吊起来的肉,心里有些后悔买多了。明明是包饺子的,咋还要留着做腊肉吃。等她回城里去了,不也吃不到吗?

看着许老太这样,她更觉得之前刘巧和她说的话有道理。

得分家啊,要不然以后这就是个无底洞。

忙活了大半个中午,饺子终于出锅。

老太太亲自掌勺,给许老头,两个儿子和孙子弄了一大碗。两个孙女半碗,自己和刘巧又弄了半碗。李静准备去盛半碗,被老太太给拦住了。

“你在城里可吃的不少了,咋还和孩子们抢,难看不难看。锅里还有面疙瘩,又不是没吃的。”

李静强忍着心里的气,赔笑道,“妈,锅里不是还剩好多吗?”

“非得一顿吃完啊?这天不热,我留着明天吃不行?就知道你这个没良性的,啥都要败个精光,和你那丧门星闺女一样。”

老太太指着她的鼻子骂了一通,端着水饺就出去了。

刘巧看了她一眼,也没说话,端着碗跟着老太太一起出去。

老许家一家人围着桌子吃猪肉饺子。孩子们吃的发出呼呼声,谁也没记起还有个孩子没回来。

张翠琴也端着装着糊糊的碗,从自己两个孩子碗里时不时的扒拉一个出来。她现在连进厨房的资格都没了,老太太要是不给她,她也吃不着。

李静坐在一边,看着自己装着糊糊的碗,在看着一家人这热闹闹的样子,忍了几次,愣是生生的把那股火气给压下去了。

等大伙吃的差不多的时候,她才放下筷子。

“趁着大伙今天都在,我想和家里商量个事情。”

“有啥事好说的。”许老太抿着嘴不高兴道。她现在看到李静就不舒服。老许家没亏待这媳妇,结果竟然生出两个小祸害出来了。

李静抿了抿嘴,笑道,“妈,我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家里的情况现在也这样了,我最近要办农转非,到时候人家转户口,能看到咱家的成分。到时候肯定会影响的。我琢磨着,是不是把户口给分开,这样就好办了。”

“啥,你想分家?”许老太顿时就瞪大了眼珠子。

其他人也都看向李静。特别是许老头,一双眼睛眯着,面无表情。

李静紧张的言了咽口水,“爸妈,我这也不是为我一个人,毕竟我要是也能农转非了,以后孩子们进城里的希望也更大了。之前建生不是也写了保证书吗要让侄子侄女们进城,我为了这事情也没少操心呢。这些年我对孩子们咋样,几个孩子也清楚,我可是实打实的为了他们好呢。”

“这样也不能分家啊,干啥要分家?”

分家这种事情在许老太来说,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她现在唯一还能有底气的,就是管着这个家。家里的粮食都在她手里握着。只要不分家,儿媳妇就得听她的。她想让谁不好过,谁就得不好过。

“妈,这不是分家,就是把户口分出去。当初建生不是也把户口调出去了吗,这是为了进城呢。咱家这成分……”

“呸,你也好意思说咱家的成分,咱家成分再差,也比你们家给人做下人强。你爹妈还跟着那地主跑了呢。你咋不说你自己成分差?”

当初李静嫁人之后,就和家里断了关系。后来听说地主家那位小姐从外面回来了,把李静爹妈给带走了。

因为这事情,李静也一直抬不起头来。现在老太太又说这事情,让她心里难堪极了。不禁怨恨自己那对父母咋就不为她着想。

李静紧紧的握着拳头,指甲都刺通掌心了。

“你想咋分?”许老头突然开口道。

“老头子,你这是啥意思,还真的让他们把户口给分出去?”许老太嚷嚷道。

许老头用烟杆翘了翘桌面。

听到许老头这话,李静顿时来了精神,立马回道,“我想着我一个人迁出来也没用。不如让老三一家子也迁出来,我的户口暂时和老三一家在一起。以后等我迁出去了,孩子们也能跟着一起迁出去。毕竟翠琴这成分现在也有问题。”

张翠琴一听,立马叫道,“你这是啥意思啊,我这还不都是你养的好闺女给祸害的。我是不会让我家孩子和你一个户口本的。”

和张翠琴打交道,李静向来是游刃有余的,“翠琴,你这话是不想红红和磊子以后把户口转城里去了?他们以后要是想进城,那户口肯定也是要和我一起的。”

“大伯娘,我愿意转出去。”

许红立马道。

许磊拉着张翠琴的胳膊嚷嚷,“我也要做城里人,妈,你咋不让我城里人啊。”

“我同意让磊子和红红的户口转出去。”许建海出声道。

张翠琴不敢相信的看着自己的儿女还有丈夫竟然都‘叛变’了。气的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愣是没忍住,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哭起来。

“哭啥哭,我还没同意呢。”许老太拍桌子道。

“这事情我同意了。”许老头吃了一口烟,神色平静道。“户口早晚都要转的,迟早都一样。早点转了,以后好进城。”

“老头子,咋能同意啊。”许老太顿时急了。

“你还想着孙子们都和你一起留下来扫厕所呢?我老许家丢不起这样的人。要是孙子们以后没出息,我入了土也没脸见老许家的祖宗。”

这句话愣是说的许老太没法还嘴。

片刻后又道,“那刘巧和建平不能走,孩子们转过去一样。”

李静这次倒是没反驳。反正她只要孩子们就行。其他人不去正好。

刘巧笑了笑,“妈,我和建平也没想那么多,反正在哪都一样。可是今年咱家分粮食就比往年少。我担心来年村里又拿妈和二嫂的事情做借口,到时候咱全家人的粮食都要少分了。我和建平分出去,咋样也保险一点。妈,我和建平咋样,您还能不清楚?”

说着偷偷的踢了一脚许建平。许建平也连忙道,“是啊妈,我和巧肯定孝顺您。”

“分,都分。”许老头站起来丢下一句话,走了出去。

他知道,老许家这心已经开始散了。

老许家分家的事情,在村里也惹起了一点小热闹。倒是让村里又多了一份谈资。许南南也只是当一个笑话听了。

分了秋粮之后,村里也没之前那么忙碌了。只有许南南这边稍微忙点,她这边的猪也要上交了。

不过许南南虽然忙碌,贺秋生却还是没让她空闲,只要她一休息,就要给她上课,抽查她的知识。让许南南有点儿筋疲力尽的想法。觉得贺大叔是不是当老师当上瘾了,一天不讲课就闲得慌了。

贺秋生当然不闲,作为一个劳改人员,即便山里的活忙完了,村里还有大把的活等着他去做呢。

只是许南南马上就要进城了,这孩子自己不知道,当然不着急。可他这个做老师的不能不着急啊。这孩子聪明,他多教一点儿,以后这孩子没准就走路的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