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是男主他爸[慢穿](99)+番外

报喜的衙役一走,住的近的邻人就有拿着东西上门贺喜得了,而且拿的也不是三瓜俩枣的便宜东西,捉活鸡的、拿鸡蛋的、送鱼的,还有人拿了一桶油过来,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刚到村里的人陆陆续续都来过了,家里的亲戚、镇上和县城里的财主也都过来贺喜,到最后连县太爷都遣人过来了。

太过贵重的东西不能收,但是更不能一点儿都不收,毕竟中举以后大家伙来贺喜这也算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了,人人都是这样办的,顾川自然不好做那个另类,所以哪怕是退回去了一部分,短短两天的时间里,顾家也收了将近200两银子,至于书画、布匹、高点、鸡鱼……这些也不少,反正家里办了三天的酒席,这鸡鱼蛋根本就不需要再买。

顾英算是长见识了,这几天家里人来人往的就没断过,认识的不认识的全都过来送礼,本来态度就很亲切的村民,现如今态度更亲切了,他都已经五岁多了,还都排着队想要抱他呢,而且家里居然办了整整三天的酒席,上辈子高考状元的待遇也不过如此了,不过这跟高考状元好像也没太大区别,毕竟在整个省里他爹可是排第四名,当然等到中状元的时候,那就是全国的第一名,而且是三年一次的第一名,想不让人佩服都难,毕竟这读书的滋味儿谁读谁知道,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因为家里头实在太热闹了,别说顾川了,连顾英都没有时间看书,等拜会了县令和书院的夫子以后,顾川就提出来要举家搬到京城去,然后在京城准备一年半以后的会试。

“这搬家可不是小事情,咱们家的祖宅还有田产都在这儿呢,这要是搬走了家里这些东西怎么办,而且就咱们家里的那点儿银子在京城根本就不够看的,根本就没办法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旁的事情他都能答应儿子,但是这搬家不是小事儿,儿子如今虽然是由官府养着,每个月都有米粮可以领,但是京城那地方东西贵,读书又是一件花钱的事儿,一家人全都搬过去,光指望朝廷每个月发给儿子的那点儿东西,跟坐吃山空有什么区别,所以这家是不能搬的,最起码在儿子当官之前是不能搬的。

别说顾老爷子不同意了,除了顾英和尚不懂事的顾东以外,家里头有一个算一个全都不同意,死活都不能搬家,有这个根在,大家心里头就踏实,如果搬到京城去,那就跟水里的浮萍一样,心里头都不安稳。

顾川是有把握自己一次就考中的,所以这才想着让大家伙都去京城,也省得到时候分隔两地,两边都相互挂念,不过光他自己有把握不成,其他人可没这么大的把握,关乎生计问题,每个人都是慎之又慎。

扯来扯去,最后能去京城的就只有三个人——顾川、李香莲、顾英,顾老爷子和顾母留下来看家,李香莲过去照看顾川父子俩,至于顾东,两岁多的女娃娃,不说去京城以后能不能照顾得过来,单是这路上就够遭罪的了,为孩子着想也不能让她去,毕竟不到三岁的孩子还是很容易夭折的。

在顾英不知情的情况下,这事儿就这么定下来了,一直到看见李香莲不断的收拾行李,顾英这才意识到他爹要进京赶考了,还没想好怎么撒泼打滚跟着去呢,就得知这次上中的人说他爹以外还有他娘和他。

这可真是……造化弄人,难不成老天爷给他的金手指就是心想事成?还是说他造成的蝴蝶效应太大了,以至于原本一个人的赶考路,变成了一家三口的赶考路,他就不信,他和娘都在京城,皇帝还会给他爹赐婚,那样的话公主也忒廉价点。

顾英晕乎乎的跟着爹娘一起坐车、坐船,一路长途跋涉往京城赶,一个多月的路程就瘦了五六斤,并非路上做的饭不好吃,而是在古代出行实在是太遭罪了,在官道上走就已经很颠了,走小道的时候那就更别提了,有的时候荒郊野外几十里都没有人家,晚上就只能住在马车里,坐着睡觉。

越往北走就越冷,进京的当天迎来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眼看着没多久就要过年了,但是他们一家三口身在异地不说,最重要的是连个落脚地儿都还没找着呢,想想都觉得心酸,还好他爹是举人,这身份给了顾英很大的安全感,毕竟搁在现代那就是公务员,受国家认可的,不至于会风餐露宿。

不过顾英不知道的是,在京城这个地址,一根杆子倒了都能砸到个达官贵人,所以别说是举人了,就是进士,在京城也算不上什么,多的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一个举人在这诺大的京城里仅仅是一个小虾米而已,根本不起眼。

在京城,东富西贵、南贫北贱,顾川身上就带了200两银子,要找房子的话也只能去南城,而且也只能是租房子,这么点银子根本就不够买房子用的,京城之大不易居,自古以来都是这样,房价比别处都要高得多。

一处只有五间房的小院子,一年的租金就要50两,顾英被古代的房价吓了一跳,租一年就要50两,要买下来的话还不知道多少呢,关键是这地段儿不好,房子也不咋地,居然就这么贵,50两银子都能在镇上把这样的房子买下来了,看来地域之间的差距真的是从来都没消失过,看房价,那就可以想想物价有多高了。

顾英本来以为即便是到了京城,他以后日常应该也和在书院的时候一样,每日去学堂读书,回来还得被他爹检查功课,万万没有想到,来了京城以后他爹反而不像之前那么低调了,不再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有选择性的参加文会,一个月总要去上两三次,而且这两三次都得拉着他过去,作为全场唯一一个小豆丁,而且是不会作诗、作赋的小豆丁,他也是很尴尬的,之所以能忍耐下去不反抗,完全是想着扩大自己的存在感,最好让士人都知道,他爹有他这么大的一个儿子,依然是良家妇男一个,不可再与旁人成婚。

因为时常带着儿子出席文会,顾川倒是扩大了自己在圈子里的名气,毕竟这么宠儿子的爹还是很少见的,可以说是文会的一景了,

顾英总算是体会到男主光环的滋味儿了,他都还没动手呢,事情都已经办好了,按照他爷俩在圈子里头的名气,皇帝如果不是脑残的话,就一定不会给他爹赐婚。

至于皇帝是不是脑残,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毕竟能当上皇帝,就不会没脑子,能重用包拯,就代表不是那种无道的昏君,总归还是会讲规矩的,不会因为他爹颜好、有才、脑子灵活、体格健壮、说话风趣幽默、做事稳妥等一系列的优点,就给他爹赐婚,皇家可是比哪家都更在乎脸面。

第94章 陈世美爸爸(八)

“尚可,还需要多加努力。”

顾英一脸麻木的拿过自己的功课,明明在学堂里他的功课也算是前几名,但是到他爹这儿,几乎没有哪一次是完全满意的,哪怕重活一世,他也就是个普通人,爹不能拿学神的标准来要求他,不然的话,他大概一辈子都不会达到爹的要求。

顾川还真没拿学神的标准要求过儿子,这些在他看来都是合理范围之内的,而且顾英那孩子着实有点儿飘,他要是再不压着点儿,指不定什么时候就飞上天了。

总之来了京城以后,顾英的生活自是没多大变化,依然生活在他爹的魔爪之下,也可以说是生活在他爹的光环之下,来京城半年,他爹就在京城找人开了铺子,来京城一年,他爹就拜师了,师傅是中书侍郎,也就是副相之一,虽然比不得首相和次相,但一样是能够在朝廷上说得上话的人,有这么个师傅,就相当于是抱上金大腿了,可比一个状元的名头有用多了。

这开了挂的人生,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想不服都不行。

跟能够拜副相为师比起来,中状元好像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最起码金銮殿上的顾川淡定的很,刚满七岁的顾英也很淡定,家里头唯一不淡定的就是李香莲了,报喜的衙役一走,立刻就跪下来感谢老天爷,眼泪不断的往下流,但脸上的笑容止都止不住,这大概是喜极而泣的最高境界了。

上一篇:至尊御灵师 下一篇:我爱吃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