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后在上(重生)(25)+番外

作者: 雨润烟/前山言 阅读记录

但纪别还有些小失落,因为程殊赏下来的东西都是宫中御制的,应当是通过内务府一起送过来的,没有程殊自己的东西。

若是让程殊知道他的想法,只怕是要啐一句不要脸。

然而此时程殊根本管不了这般多,她正在长春宫中候着刘氏。刘氏只给她一人请了旨,但程殊知道,她这个母亲可是十分听大嫂钱氏的话,到底是什么事还要背着钱氏。

刘氏这次进宫时,比上次还要更加拘束,以至于程殊一看她的样子就知道她是有事相求。

说来也奇怪,刘氏作为一府主母,也算是在后宅争斗中浸淫了几十年,手段心机都不差。但每次见到程殊时,她都是一副瑟缩的样子,想必对上程殊也是心虚的很。

刘氏也算是程殊的母亲,即便两人曾经决裂过,但相见时程殊也会有所触动。但一想到刘氏又是为了别人腆着脸来求她,她便涌起了阵阵心烦。

“娘娘近日身子如何?”刘氏依旧是搭着椅子边坐的。

程殊不耐烦跟她废话,皱着眉说道:“不错。”

刘氏也看出来程殊的反感,但让她上来直奔主题,她更是不好意思的,因此也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聊。

“如今正要入冬,娘娘可千万要注意身子,多穿一些总是没坏处的。身子是自己的,等到着凉再追悔也是晚了。”

“知道了。”程殊一没耐心的时候就喜欢摆弄指尖的护甲。

刘氏哽了一下,又说:“娘娘最近消瘦了许多,可是食欲不振,这个季节可以让奴才们熬一些秋梨枇杷膏,又能养肺,又能多用些水,在天气干燥的时候对人有好处。”

程殊看了一眼春晓:“可记下来否?”

“奴婢已经记下了。”

刘氏的尴尬已然写在了脸上,程殊叹了口气,坐直了身子:“母亲,您有话就快说吧。”程殊终于打断的原因是,她尿急了。

第23章 谈不开

刘氏不知道程殊尿急,她只当程殊不耐烦听她讲话,不自觉间脸上就流露出一丝失落。但程殊发话,她又不得不从,只能开口说她的来意。

“娘娘,”刘氏脸上神色为难,“府上的三姑娘柔娘过了年关就十五了,也是时候出嫁了。只是生柔娘的姨娘出身低微,这才没早给柔娘定一门好亲事,而是一直拖到了当下。娘娘您看……”

程殊一脸震惊,还有些难以置信:“母亲,那柔娘可是父亲庶出的女儿,竟然求到了您头上,让您给寻一门好亲事?”

刘氏十分难为情:“这也是娘当做的,娘是程家的当家主母,也受着这些庶出的儿女们一声母亲。”

“就算她们叫您一声主母,”程殊冷笑着说,“那和哀家又有何关系呢?”

“娘娘,”刘氏低声下气地说道,“她们也是娘娘庶出的妹妹,她们嫁得好,程家也有脸面。”

程殊一下子脾气就上来了,她刚想说自己嫁出去的女儿早就不算程府的人了,但想了想还是没说出口,毕竟事到如今口舌之争也没什么意义。

“是父亲让您来的吗?”程殊将身子向前探了探,在刘氏的眼中更加威严。

刘氏低头说:“也是柔娘的姨娘求到你父亲面前,碰巧你父亲他正有此意,而娘想着,这事对程家是百利而无一害,便想求求娘娘,”

程殊沉吟了许久,然后说道:“那行,我在年轻臣子中物色物色,还能谋划个正妻之位。”

只见刘氏面上难色更重,她坐立难安地说道:“娘娘,您看……下月便是万寿节,到时候各位藩王都要进京,娘娘何不召集京城的大家小姐们到宫中一聚。”

程殊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表情了,她面目狰狞,声音骤然提高,勉强没让自己站起来:“你们居然还觊觎上王爷了?”

“娘娘,这怎么能叫觊觎,程家也算是出过皇后了,如今庶女们嫁的人家也不能太差是不?”

程殊被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她能够明白刘氏的想法,无非是她作为当年主母,处处都要为程家的利益考虑,想着这些庶子庶女还不是要叫她一声母亲。

但程殊知道,那些人都是狼崽子,嫡庶有别的思想从小就在他们脑中落地生根,他们心里恨不得将嫡系的人一个个掐死,有谁是真正尊敬你,叫的那声母亲是真心的?

然而刘氏不懂,她的心思都放在了相夫教子,和后宅争斗身上。程殊还在家中,两人关系也还好时,程殊试着劝说过她,但刘氏完全说不通,后来程殊也不愿和她再说。

“母亲,到底是您,还是父亲,亦或是那些姨娘,是谁认为哀家那便宜妹妹能配得上王爷的?”

刘氏就算再没眼力见,也明白了程殊这话不是什么好话,她只是没想到程殊突然刻薄起来,颇为羞愧地低下了头。

春晓在一旁也听不下去了,插了一句话进来:“夫人,要是想配个王爷,府里小姐就得去人家府上做妾了,到时候说出去岂不是也不好看。”

“娘打算将府上柔娘记到自己名下,也就算作嫡出了。”刘氏连忙说道,“就柔娘这次出嫁不一样,这是您入宫以后家里第一次有女儿出嫁,老爷也说要办得风光一些。”

这回程殊没多想,而是直接问道:“您可是想好了?将柔娘记到嫡出的名下。”

刘氏郑重地点点头:“正是,反正她一个女儿,也不过是占着身份,嫁出去之后也没什么关系了。”

程殊不置可否,只是说道:“您愿意便好。”

“行,哀家明白了,待哀家计划,你们便在家中等消息。”

刘氏没想到程殊竟然答应地这么顺利,有点受宠若惊,她站起来不自然地搓着衣襟:“多谢娘娘,多谢娘娘。”

程殊放松地往椅背上一靠,靠在了春晓特意给她加的垫子上,笑看着刘氏说道:“母亲还真是颇有一番计较,上次进宫拉着哀家一通哭,这回就求了一个这么大的事。”

刘氏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张口还想说些什么。程殊却端起了茶碗,一副送客的样子。

等刘氏走后,春晓不解地问程殊:“娘娘,您何苦答应夫人?家里的庶小姐们哪值得您如此用心?”

程殊笑着说:“你当哀家是真的是为了柔娘选夫君,还便宜了满京城的大家闺秀?”

“那娘娘是为了给谁选夫君?”

程殊伸出没带护甲的手指,戳了一下春晓的额头:“给你啊傻丫头。”

春晓愣住了:“娘娘……”

“先不说这些,快,哀家要出恭。”

***

自从纪别升为侍讲之后,翰林院上下一片喜气洋洋,这都是因为小皇帝愿意听这些老头子们讲经了,也知道不懂就问了,甚至还主动要求加了听课的日子,从原来的三日一次,改换到现在的五日两次。

是什么让皇帝有了这样的变化,学士们聚在一起想了又想,大概只有纪别了。

事实也确是如此,纪别讲课时,程殊是必然会去听的。而程殊一去,李漠便会想在程殊面前好好表现,就也认真听学士们授课。学士们高兴了,就还愿意带着纪别去面圣。

这一圈前因后果下来,看似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但纪别心里还是很苦。因为他还没有找到机会将两人的误会说开。

两人上辈子的误会不大,隔阂却不小。说到底就是两人之间的想法不同,纪别从一个农家小子一路爬上首辅之路,几乎做事都要做绝,尤其入阁之后,为了当上首辅,他一力将怀友明排挤出内阁,这件事更成为了两人之间决裂的缘由之一。

在此之前,程殊和纪别已经有了许多矛盾。内事外事之间,纪别为了自己和大梁的利益可以不顾一切,三十六计被他用得如鱼得水。但程殊却屡屡觉得他的做法不当,她也曾劝告过纪别,只是纪别总是阳奉阴违。

而怀友明作为慧眼识英才,一力提拔纪别的人,最终却在纪别的作用下黯然离开京城,这件事曾在朝堂引起轩然大波,纪别一下子就被顶上了风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