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娇妻:夫君,榻上撩!(10)

作者: 清画 阅读记录

在古代,不管是种菜还是插秧,都会用动物的粪便与一些青草或树叶沤在一起,等草或树叶腐烂了之后,便会拿来浇菜,或直接洒进田地里。

顾盼夏很肯定地点点头,“绝对没有用任何肥料!”

这可是用空间的土地种出来的东西,哪里还用什么肥料?

“那,姑娘,化湿养脾又是什么意思?”有人再次询问。

顾盼夏嫣然一笑,很细心的解答道:“有些人的身上会带有很重的湿气,久了身体就会很弱,不仅经常生病,还会影响脾胃。”

“那如何看出自己身上有湿气?”有个妇人不解。

顾盼夏汗颜,她不是在卖菜吗?怎么成解说员了?

“这湿气重的症状有很多,常见的有:头经常泛晕,四肢沉重,怕冷风吹,疲倦乏力,食欲不振等等,自然,大家若想知道自己身上有没有湿气,还是去请教大夫为好,我也只懂这么多!”

“噢!原来豆角还能治这么多病啊?五文钱是吧?姑娘,给我来一把!”

原本在一旁挑菜的一个大妈闻言,第一个上前,将五文钱塞进顾盼夏的手中。

顾盼夏唇角一扯,眉眼一弯,“好勒!婶子稍等!”

顾盼夏将一小把用豆角藤绑好的豆角递了过去。

这有一就有二,不一会儿,就有人聚集上来,你一把我一把,很快,八十六把豆角瞬间只剩下箩筐。

顾盼夏摸了摸口袋里满满的几百个铜钱,心里既觉得踏实又满足,这可是她第一桶金呢!

虽然离盖房的距离还很遥远,但吃肉还是可以的!

第22章满载而归

豆角一共卖得四百三十文,加上舅舅给的一百文,以及从空间兑换的一百文,她手中一共有六百三十文。

“大叔,这五花肉怎么卖?”

为了感谢这位大叔刚刚也光顾了她的生意,顾盼夏直接跟那卖猪肉的大叔买肉。

那大叔一脸肉嘟嘟的,笑起来见牙不见眼,十分可爱。

“姑娘,这五花肉十七文一斤,叔也不瞒你,这镇上,不管哪个摊子,几乎都是这个价。”

这大叔说的倒是没错,这镇上的五花肉几乎都是十七文。

顾盼夏点点头,又指了指那肥肉道:“肥肉呢?”

“姑娘,这肥肉十三文,瘦肉十二文,你要哪个?”

“那这骨头呢?”

她记得骨头汤能补钙,小包子如今已经五岁了,却跟三四岁的小孩子似,太瘦小了。

“骨头不值钱,姑娘若是想要,五文钱,这两根大腿骨全给你。”

五文钱?倒也不是很贵,还在她接受的价格中。

“那,给我两斤五花肉,两斤肥肉,再拿这两根骨头好了!”

家里一点油水都没有,得要买点肥肉回去炸油。

“好勒,姑娘稍等啊!”

只见那大叔手起刀落,拿称一称,拿油纸一包,不一会儿,就已经将顾盼夏所需要的肉准备好。

“姑娘,好了!要放进筐子里吗?”

顾盼夏点头,她将箩筐从背上取下,将肉和骨头都装了进去。

那大叔拿刀刮了刮案板上的肉末,笑呵呵道:“姑娘,一共六十五文。”

顾盼夏闻言,脸不可抑制的抖了两下,一脸心疼地数了六十五文递给了那大叔。

离开卖菜区,她又走进一间杂货铺。

“姑娘要买点啥?”

一个肥胖的妇人迎了上来,手中拿着一把瓜子儿,一边说话一边磕。

顾盼夏一笑,“婶子,我想买些粮食。”

“买粮食?跟我来吧!”

那妇人说完,在前头为她引路。

只见一处角落里,摆着各种粮食,有面粉,也有大米,粉面分粗面粉和细面粉,大米也分粗米和精米。

粗面粉的价钱是三文钱,细面粉则是五文钱,粗米四文钱,精米八文钱。

顾盼夏买了五斤细面粉和五斤精米,一共花了六十五文,跟猪肉的价钱相同。

她又买了一些粗盐,一共花了十文,没办法,细盐太贵,她买不起。

这逛逛买买,肚子也开始唱起了空城计。

顾盼夏花两文钱吃了一碗素面,又花了十文钱买了十个肉包,将整个箩筐塞得满当当的,才又费力地背起箩筐,往镇门等车处走去。

她到镇门的时候,正好看到赵氏也在那里候车。

赵氏一见顾盼夏背着个箩筐,又见里面装着大包小包的,眼中不禁闪过一抹贪婪。

“哟,顾大丫头,你这是发财了?”

顾盼夏故作不悦道:“婶子说的哪里话?盼夏若是发财了,哪里还会住在那破草屋?这是我舅舅给我和盼冬买的。”

赵氏闻言,眼里有艳羡闪过,“也是周家的人有良心,还会顾着你们,哪像你那阿奶阿爷,瞧都不瞧你们一眼。”

这周家在她眼里,那就是有钱人,这每次一来,总会大包小包的,可惜啊,他们人一走,这些东西都落入了张氏的口中。

赵氏突然有些惋惜,为啥顾盼夏的婶子不是她?不然那些好东西可就全归她了!

第23章偏心的爷奶

说到这个原主的爷奶,顾盼夏的眼中闪烁着冷意。

同样是自己儿子生的孩子,为何就不能一视同仁?

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他们从来都只会顾着顾盼桃和顾盼耀,而原主和小包子,哪怕是要饿死了,他们也总是视而不见。

之前,原本顾大海和周氏还留有一笔还算丰厚的遗产,起码有三十两,却全数入了阿奶,也就是冯氏的手中。

原因竟是,顾大海死了,她生养他那么多年,那些钱是她该得的。

顾盼夏越想越觉得可笑,从原主的记忆中,她记得,顾大海可是每年都给冯氏五两银子,如此丰厚的养老费,在月河村可是独一份。

而顾大山却整天只知道拿钱去赌,冯氏却还是喜欢小儿子,对大儿子不屑一顾。

当初没分家时,她天天到处说周氏是个懒货,整日只知道吃喝,啥都不懂做。

但村里的人又不是傻子,谁懒谁勤人家还看不出来?

周氏天一亮就去月河村打水做饭,完了还要替全家人洗衣服,然后又是喂鸡又是喂猪的,家务活几乎都被她全包,这样的人,冯氏却还嫌弃。

而张氏,仗着自己第一胎是个儿子,就天天吃了睡,睡了吃,还整日对周氏呼来喝去。

那时原主才五岁,冯氏一见到她就摆脸色,嘴里还嘀嘀咕咕的,说她是赔钱货,又骂周氏的肚子不争气。

一看到比她只小几个月的顾盼耀,嘴里就喊着,“奶的心肝,奶今日给你煮了鸡蛋,走,奶带你去吃。”

那明显的态度差别,就算原主只是个五岁的孩子,也懂得,阿奶不喜欢她。

原本她以为,阿奶只是因为她是女儿,所以才不喜欢娘,可在她七岁那年,弟弟盼冬出生了,阿奶对娘还是不待见。

直到后来,顾大海心疼妻子太辛苦,方才提出分家。

在月河村,若父母还健在,提出分家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可为了妻子,顾大海也不在意旁人的眼光。

原本冯氏和顾鸿,也就是原主的阿爷,是不同意的,直到顾大海承诺,每年会给他们五两银子,两人方才同意分家。

自从分家后,周氏确实好过许多,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日子过得很困难,但有了周家的帮衬,倒也还过的去。

后来,顾大海又跟村里的猎户上山打猎,久而久之,倒也学了一身打猎的本领,这日子,也终于有了盼头。

后来,顾大海几乎每次上山都能大赚一笔,这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不到一年的时间,瓦房也建立起来。

这日子过得好了,打秋风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冯氏和张氏天天上门不说,原本在顾大海分家后不见人影的杨山,也与顾大海又热络起来。

顾大海是个老实人,对于杨山的行为他倒也没有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