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孽镜家的冥王(25)

作者: 混混小号 阅读记录

第一次自己和“自己”对话,就是揍林谢的时候。他没有遵从内心,没有杀了林谢,后悔吗?事实证明,或许是对的。

第二次,是问自己心底的愿望。

这是第三次。

莫亦非将远离秦非的打算,忘得一干二净,话已出口,覆水难收,即使秦非再追问,莫亦非也不开口。

一体两魂。若是秦非明白过来,他会不会告诉他娘?那个“过世”的亲爹会不会突然出现?莫亦非怕。他能远离秦非的时间有限—秦非的身上有一条潜在的丝线,若有若无地牵扯着莫亦非的亡魂—他当初选择上这个婴儿的身,是错了。

可如今,别无选择。

林谢父亲的那番话,让莫亦非选择了沉默,两年。而此刻,该死的,忘了。

两年,莫亦非都快忘记,自己只是一缕亡魂。

第 53 章

人间,有一年四季,繁花柳绿流水汤汤,有屋檐房梁,酒暖烛红琴瑟和鸣,有出生,有死亡。

幽冥,温度随亡魂的数量上升或下降,天气跟着十位冥王的心情轮流转换,黄泉黑路两边,曼珠沙华兀自盛放。奈何桥的另一头,是出生,亦或灰飞烟灭。

人吃五谷杂粮,尝尽酸甜苦辣。鬼闻香烛供品,百样皆是一个味。人活着有牵挂,变成鬼就挂了。

那去地府有什么好?

若是前世积德,下一世还能做人。

可是,人活着得历经千辛,奋发图强,不然与死了又有何差别?

有差别,差一口气。而且,做鬼也很难,德行不够,又不努力,连投胎指标都混不到,还得先在地府待着,做着烧油锅磨刀尖,打捞黄泉河。

活着不容易,死了也不容易。

“是啊,”聂菁菁仰天长叹,“劝鬼更不容易。”

她都跟这老道士磨叽了一个多时辰,他还在去地府和留在人世之间徘徊。

老道士姓查,他的生前模糊看不清,聂菁菁还以为这个亡魂晒多了太阳,离灰飞烟灭不远了。那时候,她怎么也没想到老道士会跟望岳仙君有关系,更不知道会有一天,这老道士的徒弟揣着赤血剑,来薛府做贼。

查老头不喜欢飘来飘去,盘着腿席地而坐,在一处稻田旁。今儿阴天,查老头却说天气不错,过不多时就会下雨,庄稼便有了灌溉。

聂菁菁不以为意,要雨水还不简单,让小拾上天庭去溜达一圈,准有闲着无事干的老龙王。

查老头笑呵呵地说她:“水多了,便成灾了。”

有一年连月暴雨,老百姓的庄稼田都被淹了,官府的赈灾银又始终不见踪影,没过多久,老百姓逃不过饥饿疾病,只能背井离乡逃离这里。而那时的查老道还是个孩子,这儿就叫查小道吧。

再破也叫家的屋子被洪水猛兽冲垮,爹为了救两个孩子,被洪水无情地带走,娘用尽最后的力气将他们送上了山,却在快到达的时候,坠入万丈山林,不见尸骨。

查小道流着眼泪,抱起年幼的妹妹,走进了一座道观。

道观里的情景,令他终生难忘—十几个孩子,犹如嗷嗷待哺的小鸟,抢夺着一桶稀饭,一位仙风道骨的老道一手木勺一手扇子,正在煮另一锅稀饭。还有两个年龄稍大的孩子,在奋力扇火。

老道看见查小道兄妹俩,点点头,他们便留下了,成为那一群待哺小鸟中的一个。

洪水过后,天空又恢复了万里无云的晴朗。观里的孩子乌拉拉地走了一片,有离开的,也有留下的。查小道牵着妹妹,去帮师兄们整理一地的脏乱,这里成了他们第二个家。

教他们规矩的是大师兄,埋头念书的是二师兄,煮饭最好吃的是三师兄,圆胖身子爱开玩笑的是四师兄,给他们腾床铺的是五师兄,查小道挨着顺序,排在了第六。妹妹小落是个丫头,却被四师兄笑称长得像个小子,干脆叫她“小师弟”。

查小道很崇拜大师兄,满腹经纶一身武艺。小落爱跟着三师兄,因为三师兄时不时会变出好吃好玩的,逗她开心。

师傅一视同仁,从不偏爱谁,偏袒哪个,即使是小落,也只比她的师兄少挨骂两句—因为她,总有一天要离开道观。师傅不收女徒弟,偷偷准备了一些银两,留给她做嫁妆。

五师兄,是最勤奋的那个,也是被师傅骂得最多的。因为无论他怎么努力,只能证明,他的努力没有用。大师兄则恰恰相反,不管师傅教什么,都是一点就通一学就会,师傅总是很满意,这令他们羡慕不已。

有一次,大师兄将道术缠缚在手中剑上,把一只闯入的妖怪打成重伤,落荒而逃。若不是五师兄拽了大师兄一把,大师兄不会失手。

然后,五师兄被大师兄揍了一顿。

可是那天晚上,师傅回来得知此事,却没有吱声,更没有像平时那样骂上五师兄几句。

师傅只是怔怔地望着大师兄的背影,嘴里轻声喃喃自语着。查小道正给师傅重新沏茶,所以他听到了,那两个字是—

冤孽。

第 54 章

聂菁菁离开田埂时,在村子的拐角处看到一个奇怪的少年。

少年倚靠着斑驳的石墙,浅蓝色衣摆跟着风往身边的石榴树上蹭,他闭着眼,像是午后小憩的模样。

聂菁菁看了他一眼,歪了歪脑袋,没有在意。这是人间,她被贬到此地不过几月。小拾的口谕就跟泼出去的水一样,遑论大言不惭的那些也不是小拾说的。

所以她盘算了盘算,从小镇的外围开始清理,不,是劝说那些个还留恋人世的亡魂,尽早去地府报道。

查老道是上回她劝一个农夫时认识的,那个苦命的农夫死后就一直守着自己的庄稼地,担心虫害担心干旱又担心暴雨。

聂菁菁费劲口舌,几乎快违背内心将地府吹嘘成天庭胜景,农夫有过心动,但就是迈不开步子。

查老道挪了过来:“李兄弟,回去看看,再走吧。”

李姓农夫犹豫了一下,扭头回了家。

聂菁菁问查老道:“你咋知道他会走?”

“去地府?”查老道望着农夫离开的方向,“当然,不去地府难不成还上天上做神仙?呵呵。”老头自嘲似地笑了。

“老道……”

聂菁菁觉得这不是个好主意。

“走吧,去地府吧。”农夫回来了,眼眶红红的,“他们过得很好,不再需要我了,我该走了。”

不被需要,小拾说过,那些踏上奈何桥的亡魂几乎逃不离这个原因,不被需要,断了他们对人世的留恋和牵挂。

聂菁菁一时语噎,不知该怎么安慰农夫,一片槐树叶攥在手心,想了想,还是递给了他。

农夫消失在昏暗的光影中,待会他就会出现在灯火通明的鬼判殿。

“姑娘,为何愁眉不展?”

她的任务已经完成,她却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查老道不解地问道。

聂菁菁叹了口气,定定地望着远方:“他是个好人。”生活对于他,却是残酷的。

“所以,他更不该有留恋,”查老道转过身,看着庄稼地里成片的青色,“这些,是李兄弟辛辛苦苦,没日没夜劳作换来的。”

“老道,你不知道,他不该回去。”

回家,只会看到失望。

“姑娘,你来自幽冥,还不懂人心。”查老道指着不远处,这片田地唯一的空地,“李兄弟为何能忍耐这些,因为他的心里惦记的都是他的家人,他们过得好不好,才是他放不下的。”

“可是!”

农夫生前情景她看得很清楚,他们的家人虽然过得不是锦衣玉食的日子,但也跟普通人家一样,能吃饱穿暖,有挡风遮雨的地方。他的家人过得挺好,唯一不好的是这个农夫。

“可是,他却被自己的孩子杀死。”

查老道没有回头,他知道,聂菁菁一定不会理解。就在这片为家人种下的庄稼地,上演过弑父的剧情,一个千刀万剐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