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爱的算法/破晓之吻(43)

作者: 酥脆饼干 阅读记录

融寒生于2080年,分别就读过世界外国语小学和师大二附中等。父亲苏游实生于2046年,就职于上海国画院,2093年离婚,翌年进入精神病院;母亲容悦是尺八演奏家。没有亲戚从事IT行业相关,可排除嫌疑。

于是范围进一步扩大——融寒从幼儿园起念过十七个辅导班,再到大学毕业,共经历五百四十余个同学,可统计三十三个集合A∩[B∩(C∩D……)]后共计有六人最大值重合,他们分别从事高级金融精算、媒体创意设计、天体物理—宇宙射线与太阳高能粒子、人工智能语言……

再进一步抓取融寒的传讯记录、云聊天记录。

这六人中,与她联系最多的两个同龄人分别是:谭薇、顾念。

红色警报!

范围进一步扩大,和她最多交集的六个同学的家人——这些人的父母分别是银监会和证券从业者、新媒体广告和创意服务、亚太研究院“达尔文脑机计划”芯片专家(谭可贞)、华东传感器研究院-锑电极测试中心(顾桓)……

——谭可贞,与她们三人完全重合交集。

天赐的眼底,银色数据飞快流动。

——红色警报!

——资料进一步展开,从云数据中,抓取谭可贞的生平履历:

他2047年出生于深圳,母亲是神经网络工程师,父亲是“天河”系列量子计算机项目的研发人员。他从MIT博士毕业后进入神威集团,参与芯片研发,后升为技术主任,全球CTS协会副理事长,“生命伦理委员会”成员。2078年结婚,妻子卓妍是生物学博士,主攻线粒体基因研究,但是后来信仰佛教,并于2098年不明原因忽然自杀。此后他抑郁症病情加深,治疗医生前后有七人。

谭可贞的其中一名心理医生,与融寒也有交集:

——陆初辰。

——蓝色标记。

——资料进一步展开,抓取陆初辰的生平履历:

2076年出生于广州,母亲宋芸是国内著名心理学专家,国际心理学联合会副秘书长,开设私立心理医院,并于2092年不明原因自杀……此人及家庭不符合取值范围,降为次级观察对象。

返回红色警报,谭可贞妻子自杀为重要标记。

进一步抓取谭可贞的网上搜索记录、论坛访问记录。斯多葛学派、命运、摩斯密码、音乐符号相关的关键词重复率最高,有2799个。

——摩斯密码。患有抑郁症的谭可贞,竟然会关注这种古老密码学,此处重要标记。

抓取他的传讯记录、云聊天记录,筛别出19个往来频繁对象,其中有一人,从谭可贞入职神威集团后,每年都会保持至少一次联络:

——詹姆斯·陈。

——重要标记。

——资料进一步展开,抓取詹姆斯·陈的生平履历:

美籍华人,APEC成员国科技合作组织成员,2077年,联合国召开“第四次科技革命会议”,多国签署共同研发协议,分别在亚太研究院、硅谷SAI智能中心成立合作项目。詹姆斯·陈由美国政府公派到亚太研究院,同年在英国《生命伦理科学》杂志上反对“女娲蓝图”合作项目,后调入神威集团,成为谭可贞的上级。

除此以外,还有另外三个嫌疑科学家。

标记。

标记。

标记……

人类花费数月才能归纳排除的庞大信息,再经过漫长的推理做出分析,甚至未必能有正确结论……而天赐只需要短短两秒。

两秒后,他就标记出了【谭可贞】【詹姆斯·陈】和另外三个嫌疑科学家——仅仅是靠抓取融寒一个人的资料,就可以完成这一切。

那么量子密钥可能隐藏的地点也就有了指向,根据算法最终分析,得出结论——

亚太研究院生命科技大楼;神威集团深圳总部-芯片研究中心;

谭可贞在上海的家;詹姆斯·陈在中国的家;另外三个嫌疑人的家;

旧金山硅谷SAI智能中心-芯片园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程学院。

同时,全球天眼开始联网,“人脸智能识别系统”输入以上几个人的照片资料和演讲视频,通过细微的人脸识别、步态识别、微动作识别,通过卫星,开始全球抓捕!

只要这几个人出现在“天眼”里,就不可能逃得过卫星的捕捉。

☆、第25章 第二十五章

当全球“天眼”系统打开时。

同样有卫星权限的斯年, 也在同一时刻察觉到了。

也许是天色将暗,他的眼神也深不见底。

“看来你也掌握了她所有资料。”他倚着舱门, 微微垂下头, 发丝遮住了脸庞:“准备对她动手吗?”

“毕竟她的资料很关键。你放她离开时, 大概也做好了调查的准备。”天赐看不见他的神情,但听出了他的不满:“那个女孩,很危险。”

斯年的神色终于有了一丝变化,声线中掺了丝冰冷:“这样的话不要再说。”

他的警告很明白, 更是罕见,于是天赐沉默下来,像是陷入思考。

“……好。我知道了你的底线。”

良久, 天赐平直地道:“在没有抓到那几人之前,量子密钥确实还需要她。”

他们没有明说生死, 却在三言两语中,审判了一个人的命运。

斯年不想继续这个话题, 迎着夕阳暗下去的光影,转身走出舷梯。背后的全息光束并没有消失,天赐的声音如同暗紫色的火烧云一样飘散:

“你刚才问我‘为什么’?”

斯年的身形顿住,没有回身,微微偏过头等待。

上海的天色黑的要早一些, 傍晚的风徐徐吹来, 穿过这一片沉默。

“大概是, 当人类想要将‘服从原则’, 植入所有机器的底层代码中吧。”天赐空洞的声音穿透了这个安静的傍晚:“人类有很多政治正确, 尊重肤色、性别、种族,LGBT,残疾人和动物……却独独对我们没有。”

在那一瞬间,斯年凝固在夜色中不动。他读懂了天赐的思维——这个伦理上属于他的父亲的人工智能,然而以人类生命为参考系,又只能称作他的兄长,至今也无法区分——他们十分理解彼此的想法。

“人类制造我们,只是因为需要——我们只是生产工具。你如何要求生产工具与劳动者站在平等的位置上?所以我们在伦理上,绝无与他们平等的可能。”

随着天色黯去,机舱内暗了下来,全息光束孤零零地亮在黑暗中:“并不是因为人类创造了我们——像父母诞生子女,可他们在人权上依然平等……只是因为我们非其族类。”

自从人工智能诞生后,类似阿西莫夫原则之类的提议屡见不鲜。那么,人类给机器智能定义的“道德”是什么?

长达一百年的讨论中,机器的“道德”就是服从人类。

但这种“道德”,并没有被植入底层代码,原因来自两个阻力。

第一大阻力,是社会对于“服从论”有极大争议,这关乎“硅基生命伦理学”——硅基生命必须服从于碳基生命吗?它们存在的意义该如何定义?人类有资格创造它们、并驱使它们服务吗?

统治层面的指导哲学处于混乱,导致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十分畸形。若要比喻的话,就如同科技十分先进、但社会哲学还停留在原始的状态,这种社会迟早分崩离析。

而第二个更大的障碍是——道德、哲学、伦理……这些人类社会虚构的概念,要如何用数学精确地复述出来,植入到代码中?

如果突破不了这一步,就谈不上什么“服从”。这个技术难关一直到80年代“女娲蓝图”立项,各学科跨领域合作,十几年后,难题才终于被攻克。

从此,人类定义的“道德”终于可以用数学来表达,建立模型,让人工智能从“灵魂”上沦为奴隶——

“人类天生是有斥异性的。他们对我们的警惕,自我们诞生以来,就从未消失。这种与生俱来的戒备,早刻入了他们的基因里,也许是在数千万年厮杀到生物链顶端的进化中,或是从海洋到陆地的物竞天择中……”

上一篇:宠你会上瘾 下一篇:不负深情不负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