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贵妃的家养皇后(150)+番外

“小萧将军。”青渊带着小太监们给外头守着的萧伯锦和禁卫们送了热茶。

深秋夜凉,能喝点茶暖暖身子对禁军们来说也算是很好的待遇了。他们平日里夜中巡逻,也只有换班之后才能喝点茶水歇歇,换班之前是一刻不能懈怠的。

“多谢。”萧伯锦代众禁军道了谢。

青渊笑着摇了摇头,没有多说什么。

沈贵妃是他的大恩人,贵妃娘娘看重的亲人自然也是他看重的。虽然,沈贵妃并不是真正的沈家小姐。

禁卫也守了大半天了,再加上上午的守卫,该到换班的时候。副统领带了一队人过来将他们替下,萧伯锦让手下的禁卫先去休息,自己留下和副统领叮嘱了一番,主要是将白日里瑾璃姑娘吩咐的话转达了一遍。

副统领是个固执的家伙,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为人一板一眼。统领说什么就是什么,既然统领说不放那些人的宫女进去,他就不会放进去,萧伯锦对此很放心。

第二日,众妃来守着的时候,惊喜地发现换了个统领。淑夫人还想带宫女进去,觉得这个人是个副统领,肯定不像萧家那个那么硬气,哪里想到这个更加油盐不进。

副统领脸一板:“娘娘还是莫要为难末将了,若要带人进去,请先请示陛下。”

天晓得他真的没有话里有话,也没有讽刺什么,就是字面意思——皇帝不说放人他就不放。

但是后宫中人最擅长的就是歪曲别人的意思,淑夫人顿时觉得这副统领是在威胁她。如果她不配合,副统领就要去找皇帝陛下告状。

她气得咬牙,只能退让了,心里狠狠记了副统领一笔。

——然并卵,副统领是帝王心腹,娘家无实权的淑夫人并不能拿他怎么样。

进了产房,直接就是一声惨叫,渗人的紧。原本怒气冲冲的淑夫人顿时什么想法都没有了,给皇后娘娘请安之后连忙坐下,抚了抚自己受惊的小心脏。

生孩子真的,有这么恐怖?

这样的围观多几次,她怕是都不敢生孩子了......

今日的请安礼直接设在了蒹葭宫,众妃一大早赶过来给皇后娘娘请了安就安静地坐下,交谈的都少,不敢和平时一样冷嘲热讽。里头有个女人在生孩子,他们在外面跟菜市场似的吵架,给皇帝陛下知道了还想不想好了。

沉默了许久,皇后娘娘终于出言打破了沉默:“今日的文殿要开始了吧?”

这个孩子在武殿开始的时候突然发动,如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生出来。

算算时间,已经过去十个时辰了。

作者有话要说:前排求一发作者专栏收藏,顺便,专栏里还有2本同系列完结百合[毒姐和炮姐]、1本待开的同系列百合[下一本的盾萝],没看过的记得去瞅瞅,解救文荒的你们(*^▽^*)

感谢地雷:不晓、六爻

感谢营养液:酸梅汤+30、无人地带+60、梦里填坑+5、“”+39、“”+1、_故人不归+5、干净+3、阿缘+10、路过的酱油党+3

第79章 ⑦⑨长子

大晏的文殿在金銮殿举行, 帝王亲自命题, 贡士临场作答。

皇帝陛下心里揣着事情, 便没有如往年一般来到考生身边查看他们的试卷。这样倒是让众人的紧张感降低了许多, 发挥也更稳定了。

——毕竟,被监考老师盯着看自己试卷的时候, 是最紧张、最头脑空白的时候,这一点所有考过试的人怕是都深有体会。

文殿试从巳时开考, 一直到午时, 整整一个时辰。

临近结束, 帝王突然有些心神不宁。他走下了御座,来到了众人身边。

考生们顿时紧张起来。

这一届的科举主考官是一位务实风格的大人, 通过的文章不是锦绣华章, 而是言之有物的那种。然而读书人死读书,言之有物容易,切合实际却很难。

他们能提出务实的理念想法, 但真让他们列举靠谱的数据和情况,那就是为难人了。

然而, 皇帝陛下今日出的题目还就是和这些实际情况相挂钩的。

他本人倒没有指望大家都能说出个一二三四来, 只是借此来考究一下众人对百姓生活状况的了解程度。

傅砚君要提拔的官员是干实事的, 急百姓之急、感百姓之苦,不是天天玩弄权术蝇营狗苟的。考生可以不懂这些,但要展露出一个愿意去了解的态度来。

那些天马行空自行想象的,他是不会喜欢的。

文章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对方是真的愿意去了解还是敷衍逢迎, 皇帝陛下自认自己还是能看得出来的。

他站在一旁看了几个奋笔疾书的考生的试卷,面上不动声色。众人也不敢抬头去看他脸色,只能强迫自己专心盯着试卷作答,额角汗珠子直冒。

皇帝陛下顿了顿,离开了这个可怜小考生的旁边,来到了他前一位的考生身边。

这位考生长得俊朗温润,年纪二十有六,在众考生中算是年轻的了。他之前的考卷皇帝也看过,对此人很是赞赏,若是不出意外,此人将为探花。

未来探花郎行笔如云,洋洋洒洒。打好腹稿之后,胸有成竹地挥洒而出。即便皇帝陛下长久停留在他身边,也不见他有什么紧张的情绪。

周围诸位共同监考的大人不由得露出赞许的神色。

午时初,殿试结束,陛下设御宴。午膳结束,皇帝陛下与诸位大人亲自批改考卷,贡士们战战兢兢地在下首等待。

大晏的殿试规矩与别的时代有较大的差别,比如批改考卷这一点。大晏是考完直接批改,由太监总管封住姓名等,然后十位大人传阅批复。

而且大晏的科举也比一般的要难,一期贡士只有百人,殿试上脱颖而出的进士更是少得只有二十人。

百名贡士共有百张试卷,一人分十张。批复完相互交换,直到所有试卷皆批复结束。

一共有五种记号,代表不同的分值,每次批改完之后,批阅人画上一个记号。最后太监总管统计十个记号,将试卷按照分值一一呈给皇帝陛下。

皇帝陛下看的话就很快了,他只需要细看前三十张便可,后面七十章匆匆扫一眼。

皇帝陛下很信任自己选出的阅卷大臣,大臣们也没有让他失望。批改试卷的速度非常快,但并没有错漏。

一直从午时正批改到申时正,皇帝陛下才拟定了前三甲。

一甲进士三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进士出身七人,三甲同进士十人,剩下的七十人落第。

皇帝陛下选出一甲之后并没有急着定下三人的名次,毕竟按道理来说探花要是长得最好看的,所以皇帝陛下先拆了名字上的蜡封,在太监总管的指点下认出了这三人分别是谁。

这样,才好选定三人各自是什么名次。

下方的众人见陛下眼神往下扫,立刻站得更挺直了,不敢乱动。

皇帝将之前就想定为探花的那一位试卷放在了最上头,这人果然进了前三。看来今年的探花郎终于拿得出手了,不再和往年一样是糟老头子或者中年大叔。

皇帝陛下心情愉悦了一些,先让太监总管宣布了三甲,然后又宣布二甲。

听到自己名字的人长出一口气,虽然二甲三甲听着没有一甲好听,但在大晏,三甲可不是什么安慰奖。大晏只要是进士出身,都前途无量,尤其是现任陛下当政时期。

有些消息灵通的人,不由得看向那位俊美的男子。

听说这位乡试时是解元,此前会试之时又得了会元。众人并不觉得他落第了,只觉得他应当入了一甲。但具体是哪个位置,可不好说。

如果得了状元,便是三元及第,光耀门楣。然而听闻当今陛下并不注重这种“好兆头”,所以可能不会为了凑个三元及第特意让他当个状元。

——就比如现在,皇帝陛下为了探花郎能拿得出手,硬生生想给人安排成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