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军婚难筹(113)

作者: 姜宁 阅读记录

陈宵这一个营受到了上级的嘉奖。上级索性,每一个营都备上工兵,让他们帮着想办法造工具,给不安分的越军制造麻烦。

但是中方的退让和柔软的抵抗,没有让越军退缩,反而变本加厉。忍无可忍无需再忍,1979年新年刚过,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了。

陈霄所在的军团负责牵制越军,配合其他军团。

时隔六年,陈宵再次踏入越南的土地。陈宵带领着手下的战士,摧毁他曾帮着越南修筑的工事、修建的城池、保全的工厂。

而越南人却吃着中国援助的大米,用中国给他们的武器打我们中国人,让人心里郁闷的很。

战争时间很短,但也很残酷。一座座工事被摧毁,一个个敌人倒下,而他的身边也不时有战友受伤牺牲。但炮火中的人根本来不及思考,来不及伤感,只有前进前进更快的前进。

陈宵的手下因为那前那几个月另类的培训,比那些别的军区调集来个战士有更好的战斗力,更少的伤亡,和最大的战果。

一个月后,战争结束,论功行赏,陈宵再次得到提拔,升为团长,但是,他却并不高兴。

在给姜锦的信中满篇是对逝去的战友的伤感。

“郭连长的儿子还没有出生,他就再也没有机会看到了;吴亮瘸了一条腿,以后找媳妇就麻烦了;谭松伤了□□,还不知道能不能再生孩子……”

一个一个的人名,有姜锦听说过的,更多的是姜锦没有听说过的,每一个都是鲜活的生命,每一个都是残酷的现实。让姜锦在这个安定而祥和的大学校园里也感受着生活的残酷和军人的付出。

陈宵的最后写道:“以前想着建功立业,想能够站的更高,,可到了现在,只是活着,我都觉得是万分的幸运,相比那些牺牲或者残废了的战友,现在这个功劳我领的心有愧疚。”

姜锦明白,陈霄这算是战后创伤。她并不懂心理学,也不知道如何劝慰他,在生死面前,任何的语言都是无力的。

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和他站在一起,与他一起感受,一起去扛。

于是姜锦在回信中道:“死者长已矣,只能为生者计,你可以看一下战友们在家里有哪些困难需要帮助,我们的家庭每个月还能节省30到40元钱,这些钱要维持几个家庭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建立一个教育基金,给那些需要上学和正在上学的孩子们付一部分的学费。”

收到姜锦的信,读到这一块,陈宵一下子从低迷之中醒过来,叫来陈家乐,让他帮着查查原来团里牺牲战友的家境和子女情况。选择了十二户人家,有三户是烈士父母年老体弱需要照顾,有九家是烈士子女需要教育费用的。他打算从每月津贴中拿出五十元钱,一年一家五十元,每个月寄给一户人家。

这些钱并不多,但是,在乡下,学费是蛮够了,这时候学费一个人一年也不过几元钱。不管怎么说,他聊尽了心意,受助的家庭也是有聊胜于无。

但,这样做势必影响姜锦和孩子的生活。现在陈霄的津贴是八十块,除去每月给陈家父母十五元,再给烈士家属五十元,姜锦这边只能得十五元。

陈霄把自己的打算写给姜锦,也问问姜锦以前的积蓄能不能维持读书这四年的开销。

姜锦这几年攒了有一千多,年前卖书,攒了四百,加上她上学是国家供给的,基本够她个人生活的。她每个月还有十五元钱补贴。这些收入加起来,坚持个一两年也没有问题。

姜锦也不是等着的性子,打算利用课余时间缝衣服卖,反正有手艺,肯受累,就饿不死人。

她这边把信寄走,就跟戴红英商量做衣服的事。

没想到姜大山先不同意了:“你要上学还要工作,放学还要教孩子,那能这么熬?反正孩子们都上幼儿园了,我自己在家闲着也不闲着,还是我做点事吧。”

“你能做点啥呀?孩子这一天四时的接送,你也没有个整功夫啊?”戴红英也发愁。

“锦弄的卤肉不是挺好吃的?我看这里有钱的人多。我每天煮两锅,就在咱这学校里也不愁卖,还不耽误接送孩子。”

这个法子到时比姜锦做衣服,更灵活些。挣得也多。不过,也不用在自己买,毕竟姜大山也不可能天天守在小院里,却可以把利钱看薄些,批发给学校里的小卖部,也可以给外面的商店送。

于是一家三口拍板决定,就这么定了!

姜锦负责配料,姜大山负责买进卖出和守着煮,戴红英帮着洗净拆分。

从此之后,姜锦家的小院儿就开始天天冒起香气。而学校的小卖部里和校外的几家小店,有了好吃的卤味。

☆、男神女神

转眼间开学两个月了,姜锦对班里的同学还没有认全。

这实在是怪不得姜锦,她不住宿舍,不是必须的课外活动一律不参加。平时里有课上课,没课就去人事处上班。

因为走读的学生晚自习不强制,是自愿的。姜锦就从来没上过。

至于学生阅览室图书室,她没空去坐。她手里有职工借书证,一次可以借好几本。她都是晚上哄睡了孩子才开始读书的。

好在孩子们还小,睡得早,不到八点就都睡了。她每晚最少有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

总起来说,她生活虽忙碌,却规律的很,她乐在其中。

至于班级里的事情,谁最有权利,哪个男生对她有意思,有多少男人暗暗的称她为校花,或者有多少女生说她脱离群众,她根本没放在心上。

她虽然在同学中属于年龄偏小的,但铁定也是孩子最多,心态较老的,她注定不能和那些同龄人一起说八卦,谈男人,对国家大事发表意见。

开学两个多月,同学们已经找好了各自的小团体。只有姜锦,还是一个独行侠。

姜锦班里的女生没认全,对班里的男生更是很多连名字也不知道。所以在这一天下课后,姜锦在教室门口被朱宇给叫住的时候,她有些发愣。班里的同学也都看着他们,人们的眼里都闪着八卦的光。

朱宇走过来伸出手:“姜锦同学,你好,我是朱宇。”

姜有些蒙蒙的伸出了手,和朱宇简单握手。看姜锦那个迷茫的样子,朱宇笑了:“我是朱红的弟弟。”

“朱红?”姜锦只觉得这个名字有些熟悉,却想不起来。

朱宇这次是笑出声来:“我姐夫叫陈安国。”

姜锦恍然,原来是陈副院长儿媳妇的弟弟。董姨三番四次的嘱咐自己,可以有事情去找她的儿媳妇,自己来北京这么久时间,一次也没有去拜访过。姜锦有些脸红,也有些局促。

朱宇心里更是想笑,姜锦明明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人,自己怎么原来怎么就没敢接近呢?

教室外并不是说话的地方,两人打了招呼之后,朱宇就和江锦约好下班后去拜访她父母并看看孩子们。

“那你晚上过来吃饭吧,我让我妈包饺子。”

这个很接地气的饭局又让朱宇想笑。

朱宇本人也是红二代,他的父亲和陈副院长都是一代人,并且相识,只是陈副院长早年身体就受了伤,功劳和职位并没有多大,朱宇家里就厉害得多。

姜锦一家来燕京,董梅芝和朱红说过好几次,朱红虽然对婆婆没什么意见,但是,也并不太在意一个巴结自己公公婆婆的乡下人,所以,并没有主动来找姜锦,当然,如果姜锦主动去找她的话,她也一定会好好的招待一次的,在能力范围内也并不吝于帮她个一次两次的。但是这姜锦一家并没有上门,朱红也就渐渐忘记她们了。还是朱宇上周回家的时候和姐姐说起自己班里的漂亮女生,朱红对这个名字感觉熟悉,拿出婆婆的信来一查,还真的是。

朱宇对于自己看好的漂亮姑娘竟然是三个孩子的妈,既是震惊又是好奇,回了学校,略一打听,不但打听到姜锦有三个孩子,还和父母侄女住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