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青山沉酒里(66)+番外

作者: 袂浅如卿 阅读记录

经过这一阵子,我同苏嫣然多少也有了些许惺惺相惜的感觉,之前的别扭、不愉快早已荡然无存,因此,她看到我立刻走上前,目光中是掩不住的喜悦:“妹妹可算醒了,太好了,容公子知道这个消息一定会很开心的。对了妹妹,身子可好些了?有什么地方难受的一定要说出来……”

“姐,我没事,这是哪儿啊?我睡了多久了……”我瞧见了满院的落叶,心内愈发惊奇。

温澜扑哧一声笑了:“小鱼妹妹莫不是睡傻了?不过也难怪,妹妹这一睡啊,足足睡了三月余呢!今儿都已经九月廿五了……”

“什么?我睡了这么久??”我惊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说话都有些不利索,“那、那之前那个奇奇怪怪的疫病怎么样了?那些百姓都治好了么?”

“早就没事儿了!”苏嫣然与温澜相对一笑:“有温大神医在呢,那些小病还不是手到擒来?”

“别别,淮王妃这可太抬举我了,还是多亏了景盛帝的鼎力相助,要是没有他提供的那些药材,这病也不会驱除的这般快……”温澜摆摆手,谦虚地摆摆手。

“原来是这样。”我恍然大悟,这就解释的通了,温澜的“素手医仙”之名,不止靳国,在岐国、巫羌内也是盛名远扬。景盛帝自身的事儿解决完了之后,向解忧山庄求助解决这场不知名的瘟疫,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但是令我依然想不通的是,我竟然睡了三个月余??这三个月内可是能做好多事儿了,就这么被我浪费了,想想都可惜。

“夫人,姑娘,请用茶。”外面的那个小丫鬟再度进来,为我们上了茶和点心,正好我刚起来,肚子饿的咕咕叫,便不客气地开吃了。

苏嫣然和温澜一直在向我嘘寒问暖,偶尔扯几句闲话,她们许是刚用完早膳,点心基本没怎么动过。因此,那桌上的大半碟点心,都进了我的肚子里。

此期间,我也渐渐得知了一些,我昏睡的这三个月内,发生的事情。

景盛帝重新上位,首先解决了这大规模的瘟疫一事,并派人彻查此事的前因后果。

原来,此瘟疫名为“马蹄疾”,是一批外地来的商人带来的。这批商人携带的马匹,蹄上沾染了西域一种剧毒之花粉,趟水而过,这些毒花粉经淮水流入岐国境内。

最开始是由最靠近淮水的一个农庄而传染起来的,渐渐毒物扩散开来,直至这般规模。

若非解忧山庄上下的倾力相助,岐国这次恐怕也不会这么快便度过难关。苏嫣然还告诉了我一个秘密,是容云斐亲自去将温澜请来的。

因此,师父和温澜她们,这次可以说是立了大功一件,景盛帝在事后赏赐了不少宝物。但温澜本来便是王府之女出身,自幼养尊处优,自然不缺金银珠宝,便将这些赏赐尽数给了刚刚渡劫成功的岐国百姓们。

于是,温澜在全城百姓心中的地位,又提高了一个台阶。

岐国初逢此大劫,各方面损失极大,而隐隐有证据表明,这一切始作俑者为靳国的某大臣。虽然景盛帝没有挑明了说,但在所有知道真相者的心中,几乎已经达成了共识。

岐、靳二国,早晚会有开战的一天。

以景盛帝那番性子,他又怎会白白吃了这个哑巴亏?国库赈灾的银子亏损,今年农作物颗粒无收,甚至全国许多地方房屋、道路尽数被毁,人口的大量减少,这些损失谁来赔?

幸运的是,淮王带来的那些人马都还安好,而淮王也向景盛帝表达出了合作的意向,于双方都有利可图,而且正好优劣互补。兼之淮王、容云斐、温澜等人于此事之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岐国百姓中口碑也极佳,景盛帝自然一口应了下来。

于是,双方就这么结成了同盟,平常还是各干各的事。操练军队的每日勤勤恳恳训练,研究兵法的每日挑灯夜读兵书至三更,研习医术的则定期走访各地寻医问药……只有我在这三个多月来每日都在昏睡。

听完她们讲述的这段日子发生的事之后,我觉得有些尴尬,低下头去掩饰自己的羞愧,却在低头的一瞬看到温澜的眼中微有些闪烁,暗含了些许复杂之色。但极微弱,很快便掩藏了过去。

温澜她……莫不是隐藏了什么事儿没说?

算了不想了,先顾好当下吧。我总觉得,事情不会这么平稳便过去,真正的暴风雨,还在后面。

风雨欲来,我自岿然不动。不管怎么样,我是坚定站在师父这一边的。

他支持淮王,我便帮他一起辅佐淮王达成目的。若他有朝一日不愿追随淮王了,而选择追寻心中的一方天地,到那时,不管是天涯海角,我都会一直跟着他。

作者有话要说:从这章之后就加快进度了emmmmm

第61章 寒来暑往情深藏

北方的冬天总是来的格外快,十月底就感觉到了寒意,屋内也置上了暖炉,炉中的炭火噼啪作响。我靠在软垫上,盖着小棉被,半眯着眼,昏昏欲睡。隔壁传来阵阵悠扬琴声,低沉缓慢,如淙淙泉水流过心间。

这琴声仿佛有着一股神奇的力量,使人听了便沉浸于其中,脑中再也不想别的事。

是师父在抚琴。

这几日来,师父不管再忙,每日酉时一刻,都会准时过来抚上一曲,助我入睡,但我问其缘由,他却只是一笑置之。

自我醒来之后,也只见了景盛帝不过三次,岐国大难刚过不久,他肯定有许多事要忙活的。

苏嫣然和温澜,我倒是每日都能见好几次,一些外面的事也都是她们告诉我的。

琰王早在景盛帝重新掌权那日,便被一道明旨打入了大牢,解决完“马蹄疾”一事之后便即刻处斩。到今天,琰王的坟头草,估计得到脚踝那么高了。其独女安贵妃也被贬为贵人,打入冷宫,没被处死已经算景盛帝格外开恩了。

景盛帝还下令,全国上下凡家中壮丁年满二十的,必须从军,年满三十五且家中有良田、子女老人尚在的,特准许在家务农,以减轻他们负担。

至于从商人士,景盛帝采取的策略是不打击不提倡,任其自生自灭。但另加了一点,就是对于外地来的商人从严治理,坚决不允许外地商人在岐国内经商。至于原本便在这里定居的外地商人,给予他们部分补偿,责令他们速速离去。

除此之外,景盛帝还大力修建防御设施,尤其是南方与靳国相连的淮水那一带,同时,加强边关排查力度,对每一个入关、出关人士都要严格盘问。这下,想进城和出城就难于上青天了。

我知道,这一切只是开始,更大的风浪还在后边。

至于淮王,每日同师父都早出晚归,天还没亮就不见人影儿了,直至日薄西山时方归。匆匆用过晚膳之后师父还要来我这儿抚上一曲,好几次我都明显看到他眼中的倦意了,每次话都到嘴边了,却也没说出口。

师父他做任何事都是有理由的,而且以他的性子,若他不愿意说,我便是问上百句,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不如不问,还免得尴尬。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就这么到了腊月初,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日子便是腊月这几天,而在这个月的廿二,我便及笄了。

虽然我对这些虚礼一向不在意,也从没人对我细细说过这其中的门道,但苏嫣然和温澜却大为重视,两人商量着要正儿八经办一个及笄礼,但想到现在处境,苏嫣然又纠结了。

自古以来,女子的及笄礼都是由父母操办的,那时候女子都未出阁,自幼接触到的人,无非是父母和同父母关系比较好的亲戚朋友。女子的父母请些亲戚朋友聚到自家中,再由母亲或祖母亲自为闺女以簪绾发,而女子在绾发毕后,要向父母跪拜谢养育之恩,这样,这礼才算是成了。不管大家闺秀、小家碧玉亦或是普通农家女儿,都是如此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