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祖宗嫁到(86)

作者: 百柏桦 阅读记录

就如她所说,能坐到知府位置上的,有哪个是蠢人,会把手伸向赈灾银子?

他是一府最高长官,有无数法子揽钱,不必做这种铤而走险的事。

要知道一旦赈灾银子没有落实,灾民一定会怨声载道,到时候朝廷再派人下来彻查,林知府的官帽就不保了。

但偏偏林知府联合了通判、推官贪了二十万两赈灾银子。

若说纪伏寿还不确定林知府是被冤枉的,只看林知府被匆匆押解进京,不到三日就人头落地,连让他申诉的机会都不给,瞧着就仿佛是有人怕林知府会自证清白,于是急急定了他的罪,斩了他的头,匆匆结案,一定乾坤。

三年前,汝阴府遭遇了暴雨,暴雨一连下了六七天,最后河水高涨,堤坝缺口,洪水一下子就冲击了沿岸的村庄和农田,甚至蔓延至县城里,十几万亩良田毁于一旦,庄稼全失,那冲击的洪水还无情的卷走了许多人的性命。

天灾之下,人力显得格外渺小,侥幸从这场洪水里头捡回了性命的人,也面临着饿肚子、生病、流离失所的困境。

林知府上书朝廷请求赈灾,朝廷一直国库空虚,艰难至极的挤出了二十万两赈灾银子下拨,用于购买药草、粮食等等,意图让灾民渡过洪涝一开始最艰难的时期。

然而灾民得到朝廷赈灾的消息,却迟迟没有见到粮食,饿死、病死的人越来越多,灾民终于怒而冲击县衙,愤怒之下还打死了县令和四个衙役,朝野震惊。

朝廷开始彻查,派下去的钦差到了汝阴府,只调查了一天,就将知府、通判、推官三个收押大牢,说是这三人联合起来贪墨了赈灾银子。

而证据就在于朝廷派军士运送来的赈灾银子,入了库房,结果等钦差到来,开库房查验之时,发现赈灾银子不见了。

除了监守自盗,没有其他理由了。

钦差立时就让军士押解林知府、苏通判、张推官三人进京,为了平息民怨,三家满门抄斩,十岁以上男丁全杀,十岁以下男孩去孙子根入宫为奴,女眷没入教司坊。

轰动一时的大案就此结束,朝廷焦头烂额的又挪出一笔银子,派了兵部尚书、工部尚书两人下汝阴府赈灾,这才渐渐安抚了沸腾的民意。

听到纪伏寿为林知府说话,楚灵均一时沉默下来。

凑巧这时候小二上菜,纪伏寿也没有再说,等小二退了下去,纪伏寿拿起筷子,“吃吃看,金玉楼是京城最好的酒楼。”

楚灵均食不知味的拿起筷子夹了一道菜,才送进口,就听纪伏寿道,“没想到你跟在林少爷身边,熟读四书五经,殿试考了二甲二十二名,既然你在读书上头这么有天赋,为什么你娘不跟你走,反而会跟着林家一起赴死?”

“咳咳咳……”

楚灵均被呛到了,捶着自己胸口,眼底都咳出了两泡眼泪。

纪伏寿眸底划过一抹暗光,端了一杯茶给他,“喝口水缓缓。”

喝了一杯茶,好不容易缓了下来,楚灵均气虚的解释,“因为我母子二人的性命皆是林夫人所救,且我自小身子骨就不好,多亏了林家的药材供着,才能平安长大。

我娘对我奶兄又亲如儿子,不忍离去,最后林夫人在兵丁抄家之前,匆匆给我塞了两张银票,让我离去,我娘说我们母子两条命都是林夫人给的,她要陪着林夫人,日后到了地下继续伺候她。”

纪伏寿微微颔首,“倒是个忠仆。”

楚灵均眼眶微红,垂下了头,一时让人看不清他的神色。

过了好半响,楚灵均才抬起头道:“其实你说得没错,我在林家这么久,我非常熟悉林知府的为人,他绝对不会做出贪墨赈灾银子这种事,他是被人冤枉的!”

这是楚灵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纪伏寿连他的身份都查了出来,三年前那桩案子也调查得一清二楚,还信任林知府没有贪墨,如果他再否认,万一纪伏寿见他不肯合作,就把他的身份宣扬出去,让当初那群人警惕,他就无法为林知府他们查清真相了。

既然纪伏寿有能耐,何妨借她势力一用?

至于是不是与虎谋皮……

那又如何?

如今他早已身处地狱,他只想为林知府伸冤,再为三家人报仇雪恨,就算自己成为恶人,那便日后下十八层地府好了。

“只是你方才说的合作,不知是怎样的合作?你要我做些什么,你又能为我做些什么?”

楚灵均执拗的看着纪伏寿,目光坚定。

第109章 觊觎到她头上来了

纪伏寿明白,如果想真诚合作,便要尽量交付一定的信任,于是她也不瞒着楚灵均,开门见山。

“纪氏没落,在朝中没有帮手,我与你合作,便是想有人在朝中,朝廷有什么动向,我能及时知道。”

楚灵均眉头一紧,“可我只是个小小的庶吉士,在朝中大事上完全帮不了你。”

纪伏寿温和的笑了笑,“我自是知道你是个庶吉士,庶吉士在翰林院,跟着翰林学习,有时候还能帮着翰林打下手,就算不能上朝,因着翰林院最靠近明皇宫,得消息也是最快。我不用你在朝中帮我什么大事,我只是想及时的知晓朝中动向而已。”

楚灵均了然的点头,“懂了,你就是想安插一个眼线进朝廷。”

纪伏寿不置可否,“你若是要这样认为,也可以。”

顿了顿,她又道,“作为合作之初的诚意,我这里有点东西,相信你看了之后会很感兴趣。”

她递了一张纸给他,楚灵均狐疑的接过,等他看完纸上的内容,眸底骤然一冷。

“陈正信要起复了?”

陈正信,正是当初林知府的属下,为汝阴府的同知。

当初洪水泛滥之际,陈正信接到了老家来信,老母亲病故了,说是想等他回去送老母亲一程。

他是个孝子,想回去见老母亲最后一面,又因为洪水泛滥不好离开。

最后赈灾银子下来,林知府体恤他,觉得官衙有这么多人在,不差他一个人,就作主让他回家乡见老母亲一面。

陈正信是那场贪墨大案里头唯一逃脱的汝阴府官员,但当初他回家奔丧,不在汝阴府,这贪墨大案自然算不到他头上,后来他丁忧三年,一直在老母亲坟前结庐而居,还颇得赞誉,被人称为大孝子。

陈正信是不是大孝子,纪伏寿不置可否,但他不是个好官,纪伏寿倒是能确定。

如果真的对得起身上那套官袍,就不会在汝阴府百姓有难之际离去。

再说了,留下赈灾的林知府等官员卷入大案死了,陈正信却因为奔丧逃过一劫,这里头纪伏寿直觉有蹊跷。

在查贪墨大案之时,陈正信这个清白还颇有美誉的官员,就入了她的眼,再派夜鹰一查,就查到对方三年丁忧已过,准备起复。

作为当年经历过贪墨大案的当事人,楚灵均比纪伏寿更肯定陈正信有问题,早不早,晚不晚,偏偏就在赈灾银子下来之后他要回家奔丧,又偏偏因为奔丧他躲过一劫。

但楚灵均想不明白这里头有什么问题,因为陈正信的老母亲确实是病故了,回家奔丧是真的。

不管如何,在楚灵均没有其他头绪之前,陈正信也是他怀疑的目标之一。

“你有没有办法知道,陈正信准备起复哪个官职?”楚灵均期待的看着纪伏寿。

纪伏寿摇了摇头,“我在朝中没有人手,没办法得知他起复之后的官职。”

楚灵均闻言略有些失望,“那我这段日子关注一下吏部那边的动静。”

纪伏寿轻轻敲了敲桌子,“我觉得你想查清当年的真相,除了陈正信之外,当初彻查这个案子的钦差,刑部左侍郎刘良吉也要盯着。

我派人查过,当年刘良吉受齐成帝任命做钦差大臣去汝阴府调查,到了汝阴府,不问灾情,不顾民生,就先去了库房,我怎么觉着,他似乎知道库房里头没有赈灾银子了?”

上一篇:宦海/科举 下一篇:重生军嫂猛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