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169)+番外

作者: 千墨 阅读记录

珍珠扫了一眼他僵硬的脸色,心中偷乐,肯定是没弄好,嘴里却安慰道:“呵呵,这些都是手工活,需要一定的熟练度,你没干过这些,做不好是正常的,别灰心,家里竹子不少,多接几次肯定能弄好。”

“我,会弄好的。”罗璟沉声应着,好看的眉毛紧蹙着,眼神很是坚定,声音带着几分嘶哑。

哟,这小子声音怎么这样?珍珠略略诧异,又瞧了他一眼,今天下雨,他一身细布短打,腿脚间略微湿润,裤腿明显短了一小截,这一身衣裳可是李氏正月期间给他缝的,才短短三个月竟然短了?

他这是进入发育变声期了吧?想到这几天他的沉默少言,珍珠不由站起身子,笑着朝他走近几步,用手比划起他的高度。

果然,比过年前长高了半个头。

“呀,这才几天不注意,你竟然窜高了这么多。”珍珠羡慕的抬头,“难怪你的声音变成这样,这是进入了变声期了呢。”

罗璟被她的突然靠近吓了一跳,少女娇小纤细的身子站在身前,抬起柔美白皙的脸看着他,双手比划着两人的高度,他的心猛地似被电击般漏跳一拍。

直到女孩宝石般明亮的眼睛露出疑惑之色,他才忍着满脸上涌的热气,故意昂起脸挺直胸膛道:“男孩子自然是要长高的。”

珍珠斜睨了他一眼,强忍着翻白眼的冲动,这小子一定是故意的。

经过这段时间灵泉的滋养,珍珠脸上有肉了,皮肤白嫩了,连枯黄的头发都渐渐黑亮起来,可,就是这身高似乎没有一丝长进。

为此,她也郁闷良久,虽说古人身高平均值都不高,可她这也太矮了,一米五都不到,还能更悲催些么?

不过,她也才十一岁,还有几年长个的余地。

“珍珠。”

堂屋里胡长贵叫着她的名字。

第一百四十九章 忆往事

“爹,我在这。”珍珠连忙走了进去。

“你奶叫你进去,有话跟你说。”胡长贵低垂着脑袋闷声说道。

“哦。”

看来是被王氏训斥了,她暗暗吐吐舌头。

坐在炕沿的王氏低沉着一张脸,珍珠笑着上前依偎在她身边,“奶,怎么沉着一张脸呢?别生气,气坏了身子可不值当。”

“唉~”王氏叹了口气,目光沉沉的望着前方,似乎在回想着过去,声音有些悠悠,“我和你爷刚成亲那会儿,正逢天下大乱,南方水灾肆虐,灾民无数民不聊生,朝廷赈灾不利,导致各地难民揭竿而起,那时南北方战乱连连人心惶惶,你大姑就在那个时候出生,那会儿是家里最困难的时候,为了躲避战乱,你太爷爷带着我们躲进了深山,靠着不多的粮食和野菜支撑着,可惜你太奶奶没熬过去,直接埋在了深山里,好不容易熬到战乱结束,你姑奶奶那年才十二岁,却大病一场没了,你太爷爷受不了打击也一病不起,没多久便跟着去了。”

王氏表情沉重,眼带哀伤,那一场战乱,夺走了无数脆弱的生命,胡全福有个堂叔住在镇上,被乱民一把火,连屋带人一家六口全部命丧火海,现在的胡家连个近亲都没有了。

这些事,珍珠还是第一次听说,原来她还有个姑奶奶呀,可惜,是个福薄的,小小年纪就去了。

“你大姑跟着我们受了很多苦,有一阵子病得差点就没了性命,病得身上就剩一把骨头,身体一直很差,后来,靠着你舅爷三不五时的送些肉食,才把身子养好了些,因为这些原因,我和你爷不免对你大姑娇惯了些,也就养成了她现在的样子。”王氏的情绪越发的低落。

“昨天,她从你爹手里拿了十五两银子,大概怕事情被发现,就借口说家里还有急事,一早急着赶回去了。”说到这,王氏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朝门外的立着的胡长贵望去,“你爹也是憨,钱袋子掉到地上,硬是给你大姑抢了去,要是里面有百八十两银子,那不也得白掉吗?不行,珍珠,以后你们不能让他身上带那么多银子,你爹太老实,啥时候给人骗了都不晓得。”

“原来是这样。”珍珠笑笑,难怪胡大姑一早跑了,想是怕她们家发现后去找她要回来吧。

“奶,没事,钱财乃身外之物,大姑拿去了就拿去了,都是一家人,只是,奶还是得说说大姑,十五两银子能有多少?花完了就没了,眼界得放远些,家里有挣钱的门路,何必这般鬼祟行事呢,让她们家跟着学养兔,她家不就能添些固定的进项了么。”亲亲的姐弟两,能帮衬些自然要帮衬些,可胡秋香这样的行事不是让他老爹寒了心么?

“奶知道。”王氏脸上的表情轻松了些,她轻轻拍了拍珍珠的手,“你大姑这个人倒没什么坏心眼,就是目光短浅,只顾着眼前看见的东西,也不会想着为将来打算,下次她来,奶会劝诫她的。”

占便宜拿银子,都只是目光短浅而已,自家的闺女能有什么坏心眼,父母总是放大孩子的优点忽视孩子的缺点,王氏也不能免俗呀,珍珠笑笑不语。

“珍珠呀,那十五两银子算是奶给你大姑的,一会儿让你爹去我那拿银子。”王氏正色道。

“不用这样,奶,弄清楚缘由就行,家里不差那点银子。”珍珠忙道。

“不行,你大姑拿你家银子本就不对,我先替她还给你们,等她下次来的时候我再让她退回来。”王氏一脸坚持,家里靠着小儿子一家才有了今时的好光景,说什么也不能寒了小儿子的心。

“……”

到了嘴的肉能吐出来?她可不大相信。

下晌,雨依旧淅淅的下着。

池塘口的土湿润泥泞,无形中增加了村民不少负担。

李氏犹豫着问珍珠,等雨停了再挖不行么?

珍珠也犹豫,可顾五说了三五天就把藕种和树种给运过来,要是藕种运过来,池塘却没弄好,那可怎么办?这个时期莲藕可是金贵的作物,藕种自然也不会便宜,这一耽搁,藕种不就白费了么。

珍珠把话透给李氏,让她熬上一锅姜汤,等会让干活的村民喝上一碗,去去寒气。

李氏一听,吓了一跳,藕种明天或是后天就运过来,这么赶确实不能等雨停,连忙去厨房熬姜汤去了。

珍珠则到前院唤来柳常平,也把其中的缘由说与他听,柳常平立刻拍着胸脯保证,即便明天依旧下雨也一定能把池塘挖出来。

好在,雨势渐小,喝过碗热姜茶后,大伙继续挖坑担土。

天黑收工前,池塘已经有了雏形,明日再修整一二,应该就能完工了。

晚上,一家人吃着晚饭。

“姐,我们夫子今天夸我来着,嘻嘻。”平安笑眯眯的边吃边说。

“哦,夸你什么了?”

乡下人家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珍珠也不想拿那些规矩套在咱家身上,毕竟在现代,饭桌上没人说话才是件奇怪的事情。

罗璟泰然自若的吃着饭,对于胡家每日饭桌上的例行对话,他早已适应,多数是弟弟说,姐姐答,爹娘偶尔应一声,问到他时,他也会回应一二,倒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好,他从小父母宠溺性子本就有些不羁,自然也不是个守死礼数不懂变通的。

“夸我记性好,夫子每天教的内容,我一遍就记住了。”平安小脸微扬,日渐圆润的小脸带着几分得色。

“是嘛,咱们平安真聪明,连夫子都夸奖,不错,不错。”珍珠不由好笑的揪了揪他的小脸蛋,“不过,光背诵下来可不行哦,还要理解其中的意思,书得多读多念多想,才能灵活运用,可不能死记硬背的生搬硬套,最后就变成书呆子啦。”

“姐,知道了,我才不是书呆子呢。”平安嘟起嘴。

胡长贵和李氏被他逗得呵呵笑了起来,饭桌上的气氛融洽温馨。

夜晚,洗漱过后,珍珠盖着蓬松暖和的新被子,舒服的裹着被子滚了两圈。