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汉天子同人)废后复仇(88)+番外

白金与五铢钱的想法,张汤以前曾经在朝中说过,那个时候陈阿娇还没有被废,不过当时只是策论一样提了出来,却没有想过要使用,这个时候,时机已经接近了,如果刘彻执意要讨伐匈奴,必然面临财政上的困难,再加上打压豪强地主的想法,刘彻一定会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私人铸币,发行新的铸币,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夫人,料事如神。”

陈阿娇笑起来,“张汤,你怎么就这么想不开?闹得自己晚节不保,很有意思吗?后人提起来,你张汤就是为了皇帝,不顾天下苍生,黎民百姓。你阴险狭隘,嫉贤妒能,甚至未达目的不择手段,背负骂名,就连司马迁为你作传,怕也只能放到酷吏传中,值得么?”

值得么?

张汤也很想这样问自己,然而许久,他已经快要忘记自己的初衷。

何为法?家国大义面前,张汤又应该怎样选择?到底什么是正确的?张汤都不知道,他只是觉得自己的决定,没有错。

身死何足惜?

他想要告诉陈阿娇,他觉得自己的决定没有错,就算是会落得跟商鞅一样的下场,也无所畏惧,只是他终究没有说,用那沉默,回应了陈阿娇略带着叹息的目光。

上位者总是会有一种奇怪的惜才之心的。

陈阿娇忽然觉得自己的心态很奇怪,现在她到底算是什么呢?

旁观者一样看着这大汉朝风云起起落落,像是完全不受其扰,实际却深陷其中,那些历史上的人物,都在自己的眼前,让她很迷惑。

只是这样的迷惑也没有留存多久。

陈阿娇问道:“淮南王,是真的要反了么?”

淮南王要反,她肯定就不能出去,如今这大汉朝,外有匈奴之患,内有淮南王变乱,这是一个危局,走到哪里都不安全,一直待在长安,她也觉得不舒服。

陈阿娇闭上眼睛,又开始隐隐头疼。

“前日遣郭舍人去淮南,欲传推恩令,不过圣旨没有颁下去,被刘陵半道上拿走了。别的都不麻烦,唯一麻烦的是——东方朔现在淮南王处。”

这也是张汤想来说的,他隐约感觉得出来,陈阿娇跟东方朔的关系不浅,连推恩令的下篇都拿得出来,想必陈阿娇与东方朔之间曾有过一段交流,他唯一摸不准的人就是东方朔。

这也算是宿敌了。

陈阿娇皱着眉,“东方朔在淮南王那边,不该是使坏吗?你担心东方朔干什么?”

“大约是张汤本人对他的一种感觉吧。”

忽然想起来,东方朔才是那个智多近妖的人。

陈阿娇正要一摆手,说不要担心东方朔,可是却忽然想起来东方朔将那三千竹简赠予自己,没留下一句话,推恩令下篇也是在自己这里,他到底是想要借自己的手做什么呢?

他以为,自己会将推恩令给刘彻吗?

不管从哪个角度说,东方朔希望事情按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发展,刘彻根据推恩令上写的步骤来行事,他以为自己身怀有孕一定是想要回宫,或者因为各方逼迫,不得不回宫,这样那三千竹简最后还是会回到刘彻的手上。

东方朔写这些东西,原本就是为了给帝王的,没道理给自己,唯一能够促使东方朔做出这样的决定的人,就是张汤。

在东方朔的眼中,张汤嫉贤妒能,怀疑东方朔是要将这天下的官都做完了,所以这竹简落到张汤的手中肯定讨不了好,只能放到陈阿娇这里,反正他左右算计,这竹简最终还是要到刘彻那里的。

陈阿娇心里分析了一遍东方朔的为人,最后摇了摇头:“东方朔还不至于会做出这样的事情,他终究不可能帮助淮南王。”

张汤听陈阿娇这么说,知道自己不能够改变她的想法了,最终还是不再纠缠于这个话题,而是劝告道:“淮南王叛乱一事,到底可能会危及长安,您——不考虑换个地方吗?这里临近城门,毕竟不安全。”

陈阿娇摆手,“日后再说吧。今日你既然来了,那么我还有一件事不得不问。”

她注视着张汤,张汤却垂眼,“夫人是要问阮月吗?”

“现下正在关键的时刻,我不能容忍自己身边还有任何危险,一个卫子夫已经足够让我头疼了,好歹还有馆陶公主能够协助。至于阮月,她是宁成的女儿,现在宁成已经是一方豪强,你以为我真的能够容忍吗?”

陈阿娇发现,自己什么都好,唯一不好的就是仇人太多。

张汤却道:“阮月已去了宁成处了,不在长安。”

张汤不欣赏阮月的为人,陈阿娇也是一样,她已经不在长安的话,陈阿娇也不能再做什么。

她最后想问的一个问题是,刘陵到底跟你有什么关系——可是最终问不出来。

二人说了一些逼反淮南王之事的细节,最后陈阿娇问道:“张汤,你我也算是相交一场,虽不喜你为人,但我有一句忠告——莫要误己。”

张汤已经起身,但是这个时候却忽然顿住,他向着陈阿娇一拜,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眼底浮起了几分飘渺不定的神光,却背对着她道:“若是已然误了呢?”

他知道她指的是刘陵的事情。

陈阿娇眼底一片雪色,最后却神色如常,“淮南王变乱一事了结之后,刘陵给我处理。”

张汤道:“夫人不说,陛下也会如此的。”

于是他告辞了。

于是这一室,又恢复了冷静,乱局将起,陈阿娇将一切可能的情况都算了一遍,最后那笔尖,还是落在了卫子夫的身上。

次日,她着赵婉画送信给馆陶公主,密切注意宫中卫子夫的动向,之后却来到了藏书室,三千竹简全部排列在这房中,看上去密密麻麻,却也整整齐齐,主父偃已经成为了书房的常客,这不像是陈阿娇的藏书室,倒更像是他的了。

主父偃像是陈阿娇豢养的一匹狼,到底是不是能够为她所用,尚未可知,但是在这匹狼还不能够对月嗥鸣的时候,她还要将他紧紧握在手中。

东方朔这个人,始终是偏向卫子夫的。

不管卫子夫是怎样的人,在外她有贤名,并且表面上羽翼未丰,更重要的是他的兄弟卫青,能够为刘彻出力,东方朔曾经做过卫子夫的教习老师,教导过卫子夫很多事情,所以东方朔这个人,陈阿娇拿不准,他大约是偏向卫子夫的。

不过东方朔在淮南,又能跟卫子夫有什么联系?

这之间,差得太远了。

她看着这三千竹简,却听到背后主父偃的声音,“夫人心含杀意,站在此处。”

“洛阳那边的事情,都妥当了吗?”

陈阿娇此前说,洛阳那边的事情需要暂缓,不过必须备办妥当,她随时会过去。

主父偃点了点头。

陈阿娇站在这书室前面良久,最终还是将那心思压了下去,李氏那边抱着孩子在外面看风景,她让李氏将孩子抱过来,自己抱着。

浮生,这就是自己的浮生了。

眉毛还很淡,眼睛睁着,一直看着院子里的绿树,“主父偃,你看这孩子,可有帝王之相?”

主父偃心头一惊,差点直接给陈阿娇跪下来,他刚想说,这种话可不敢随便说,可是一转念,却忽然之间考虑到了什么,一脸的惊骇:“夫人你——”

“我说他没有。”

陈阿娇看着小浮生,扭头对主父偃笑了一下,那眼神之中的坚定却让人有些看不明白。

淮南王叛变的消息传来,已经是两个月之后了,小浮生能够咿咿呀呀地发出一些简单的声音,“娘”这个字的发音有些复杂了,小浮生第一个喊出来的却是“妈妈”,这让陈阿娇又是好气又是好笑,不过已经很让人满意了。

唯一让她不高兴的是,浮生似乎很喜欢刘彻。

李氏说,大约是因为浮生生下来之后,第一个抱他的亲人是刘彻吧?

他总是给小浮生带来一些做工很精细的玩意儿,会给他讲经义策论,虽然这小家伙还根本听不懂。

这一天刘彻是白天来的,坐在院子里,夏日的浓荫已经厚了,他将小浮生放到那棋盘上,给他讲笑话,不知道他是不是有意,这些笑话都是曾经自己在刘彻小时候给他讲的。

刘彻讲完了一个故事,就伸手去逗他,自己笑得开心,却还要问根本听不懂的小浮生,“好不好笑?”

这个时候小浮生就去抓住他的手,咿咿呀呀也不知道是在说着什么,刘彻要是继续逗弄他,他就哭起来,死活要到陈阿娇怀里去。

刚刚开始的时候刘彻还很郁闷,不过时间一长,也就发现——小浮生根本是个小财迷,他只要将腰上挂着的玉佩拿下来给他,小浮生一抓住,肯定是眉开眼笑的。每次刘彻讲完一个笑话,小浮生不会笑,要等刘彻拿出了玉佩和其他的小玩意儿才会笑。

赵婉画往往在一边看得头带冷汗,曾对陈阿娇疑惑道:“夫人,我怎么觉得浮生他似乎……”

“似乎是故意的吧?”陈阿娇知道赵婉画想说什么,她其实也这么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