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之四福晋日记(51)+番外

然后心里不知怎么就突然冒出了一股心虚的感觉,让胤禛脱口而出,“父皇如果要将她纳入后宫,儿子并无意见。”

第60章 再然后

胤禛打了胜仗,还亲自抓住了噶尔丹的消息,玉龄也听说了。

历史上噶尔丹是逃脱了的,明年康熙还会再亲征一次,然后噶尔丹才死掉。但也不是被大清抓住或是战死,而是逃走之后暴病而亡。

从这一点来说,现在抓住噶尔丹要好看多了。否则为了他兴师动众的亲征,最后人影都没摸到,那可就太丢人了。

不过既然是跟历史上不一样,应该是胤禛按照自己的指点去做,然后意外抓住了他吧?

其实当时在纸上写下“东南”两个字的时候,玉龄也不知道胤禛究竟会遇到什么。她只是在日记本上将东南定为了胤禛的吉位,毕竟是还没发生的事,写得太过具体,根本无法掌控。

当时玉龄的心思,是希望胤禛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往东南方走,可以转危为安。至少胤禛的安全可以保证,至于功劳什么的,玉龄根本没有想过。

却没想到胤禛的运气这么好。

因为这件事,别人看玉龄的眼神都大不同了。玉龄虽然早就知道胤禛好了自己才能好,却也从没有这样清楚的感觉到过。

甚至偶尔去毓庆宫看太子妃的时候,还能碰巧遇到太子,对玉龄也是和颜悦色,甚至还专门看了看弘晖,态度十分亲近,让玉龄不得不感慨,果然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同样是康熙的儿子,好与不好,差距也是非常大的。难怪胤禛那么努力的想要往上走。

不过,很快钟齐海的事情也传回了京城里,这一回大家的表现就截然不同了。

胤禛立了功,要巴结是一回事,但这也并不影响其他人看玉龄的笑话。胤禛身边的人少,玉龄又生了儿子,眼看着就要把胤禛牢牢攥在手里了,其他女人嘴上不说,心里都是酸溜溜的。这下子冒出个钟齐海,自然都偷笑着看热闹。

这四爷也真是的,出去打个仗,还能引来个女人。四福晋在京城里担惊受怕,现在如果闹起来,是不贤惠,若是不闹,也太过憋屈。大家都等着看玉龄会如何应对。

玉龄只当是没听到这个消息。

只要不是康熙发话,让胤禛把人领回来,她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历史上胤禛府里可没有这样身份的女人,事实上钟齐海归降叛贼之女的名声也不怎么好听,嫁给皇帝的儿子算是高攀,顶多配个侍卫。康熙只要不是抽风,应该不会塞给自己的儿子。

玉龄可不知道康熙本来是有这个打算的,结果被胤禛一句话噎得差点儿背过气去,虽然最后收回了这个想法,但是对胤禛这个儿子,那是横看竖看都觉得不顺眼至极!

要说忤逆吧,也没到那个程度,但是对自己的君父说出那种话来,也实在是让康熙咽不下这口气。

于是一路回京,父子俩就再也没有照过面,心照不宣的避开对方。

好在康熙虽然对这个儿子有各种微词,但总算没有打算再把人指给他。毕竟之前胤禛说那句话的时候没有别人听到,不代表下次也一样。万一胤禛当着众人的面不给他这个皇阿玛面子,把那句话说出来,那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笑话了。

所以一回到京城,康熙就火急火燎的给钟齐海赐了婚,对象是他身边的一个二等侍卫,没胤禛什么事。

听到这个消息,那些等着看胤禛和玉龄笑话的人,全部都傻眼了。这怎么跟说的不一样?不是说要指婚给四阿哥吗?为什么转过头来,竟然是个这么没有爆点的结局?

这个问题钟齐海比任何人都更想知道。康熙之前对她和颜悦色的时候,她是暗示过自己的心思的,康熙对她算是满意,虽然没有承诺,但是康得出来态度很好,她有七八分把握。所以后来虽然康熙没有再宣召她,但是钟齐海也并不担心。

谁能想到康熙说变就变,回京之后连一点缓冲都没有,就给她指了婚?

这下她就算是打算弄什么舆论优势,也根本不可能了!

没错,钟齐海也是个穿越女,不过她运气比较糟糕,穿了蒙古人不说,还是那么遥远的漠西蒙古,跟京城的四四,那真是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直到——她听说自家老爹的名字叫噶尔丹。

所以,其实在这一战之前,康熙能顺利跟策妄阿拉布坦搭上线,全都多亏了钟齐海。这也是康熙之前对她另眼相待的原因,无意间知道了这一点,觉得这个女孩挺有意思。

不过也就是这样了,康熙不可能会去找钟齐海解释自己变卦的原因,反正,他什么都没承诺过。

而且既然是圣旨,那么钟齐海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只能老实的等着做新娘了。否则就是抗旨不尊,那是杀头的罪过!

她又不是小燕子,得了皇阿玛的亲眼之后可以不顾规矩,虽然是个肖想四四的穿越女,但也没有疯魔到赔上自己的一切。事实上,在得知了这个结果之后,钟齐海颓废了两三天,偷偷去看过那个指婚对象之后,觉得对方长得不错,很快就收了心,打算把宫斗模式调整成种田宅斗模式。

反正身为穿越女,不可能到了清朝还过得憋屈。既然得不到四四,好好经营一下自己的人生也不错,她很看得开。

自己连个出场机会都没有,这个情敌就给ko掉了,实在是让玉龄大为惊讶,胤禛回来之后,她还小心试探了几次呢,结果被四爷一句话堵住了嘴巴:“莫非福晋希望府里再多几个姐妹?爷以为你并不喜欢。”

玉龄没想到自己的心思被胤禛直接揭破,尴尬的打着哈哈,直接避过话题,“只是好奇皇阿玛为何会有这样的旨意罢了。”

胤禛闻言皱了皱眉,忽然道,“往后皇阿玛恐怕也不会多往我们这里指人了。”估计每每要给他添人的时候,康熙都会下意识的想起他那句话,然后出现心理障碍,再然后……呃,没有再然后了。

第61章 心动

虽然对于得罪了自家老爹这件事,胤禛报以深切的忧心,但是回到家里,见到福晋和养得极好的儿子,他的心情很快就舒展开来。

现在才康熙三十五年,就算是胤禛有什么想头,可其实就连他自己,也觉得是不可能的,所以也就是想想罢了,其他时候还是个铁杆的□□。现在连皇阿玛都得罪了,往后自然只能更多依靠太子。

所以胤禛还特意嘱咐了玉龄,让她多往毓庆宫走动。

玉龄虽然不解,但也没有追问。四爷不想说的话,她想问出来,基本是没什么可能的。

一场战争结束,接下来自然是论功行赏。康熙三十五年十月,封皇长子胤褆为直郡王、皇三子胤祉为诚郡王,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为贝勒、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巺为贝子。

这个封赏的旨意一下,立刻引来了所有人的注意。胤褆和胤祉倒没什么问题,关键是同样一起参战,并且功劳远远大过其他人的胤禛却只封了贝勒,与根本没有参战的胤祺一样,怎么不令人侧目?

康熙给的理由是他的年纪还小,但是显然是没有办法服众的。毕竟就连下面的老七老八,没有尺寸之功,都封了贝子,偏偏胤禛不上不下的封了个贝勒,所有人都觉得有问题。

康熙自己大约也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除了封爵位之外,还晓谕内务府,准备几位年长阿哥出宫开府之事。其中特意交代,胤禛的府邸按照郡王规制建造。

意思就是说,他迟早都是要封郡王的,之所以现在不封,就是因为胤禛年纪小,过几年肯定会封,也算是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不过哪怕如此,所有人看胤禛的眼神,都不大对劲了。

为什么?你说一样都是去战场镀金,你还捞了个最大的功劳,结果封赏偏偏比谁都差,这里头肯定有问题。大部分人都觉得,这个问题,必定是胤禛有什么地方惹恼了皇帝,让康熙不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