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军婚难筹(79)

作者: 姜宁 阅读记录

“这都是从书上看来的?”

姜锦凑到娘的耳朵边:“娘,你忘了我是干啥的?上级来的文件都是我抄,我是从这些文件里看出来的。”

如果说这是姜锦自己的分析和预测,戴红英不信,现在一说是从上级的文件里看出来的,她一下子就信了:

“那敢情好,这以后老百姓的日子就更好过了。这话上头还没说,你就别到处说,这要是让人知道你泄露机密,是要做牢挨斗的。”

得,戴红英比姜锦还有组织纪律,根本不用嘱咐她保密。

戴红英不亏是个通透的,心里有了数,那钱上就更紧了。她在这里这么久,算是看明白了,这干啥也比种地强,又干净又轻松,还挣钱多。她得多攒点钱,要是政策真的放开,干啥也得要个本钱。

不光这样,她还趁着姜大山在这儿的空,天天给姜大山灌输多想法子挣钱的思想:

“这棒子收了,地里也没啥活了,你和槐子没事儿,就多纳几双鞋底子,秀芳做不过来,就攒巴攒巴给我寄过来,把秀芳做的也一起寄过来,这城里人很多人稀罕咱家里人做的鞋

“咱那洼里不是还有荆条子?你和槐子去多砍些,能砍多少砍多少,白天多编些框子篮子的,你看小锦前天提菜回来的篮子了没有?就照那样的编,样子好看,轻巧,还省荆条。镇上卖不了,就去县里。

“家里的鸡也好好养着。这到了冬天,天真冷了,你就把鸡放关到东屋里,那屋子暖和,让它们也多下几日蛋。冬天嫁娶的多,买鸡蛋的多,能够买得上去价。

“咱家自留地那块边上不是还有个荒着的角,回去开了,种些小白菜啥的占起来,明年春天棉花,沿着水沟的那边也种上一排,弄好了一年也能够拾个十斤八斤的棉花,这个就攒了冬天做棉鞋……”

姜大山性子柔,这么多年家里都是戴红英说了算,事实也证明,戴红英也确实有眼光,他家的日子一直在村里是上好的,否则也不会有能力娇养着闺女。和媳妇分开大半年,没人替自己做主,还真的挺不习惯的,现在媳妇这么细细的嘱咐自己还是挺高兴的,有种找到了组织的感觉。

“娘,叫我说,冬天地里没活了,还是让爹在这儿吧,做鞋子、编框的,在这儿不是更方便?在城里卖比在咱家可贵的多。你看,你做的鞋,穿了的哪个不说舒坦?做了,带到城里去买,一定会买得很好。”

姜锦在旁边插话。

“那家里……”

“家里还有我哥和我嫂子呢。反正我嫂子也挺精明的,她也一定算计着挣钱的事情,回头我再写封信,让我哥砍荆条,编框,纳鞋底子。他有我嫂子看着,偷不了懒。”

这倒是真的,姜槐从十多岁就帮着娘纳鞋底子,都让管习惯了,春天夏天的还会在晚上和自己的同伴玩儿,到了冬天,就真的守着火塘,和自己一家子就做鞋子或者替供销社里剥花生。

戴红英也觉得好。这春夏的还好,这到了冬天还真是挺担心老头子的,他自己一个人清清冷冷的,估计连火塘都懒得烧。

“那也行。回头我再找找陈院长,多弄点旧布,给钱也中。”

“我看,爹就别来回折腾了,这次索性别回去了。”

这都过了八月十五,马上就要到冬天了。来回折腾啥。

“那可不中,还得挑沟挖河呢。”

在他们哪儿,一年里有两次疏浚河道,都是在初冬和正月底二月初,没啥农活的季节,天冷,挺受罪,一般都是十八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的壮劳力,姜大山今年是最后一年。

“给大队里点钱,用钱来顶吧。”各地都有这情况,有的人不乐意受累,就交一部分钱,或者直接雇人来做。

“那怎么行,雇人多贵啊,不合算。”

“爹,你算算,你回去一趟,别的不说,这路费是钱吧;你回去一趟,不能空着手去我伯家,三奶奶家吧,再加上来回耽误的时间,你少做多少鞋?咱以前家里做鞋子少,不是因为做不出来,是没有那么多人买。在这儿,这么大个城市,这么多的人,多少鞋子卖不了?我敢说,这做一天鞋,铁定比你做一天工挣得多。”

“娘,你包饺子特别好吃,这边人不太会包饺子,你要是真得闲,到了年底下,可以包了饺子,在屋外冻了,去城里卖,说不定也能挣钱呢。”

这边姜锦一说,戴红英肚子里的算盘珠子就噼里啪啦地算开了,确实,怎么算,也比让老头子去做工要省。

最后拍板:姜大山留在学院里过冬。

“回头也给你大姐二姐写信,让她们冬天也别闲着。我上次还在商场里看到有买虎头鞋的,竟然两块钱一双,比你大姐做得也不强。让你大姐多做,到时候寄过来,就是一块五也有得赚。”

“那别做一块五的,就做得更精致点儿,让我小妗子帮着绣花,咱卖三块。对了,让我小妗子也绣点小孩子衣服,我一会儿给她打个纸版,再弄些布料,这东西到了年底一定贵。对了,我再买些毛线回去,让我二姐织毛衣,那东西也能卖钱。她手艺好,我再给她想几个花样子。”

戴红英是个风风火火的性子,说干就干,连着几天去城市买线,看情况,又分别给这几家写了信。

不光给姜绣、姜娥写了信,还给姜锦的两个姨和两个舅家都写了信,大意是,现在政策松动了一些,冬天没事儿就在家里多做点活,带到城里去卖,只要不带太多,只要不搞投机倒把,就没事儿。

多攒钱,等以后做个本钱。

再多的当然不能多说了。

好在戴家都是勤快人,心眼儿也活,对戴红英也信服,于是,无论是戴家的媳妇还是姜家,都忙碌了起来。

本意是安抚赵秀芳的姜锦,一不小心,又扇了一下蝴蝶翅膀。

☆、姜锦不好惹

赵秀芳提着大包小包的回到老家,忍不住逢人就说在N城的见识。什么那楼,那商店,那广场,自来水、水泥地面、玻璃窗,煤气罐。当然,也忍不住拿出米份蛋糕的来显摆。很快的,姜家都知道,姜大山的闺女嫁的女婿有出息,姜锦有福气,娘家人沾了光了。

这些说话很快的就传到了陈家。钱玉秀听到消息,心里和油煎似的,那气一鼓一鼓的向上冲,急不可耐的跑到汪金花的家里:

“大嫂,你说这老三两口子多么没有良心。管姜家不管咱陈家。这老三家的跟着老三跑到大城市享福不说,连她娘家娘,娘家爹都给接了去,这娘家哥娘家嫂子都跟着沾光。可咱这正门子的亲人,却连个毛也见不到……”

汪金花的心里当然也不好受,可是,这些日子下来,她也是看出来了,老三不是个好惹的,老三家更不是。就冲着老三家能够在每次寄东西的时候视大房二房为无物,就能知道,这个姜锦处事不是个好面子的,人家就是凭着个心意,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就不搭理你。姜锦走了这一年多,自己家和老二家,可是连个毛丝也没沾到老三家的光。

“咱们在家里唠叨这个管啥?老三家的也不是个好惹的。还是少说两句吧。”

“大嫂,这怎么行呢,再怎么说,老三两口子也不能吃里扒外啊,他们可是姓陈的。”

以往,不管有啥主意,大嫂都是挺支持的,可是,自从在老三家身上跌了个跟斗,这大嫂倒是改了性子,开始面起来了。钱玉秀有些急,她还想大嫂能给出个主意呢。

“啥是里,啥是外?这咱说了可不算。老三一家也没少给爹娘的钱,也没少向家里寄书啥的。你这还没看出来,老三两口子啥意思?”

“啥意思?”

“咱们要是和老四家一样,巴结着他们,他们就给咱喝口汤,这要是闹腾,就一个毛也沾不上。”

这一年多,陈宵的旧衣服可一件也没向家里寄,她可是听说了,姜锦的娘家哥,大姐夫,甚至小外甥,都穿上了绿军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