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厨娘,朕饿了(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88)

作者: 水波 阅读记录

太子急忙上前道:「父皇不可!宫外的东西难保怎么样,且没有试毒。」

素波做了好吃的一向喜欢与人分享,而且皇上又是她需要讨好的人,因此听皇上问起想没有想便把食盒送了上去。要知道这些清明果是自己带着大家亲手做的,样样都选最好的食材,又干净又新鲜,怎么会有毒?而且就是刚刚自己还在吃,如果真有毒岂不早毒死了?

太子的话实在让人心里不痛快!

但是,素波立即就想通了,皇上毕竟是皇上,他的一切与平常的人都不一样,万一他本来身子哪里就不舒服,偏偏吃了青明果后有些不自在,免不了要赖在青明果上。这样一思忖,素波就后悔不该把青明果送到皇上面前的,但皇上已经拿了一个,收回也有些尴尬,便小声道:「我们果然没试过毒,要么父皇就别吃了。」

皇上却笑着将手里的清明果放到了口中,「哪里有什么毒?且又是青云府里做的,断不能有事。」然后就「咦」了一声,「这味道还真不错呢!」说着他便又拿了一个吃了。

素波托着食盒在心里吐嘈,皇上真能吃呀!不过,她做了好多好多的青明果,根本不怕有人来吃,因此就笑着提醒,「父皇真有眼光,这种是海参馅的,做得很少呢;这种是五仁馅,就是五样果仁,核桃、榛果、芝麻、杏仁还有南瓜子仁;这种用的是腊肉,我自己做的……」

青明果都很小巧,皇上只一会儿工夫就吃掉了七八个清明果,然后又想起来招呼几个儿子,「你们都尝尝,不想艾蒿竟能入馔,而且还特别清香适口。」

太子等人只得都上前,素波瞧着太子别别扭扭地捏起一个最小的青团,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在口中,似乎在吃毒药一般,真想让他立即放下青明果别糟蹋了自己的心血,当然对于一国储君,未来的皇上她是不敢说的;河间王和江都王还好些,虽然先前也不大情愿,但吃了之后就舒展开了眉眼,尤其是江都王,一气吃了好几个,又笑道:「是好吃!早听说你才嫁到王府就把厨子打伤了,看来打一顿还是有用的,就做出这样的美味了。」又上上下下地打量素波,胶东王妃果然是美人呀!就是可惜嫁了个傻子。

素波早知道外面有人传言自己暴虐,当然还有称赞自己有才华,但似乎称赞的人少,骂的人多。不过她不在意了,毕竟改变不了,她又何苦放在心上呢?但是听了江都王的话还真是不痛快,又讨厌他看自己的目光,自从自己成了胶东王妃后早已经没有人如此无礼了,若不是在皇上面前她好想质问一句——这么好吃的青明果竟然还堵不住你的嘴吗?

事实上,素波并没有问,她是知道的,胶东王是江都王的庶弟,身份相差甚远,而且在胶东王府这些日子她更加深刻地明白胶东王府之不受待见,不论是皇家、朝臣还是宗正寺都对胶东王府十分轻视,唯有御史大夫严正那个耿直的老好人还傻傻地称赞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最聪明的办法就是不理他们。

反正江都王就是再跋扈也只能嘴上说些难听的话,真做些什么他还是不敢的。就是江都王妃,见了自己横眉立目,可又有什么用?毕竟,大家都是皇家人!

而且,素波心里也有解气之处,听说江都王被免去了差使,真是活该!于是她只淡淡地一笑,胶东王什么也不懂是保住他最好的利器,自己也学他好了。

不想皇上听了倒想起这则传言,有心为儿媳妇说几句话,「下人做错了事自然应该教训的,打死也是活该。你们听了谁传家里人的坏话,不但不斥责,反而跟着传,让天下人怎么看我们皇家?」

江都王嘴里正塞着一个青明果,被父皇训了就噎了一下,但他一向不得父皇喜欢,特别是最近因为王妃之故被骂得习惯了,因此脸上虽然一红,但也很快就过去了,而且就是这种情况下他竟然还继续在素波手上的食盒中又拿了一个清明果吃了,只是那张臭嘴终于还是闭上了。

素波却着实领情,她最初是很怕皇上的,但到了皇家后却受到皇上的几次庇护,就躬身道:「谢父皇!」又将食盒送了上去,「父皇,你尝尝咸蛋黄馅的,我刚正吃呢,觉得醇香的蛋黄与清香的艾蒿味最相得益彰。」

皇上就依言吃了一个,「不错,不错!」

河间王便拱手道:「我也时常为弟媳鸣不平,明明秀外慧中,就连御史大夫也称赞她竟然懂得审案,怎么外面竟有乱七八糟的传言?我每每听了都会生气地驳斥,胶东王夫妻两人都龙姿凤章,才智非凡,在皇家中是最出类拔萃的!」

这就有些过誉了,但毕竟是帮自己的,素波赶紧再上前谢过,却见太子的脸色更黑了,突然醒悟过来,皇家中最出类拔萃的只能是太子啊!胶东王和自己担了这个名声肯定招太子的嫉恨!

让一国储君恨上胶东王和自己,那可是非常之错误。于是她就赶紧又转向皇上道:「太子才最英明呢,我就听人说前些时候……」她很想找出一个例子说明太子很英明,但却没找到,她平时根本不关心这些好不好?但是素波一定要称赞的,于是她就道:「我记不大清了,反正就是英明!」

 皇上一向很喜欢出身江阴徐家的这个儿媳妇,漂亮可爱,更主要的是生性豁达整日笑容满面,又没有什么大志向,特别适合青云,此时就又帮她,「是说太子前些时候治理冀中的功劳吧。」

素波接了这个台阶赶紧小鸡啄米般地点头,「是的,是的。」其实她根本不知道什么治理冀中的大事。

皇上岂能看不出来,忍不住就笑了。然后他又收了笑意,若有所思地看看面前的几个儿子。江都王生性愚钝,自己懒得多管他,也就罢了;倒是河间王只比太子小一岁,又聪敏过于太子,不知什么时候起便对储君之位生了觊觎之意,平日总挑拨太子与诸皇子间的关系,刚刚这几句成功地让太子又恨上了胶东王,怎么教导也改不了;但是太子,果真缺乏储君应有雅量,只要有一点点小事不如意就生气,与几个弟弟都面和心不和,自己一定要教导他拥有帝王的胸怀!

然后皇上的目光就落在胶东王身上,这是静妃最小的儿子,当时还在娘胎里的时候自己南征,仿佛在他三四岁时才回京第一次见了面,白白胖胖眉清目秀的很可爱,比年纪相仿的江都王和长沙王都要聪慧得多,能背许多的诗词歌赋,自己是着实喜欢的,也曾将他抱在怀里。但后来,皇上就没有什么印象了,只记得他一直生病,每每自己出征回京他都在养病,偶尔见了面也生疏得很,似乎连话也很少说了。

现在他已经长大了,俊美的脸上还依稀带着少时的痕迹,与静妃极为相似,尤其那双眼睛,似一泓秋水一般,但又比静妃的深遂,怎么也看不到底。

看不到就看不到吧,皇上并没有将太多的心思放在胶东王身上,政务太忙了,教导太子又占据了他太多的时间。

只要保全胶东王,自己也就对得起静妃了,而皇后和太子一定要明白。

原本欢快的气氛因为江都王和河间王的插言突然变得尴尬了,皇上负手站在正中若有所思,大家都屏气侍立,只听得一旁的河水哗啦啦无忧无虑地流过。

身为帝王,最容易起的就是猜疑之心,方才太子阻止自己吃胶东王府的点心时皇上还没有放在心上,但经过刚刚的不快他却想得多了些——为什么太子会疑心胶东王府的东西?要知道静妃也曾向自己哭诉过,然后她和她的两个儿子都死了,而胶东王当初在宫里时也差一点病死,尤其是太子勉强吃一块点心的样子,其实也一样不差地落在皇上的眼睛里了。

如果真是那样,胶东王出了宫里不但活了下来,而且不再病弱,身子就像雨后的春笋一般一下子就长了起来,就是这个原因了。但是,皇上又在心里否定,不可能,自己太多心了,皇后虽然一心护着自己的儿子,但总归也是贤良的女子,赵美人就是她送给自己的,生下了长沙王也养大了。静妃就是身子不好,所以孩子也不够健壮,夭折也没什么想不通的。

上一篇:萝莉之死 下一篇:爱情未曾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