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厨娘,朕饿了(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142)

作者: 水波 阅读记录

薛清就想起了前朝没有灭亡时京城外面果然是成片的房舍,只不过后来都毁于战火了,待休养生息日久,那些房舍应该还会重新出现吧,便越觉得王妃的话很有道理,「王妃写一份上奏吧,皇上一定也觉得可以实施,而且还能给王妃带来好名声呢。」

「我可不行,」素波是曾帮胶东王写过奏折的,深知其中的不易,坚决不肯再试,「不如告诉太傅,请太傅为王爷上书吧。」

尽管那样也不错,但是薛清还是觉得应该借此机会给王妃搏个好名声,因此下去后便认真思索,又请教了祖父,问过留福写成了一篇上奏,最后以王妃的名义送了上去。

当然,上奏中不只是建议安排流民建房舍,还列了许多项目,比如将部分流民送到江南,那里一年能产三季甚至四季粮食,现在去了正好开荒种粮;比如抽调部分流民修建官道驿站,由官府发粮;比如开设一处大织厂,收容流民中的女子纺织自食其力;比如建慈善堂等等收容老弱病残等等。

虽然有一些建议是大家想的,但最主要的内容还是出自王妃,她不会写奏折,但出起主意来却是谁也比不了,总能冒出一些特别的思路。

结果,胶东王妃的上奏还真为皇上和朝臣看重了。

原来青州流民大量入京时,朝中早有许多争议,一些大臣请皇上下旨不许流民入京——只是皇上没有准许,毕竟都是他的子民,又是受了难而来,皇上不忍将他们拦在城外。但眼下大量的流民的确给京城带来了许多麻烦,到处肮脏、混乱不甚,京城里偷盗的案子增加,街头时不时就发生几场斗殴,京兆尹等官员个个忙得焦头烂额,而他的几个儿子儿媳又添乱,前些日子太子妃竟要将领粥的京城百姓治罪,皇上知道了派了内侍去斥责了几句,心里很不痛快。毕竟他其实明白事情闹到如此地步的原因,长沙王太不安份,可是嫡系的那几个也过分了,结果就闹出了笑话。

还是胶东王最好,他只一心管着文澜阁和太学,多一句话也没有,他的王妃也是个老实的,哪一边也不参与,如今上一本折子,竟比许多朝臣们都要周全。

尽管有些办法朝臣们也提过,但皇上看在胶东王小夫妻给他重新挣回些颜面上,便将胶东王妃的折子发下令臣下们照此办理,随后又令人赏了胶东王妃两斛珍珠,并派了中常侍郑安前来传话,「胶东王妃很好,身在内院竟能心怀流民,朕甚嘉许!」

 素波白得了两斛上等的合浦珍珠,喜不自胜,她虽然自诩不爱财宝,但其实还是爱的,再者她纵是有过前世的见识,但用斛装着这么多白生生、圆滚滚的珍珠也是没见过的,这也太土豪了!

虽然一时想不到做什么用,但是素波只是将一斛珠子倒在床上随便抓起一把就觉得满心欢悦,「真是发财了呀!」

薛清就帮她出主意,「王妃不如让良工所穿成一件珠衫,披在衣裳外面,定然十分夺目。」夏日里,其余几位皇子妃都在纱衣外面罩了珠衫的,唯王妃没有,如今王妃若是也有了,定然将她们全部压住,毕竟胶东王妃比她们都美多了。

虽然另外几位王妃都有珠衫,可是除了太子妃的,似乎谁的珠衫上面的珠子也没有这么大这么好,素波想了想,究竟不是奢侈的人,心便静了下来,「算了,别做太惹眼的事了,我只穿几串珠链就好。」又指着另一斛珠子说:「薛姐姐若是喜欢,便做一件珠衫穿。」

薛清就吃了一惊,「王妃什么身份尚且怕惹眼,我哪里能穿珠衫?」

素波知道薛清其实还是喜欢的,就给她出主意,「那就在家里穿。」

「不成,不成,」薛清赶紧摆手,「王妃若是赏,我便领两颗做耳坠。」

「建议是你提的,奏折也是你写的,怎么也应该分你一半,」素波坚持公正公平,「我担了名又出点主意,也留一半。」一定将一斛珍珠让人送到薛清的屋子里。

最后薛清只得收了珍珠,回去与祖父说:「我们毕竟没选错人,跟了胶东王。倒不是为了这一斛珍珠,只王妃的尊重,我宁肯为她不要性命。」

薛大儒自是点头,「我岂无同感?先前在相府,陆家的二少爷竟然动手打我,可王爷对我从来都是恭恭敬敬,没有一丝失礼之处,更不必提王爷接管文澜阁后对士人的重视,是以,就算王爷不争,我也要拼了老命替他争,帝位就应该是王爷的!」

薛家祖孙二人自是由衷地赞美胶东王夫妻,可是皇宫、东宫、几位皇子府,以及清河公主府里皇子皇女王妃驸马都恨极了胶东王府,「明明我们花了这么多钱,府里都快搬空了,得了赏的倒是他们!」只是父皇金口玉言谁也不敢说出去而已。

若是素波听了,一定会真诚地问他们,「明明朝廷用了我的办法,你们都不必施粥了,既省了钱又不必挨骂,为什么不感谢我呢?」

冬天来临之前,流民们或是南迁,或是在京城之外建房舍安顿下来,京城里不再到处乱嘈嘈的了。因为战乱而破败不堪的官道、驿站等都由官府出粮募征流民们一一修缮起来,新建的织厂也织出了许多布匹,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朝廷财政上的紧张。

如今大家最盼着就是青州来一场大捷——如今牛通已经被朝廷大军逼退上百里,溃不成军,只差最后一仗,然后就可以过一个欢欢喜喜的年了。

可就在此时,先前捷报频传的青州却传来了打败仗的消息。

消息最先是由又一批青州的流民传回来的,原本近来青州局势稳定,流民已经很少了,可突然间大批的流民涌入了京城,比先前还要多上数倍,情形也更凄惨,竟有不少带着伤的,细细追查,原来流民里面夹杂着许多败退回来的朝廷将士——牛通突然间发起反击,朝廷大军一败涂地,已经被逼退出青州。

至于太子的下落,没有人知道。

便有朝臣上书要治逃回京城兵士之罪,皇上压了下来,下旨安顿流民,重整溃军,调各州兵马入京护卫,又派出数只军队前往青州寻找太子。

安屯流民之事京城各处官府已经做熟了,恰好京外的房舍又是足够的,一时倒不难;至于重整溃军,皇上提三尺之剑得到天下仗是没少打的,自然不可能从没输过,所以整顿溃军也不难;天下初定,各州兵马皆是皇上手下诸将所率,对皇上自然中心耿耿,一时间便云集京城;唯有寻找太子之事并不太顺利,足足过了一个多月才将他们找到并接回京城。

原来牛通竟是极狡猾的,他先前的败退都是故意的,一点点地将太子诱到了青州腹地,然后设下埋伏,只一击便将几万大军包了进去,几乎全军覆灭,那些丢盔缷甲逃回来的已经够幸运了。

当然,太子也很幸运,他们在亲卫们拼死救护下也逃出了包围,只是一直被牛通手下追杀,因此急切间未能回京,一直得到朝廷的接应才脱险。

这次败兵,太子颜面扫地。在素波看来,他们最丢人的不是打败仗,而是被牛通骗得像个傻子,一连几个月给朝中报捷。可是,太子大概因为把脸面都丢光了,所以完全不要脸了,竟上书说这一次战败都是因为出征时粮草军需军械等皆被克扣,到了青州腹地后补给不足,就是在皇家的家宴上依旧喋喋不休。

呸!素波真想一口呸到太子脸上!若是果真补给不足,太子岂不早上书朝廷了?还不是因为打了败仗找借口?当然她不是正义的代表,也不具备勇敢的品德,因此只坐在下面瞪大眼睛瞧着皇上怎么说。

可皇上竟没有责备太子。

素波就有些失望,皇上果然是偏心太子的呀。

但其实跟自己也没有什么关系,于是她把心里不平都转成了食欲,低头吃菜。御宴的食材一向是顶尖的,烹饪手法也是顶尖的,她每一次都不虚行。

上一篇:萝莉之死 下一篇:爱情未曾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