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年代美人书(30)

有人好好和家人商量高考的事,有人直接把家人当成了拖累一般,要和家人脱离关系,连一点后路都不留,万一不恢复高考呢?真不知道是犯傻还是怎么。

孟大伟在休息的时候,也把苏清逸喊着一起:“来,喝口水,依依烧的水,放了那薄荷叶,喝了体内凉凉的,舒服得很。”

苏清逸没有拒绝。

孟大伟不由得笑了起来,随即坐在田埂上,碰了下苏清逸的肩膀:“不让江知青他们帮你干活,这个没啥,但你被揍了,不能这么算了。”

苏清逸挑挑眉:“我反击了。”

“是他们主动打人,他们是过错方,还那么不要脸几个人打你一个。真以为你就是好惹的,没人帮你出头?等谷子割完了,找个时间,我和小伟陪你去把面子找回来。”

苏清逸听得发笑:“真不用,就是看着严重,其实没什么事。再说了,昨天他们大概一整天都没法休息,今天还得继续干活,已经给过教训了。”

“你别客气,以后我们都是一家人,你的事就是我们的事。”

孟小伟点点头:“就是。”

苏清逸心里一动,端着碗没有说话,这种感觉有点奇怪,有人给他当后盾,把他当成一家人。

他一口气喝光了一碗水。

“真不用。还是继续割谷子吧!”

孟大伟孟小伟见苏清逸真没那意思,也给打住了,继续在田里割谷。

孟依依做的事十分轻松,要么给他们端点水什么的,要么在坝子上赶鸡。

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在用了她熬的止痒水后,大家尝到好处后,纷纷来找她要药草,她发给对方后,都让村里的人自己去找这种草,村民们都会安排半大的孩子去挖草,一点不耽搁干活。

双溪村这边的农田都是一年一季谷子,顶多是谷桩不动,过几个月后,会在谷桩上生出嫩芽,再长出一些谷穗,这就是这里所谓的二季稻了,这二季稻产量少,还空壳率高。

孟依依想了想,要是按照真正的两季稻种植会怎么样?

她看穿越小说时,就看到很多女主角去到一个地方就发明了一些东西,立即让她受到尊重,并因此走上飞黄腾达之路。

要是她去向自己父亲提议二季稻的话会如何?

孟依依猛的一拍自己头。

得了吧,少去乱想些乱七八糟的。

看看人家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能利用的都会好好利用,人家生活了几十年,会不知道这里适合种一季稻子还是两季?真种两季,可能第二季全是空壳不说,还影响第一季的丰收,得不偿失。

孟依依只好继续无聊的给家人送开水了。

这让孟大伟和孟小伟相当不爽。

“怎么这几天就主动送来,以前就只能在坝子上才能喝到?”孟小伟一边说,还一边看苏清逸。

哼,这几天他们三个都是一起做工。

“我前几天那不是没有想到嘛!”孟依依半点没有不好意思,“大哥二哥,你们是喜欢回坝子上喝呀!那你们都别喝了。”

“全留给苏知青喝?”孟小伟没好气。

孟依依看着孟小伟笑:“说得你没有喝一样。”

“哎……”孟小伟瞅瞅孟依依,又瞅瞅苏清逸。

苏清逸沉默着,并没有出声。

孟依依看向苏清逸,感觉他最近有点怪怪的,所以当结束今天的活以后,孟依依主动走向了他。

“你怎么了啊,感觉不太对,是太累了吗?”

“你脑海里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吗?”

“啊?你在说什么?”

“没什么。”

第26章

当将谷子晒干放入粮仓后, 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只需要定好时间, 送到供销社旁边那地方就成,会有收粮食的人在那里等着,各个生产大队去抽签, 每个生产大队时间不同, 然后各个生产小队再自行商量时间。

等上交完公粮, 就是热闹又欢喜的分发粮食时间了。

分粮食的时候,所有人都在石坝子上等着,天气再热也不影响人们脸上的笑容, 那可是一年以来最大的劳动积累,家家户户都盼着分粮食。

孟依依也忙, 在一旁算着每个人的工分多少, 再换成粮食比例, 再说了, 粮食还不能分完, 得留一部分在粮仓里, 防止出现特殊情况, 比如第二年旱灾或者水灾的时候,就会将这部分粮食给取出来用。

要按照孟依依的算法, 这些口粮家家户户都不够, 难怪大家只能喝点稀饭, 吃顿干饭都是奢侈。

她想到做任务穿越到中学时代时, 那些中学生吃完饭, 和守在食堂门口的老师们斗智斗勇,千方百计的要将吃不完的米饭和菜倒掉,这对比起来,让人无限感慨。

孟依依撇撇嘴角,有什么好感慨的,人家不到掉,也没法子让这些只能吃稀饭的人获得实惠呀!

她继续干活。

一旁盯着称称的孟有粮不时瞧着孟依依,在心里点了点头,这快要结婚的人了,做事果然稳重多了,不像过去那般嫌弃天热会晒黑之类,知道老老实实干完她自己的活。

孟有粮不觉又将目光盯向在人群里排队的苏清逸,他总觉得女儿有这般变化,都是苏清逸的功劳,只希望这两人能够好好过日子。

知青们一边排队一边看书,这排队取粮食,也能耽搁很久的功夫,前面的人总在那里闹腾,把那称看得很紧,称粮食的秤杆不能“下”,“平”了也不高兴,得一直向上“旺”才满意。

于是家家户户都得“旺”,在这一点上,孟有粮很满足大家的需求。

刘刚轻轻推了推苏清逸:“你岳父在看你。”

苏清逸拧了下眉,看向孟有粮的方向,孟有粮对他点点头。

其实知青们不大满意,找过孟有粮,希望能提前把粮食领了,别浪费时间排队,被孟有粮给拒绝了。

要特殊待遇可以,等大家把粮食领了,大家再来领,但知青们又不肯,所以还是老老实实来排队。

很快就轮到苏清逸了。

孟依依对比了一下知青们做的工分,发现苏清逸获得的工分在知青们中算最多的那一批人。

长得好就够了,偏偏还那么努力!

她正常算苏清逸的工分,并没有和他有时间说话,实在是太忙了。她倒是可以利用一下自己的身份,让苏清逸回家看书去,他的那份粮食直接给他送去,但真要这么做的话,别人如何看待他?好处没有得到什么,反倒是惹人闲话。

村民们获得了粮食,很多当天就直接用石槽碾米,接上家里的口粮,这是真正的等米下锅,一时间家里有石槽木槽的人家就幸福了,没有的只好到别人家去借用。

孟家的石槽是被借用最多的,因为这石槽大,能碾更多的粮食,速度也快。

做完一天的活计,孟依依又偷偷的往周家那边去了。

孟依依自以为自己做事隐秘,孟大伟和孟小伟彼此对视了一眼,都不由得笑了起来,然后让孟志书接上,继续分粮食,哪怕是到了晚上,也得把粮食给分完,否则没有分到的人家心里不踏实。

孟依依去找苏清逸的时候,他正在灶前借着灯光和火光看书,他烧的好柴,看一会儿书,再往灶里丢点柴火进去就成。

那小米熬煮的香气,萦绕在略暗的厨房里,给那灶前安静的男子笼罩着一层说不出的魅力,简单朴实到极致的场景,却因为那个人,周围的一切全沦为背景,仿佛只是照片里无关紧要的东西,只为了表现出他的沉静踏实与内里的波澜壮阔。

孟依依站在厨房门口,竟不忍心打扰。

苏清逸收起书,向厨房门口看过来。

孟依依表情有点讪讪,她忘记敲门,也忘记喊他了。

“我……是想来问你,米用完没有,可以去我家碾米,我家的石槽可大了,能一次性碾很多米。”孟依依用手比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