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十年代之娇宠(5)

毛金兰走出家门,走到门口,她还听到周大妮叫毛金丽起床干活的声音。

五月的天还有些蒙蒙亮,路两边的田里今年摘下的秧苗矗立在水里,虫声蛙声一片。

毛金兰到种有粽叶的那片小山坡,临近路边的这一角已经被割掉许多叶子了,毛金兰割了两把粽子叶子后便回家了。

从路上下来,意外地发现山边有一颗粉紫色的杜鹃花开了,毛金兰用镰刀砍下两枝花苞最多的,回到家里把粽叶放在窗台边,从窗台下面找了一个破了口子的陶罐洗干净装了大半罐水,将半开未开的杜鹃花插进去放到自己床头的木柜子上。

离远看了看,总感觉还差了点什么,片刻后,她转身走到后院,从后院的墙角边折了两根不会开花叶子却有小孩儿巴掌大的树枝,和杜鹃花插到一起,果然漂亮多了。

毛金兰刚做好这一切,周大妮叫她包粽子了,毛金兰赶紧出门,顺手便将房间门拉好关紧。

厨房里周大妮已经把粽叶烫好了,毛金丽在用饭勺把红豆碾成泥,碾好后周大妮去她房间的柜子里抱出宝贝似的那罐子红糖,往红豆馅里拌了小半罐子,又抱回去了。

她家的糖只有红糖,白糖那都是传说中的东西,毛金兰长这么大也就见过那么几次。

包粽子这事儿毛金丽最积极,也包的最好看,因为没多少米,她们便没有包大粽子,一张粽叶便包了一个,还不如一个小孩的巴掌大,中间塞上拌了红糖的豆泥。

两斤米包小小个的,能包个七十多个,一个也就两口的量。

包好了便是下锅煮,此时天也亮了起来了,毛金兰在周大妮的吩咐下在找了塑料袋将猪草剁了,放在猪食桶里,放了一碗谷糠拌了拌,提到后院去给圈里的猪吃。

她家这头猪是几年年初的时候去外婆家拉回来的,养到过年最多能有一百斤,这一百斤还得上交国家一半呢,剩下的一半才是自己的。

全家就毛金涛对这头猪最上心,每次从学校回来都要来看一眼。

喂了猪回来,毛金丽已经把院子打扫干净了,今天也不用下地,毛金兰没了事儿做,干脆回房间去纳鞋底。

鞋底是用穿坏的衣服一层一层纳上的,纳到最后再在上面糊上一层白布,费时又费力,毛金兰一年也就做两双,够自己穿的就行了。

做着做这,毛金兰又想起昨天看见的李正信,他穿着一双油光锃亮的皮鞋。她心里忍不住感叹,皮鞋啊,得多贵一双呢。

想到以后订了亲女方得给男方做双鞋,毛金兰又想,她做了恐怕李正信也不会穿的吧?

她又忍不住沮丧,之后她又想,李正信怎么就会看上她的呢?镇上有文化有知识的姑娘那么多,长得比她好看的人也比比皆是,咋就看上她了呢?无解之谜。

不上工的早上是不吃早饭的,肚子饿也没办法,粽子煮熟了,周大妮夹了是个十个出来,一人能吃五个。

糯米软软糯糯的,里面包着的红豆又甜又香,毛金兰含在嘴里,都舍不得咽下去了。

吃了两个粽子,肚子里有了东西,总算感觉不到那么饿了,周大妮绑了十个粽子,让毛金兰给送到外婆家去,毛金兰的婆家在三台村,离镇上不远,每年的端午节周大妮都会把家里的粽子给外婆家拿一些,今年也不例外,不过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往年的这件事儿都是毛金丽或者周大妮自己去的。

“你去回来啊,顺便到镇上去,去供销社买点布,你爹的衣服又破了,不补上没发穿了。”周大妮说着,把兜里的一长布票拿给毛金兰。

“行,我知道了。”毛金兰找来了走亲戚用的小背篓,把粽子放进去,布票揣起来放在兜里。

国家布匹紧张,像他们这样的农村人,一人一年只有一尺七的布票供应,一尺七的布能干啥?只能补补□□了。

镇上的居民就好多了,除了布票,其他的什么肉票啊粮票啊糖票啊啥都行,这么一想,大闺女嫁到镇上还真是势在必行了,到时候从她闺女手里漏出一点来,都能够让她们过上好日子了。

“妈,我走了啊。”

“去吧。”

这个年头乡下地方没用汽车,只能靠人力走,今日不少人都要去走外家,毛金芳也在其中,她原本在和别的人聊天,余光中见到了毛金兰,她背着背篓小跑的跑了过来。

“兰兰,今年怎么是你去走外家啊?”

毛金兰见着她,也忍不住笑了:“谁知道我妈怎么想的。不说这个,你家的粽子包了啥馅儿的啊?”

毛金芳从背篓里拿出一个粽子,拨开了放到,毛金兰手里:“花生馅儿的。”

毛金兰接过来吃了,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一块水果硬糖给毛金芳,毛金芳也没问她是从哪来的,剥了糖纸放进嘴里咂摸起来。这是她和毛金芳从小就处出来的默契了,谁有点好吃的都忘不了对方。

“我听说王奶奶上你家去了,是给你说亲的不?说的谁啊?”毛金芳的未婚夫家就在王奶奶家的隔壁,有人来王奶奶家,没多久就去了毛家的事儿她家隔壁的邻居都知道。但是王奶奶嘴巴紧,想从她嘴里打听点事儿比登天还难。

毛金兰四处看了看前后,见没人注意她们,便轻声道:“是给我说的,说的镇小的李老师。”

镇小老师没几个,排除了女老师,再排除已婚的,剩下的就那么小猫两三只,李老师就一个,毛金芳兴奋不已:“真的是我想的那个李老师啊?”

在毛金芳亮晶晶地眼睛下注视着,毛金兰的脸悄悄的红了。

☆、5.【第005章】

“李老师我是知道的,兰兰,你嫁给李老师,这辈子啊,你就是熬出头了。”毛金芳很为毛金兰高兴,心底的担忧顷刻间就没有了。

毛金芳的思想和王奶奶一样,这么好的婚事,周大妮两口子不可能不让毛金兰嫁。

出了村,毛金芳便和毛金兰分开了,她们的外婆家是两个相反的方向。

没了毛金芳,毛金兰也不爱和别的小姑娘说话,低着头猛走。专心的时候干啥都快,总感觉没多久时间,她就到了她外婆家所在的三台村。

三台村整体比西塘村要富裕很多,这一点从三台村有五六条狗就能看出来。在这个人饭都吃不饱的年月,哪里有富余的粮食给狗这种不能给家里创收的牲口吃?因此,他们西塘村整个村子也就李队长家养了一只,还养的瘦巴巴的,啥时候看着它都感觉它要仙去了的样子,别说抓小偷了,能够叫唤出来就不错了。

周家在三台村的中央,毛家的地里位置比较高,爬上台阶,毛金兰透过篱笆门往里看了看:“婆,婆,你在家不?”

不一会儿,就从家里冲出来一个三寸丁,他站在门前的柱子后面,大眼睛滴溜溜地看毛金兰,奶声奶气的问:“你是谁啊?”

毛金兰正想回答,屋里出来了个年轻的媳妇儿,头发剪到了耳朵处,也不知道是从何时起,这结了婚的妇女都剪了头,没结婚的姑娘都长发飘飘的。

“兰兰妹子来了,快进屋。”年轻的媳妇儿是毛金兰的大表嫂,她快步走来打开了篱笆门,还不忘招呼多躲在柱子后头的儿子:“儿子,快叫人,这是你表姑。”

三寸丁眨巴眨巴大眼睛:“表姑。”叫完哈哈大笑着就跑远了。

毛金兰一直搞不懂小孩子在想些什么,怎么叫表姑都能把他逗得哈哈大笑,就那么好笑吗?

跟着大表嫂进了院子:“嫂子,我外婆在家呢吧?”

大表嫂拿了粽子,很是高兴,拿着往厨房去:“在堂屋呢,你进去吧。”

毛金兰往堂屋去,她外婆在椅子上坐着,眯着眼睛摩挲着做针线,毛金兰走进来看,在补裤子呢。

“婆。”她外婆有点耳背,不大声跟她说话她根本就听不见。

上一篇:亿万富婆发家史 下一篇:玩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